APP下载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反思

2017-02-23朱晓玲袁晓琳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教学反思

朱晓玲+袁晓琳

摘    要: 教育国际化是当今世界的一股潮流,也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拓展学生思维观念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国际教育,尤其是基础通识性的“中国文化”课程显得尤为重要。该门课程既是留学生们接触中国社会的重要平台,又是他们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作者试图借助“教学反思”这一手段,通过个体、集体、对话等多种形式开展体验式教学、地域特色教学等活动,以期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留学生教育    “中国文化”课程    教学反思    多元化评价体系

一、针对留学生课程开展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为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评价和总结,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品质的过程。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1]

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水平越来越被其他国家认可,因而来华留学的规模也是日益扩大。据统计,来华留学的专业选择上,汉语和中医成为留学生首选的两个专业,也是我国培养留学生数量最多的两个专业。以我校为例,作为国内建校最早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自1956年开始培养外国留学生,迄今已培养了来自90多个国家的8000多名留学生。由此可见,如何针对不同国家留学生的特点,教师对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将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善于从中预见、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最终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则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开展“中国文化”课程的反思,能使得留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许多来自欧美、非洲等国家,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只是停留在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发展很快等粗浅阶段,并不能深入阐述;有小部分学生了解较多,能够知道与时俱进的中国现状,却同时产生很多新的疑问与思考。以上的问题在“中国文化”课程中都能得到体现,更好地反思教学能够帮助他们真正理解深层次的中国文化乃至中国。

其次,开展“中国文化”课程的反思,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文化休克,达到跨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最终将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五湖四海。留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于来到中国的他们而言,文化差异性会在生活的各方面显现出来,严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休克),出现情绪上的不快、沮丧、郁闷甚至疾病的发生[2]。因此在初来学校之时,及时的文化课程的开设,能够使他们尽快了解中国方方面面,解答心中疑惑,并逐步适应种种不同,扫除跨文化交流障碍,更好地继续以后的在华学习生活。

最后,开展“中国文化”课程的反思,对于教师自身而言,是一种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面对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或是一无所知,或是带着敬畏心情的留学生们,教师如何简明高效地概括其精髓并非易事,而许多学校的这门课程是由对外汉语教师或懂英语的教师兼任的,可以说并不是其专业范围,而且许多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高,甚至有的是零基础,如何开展双语教学授课,是老师所要面临的挑战,因而课堂的组织与课后的反思对于老师授课技能及授课效果的增强都是极有必要的。

二、开展课程教学反思的常用方法与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有多种,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集体反思、查阅文献资料、访谈等[3],至于采用何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对象等因素灵活掌握,面向留学生的课程应尽量多采用几种方法,以扩大信息反馈的渠道,为反思提供较多的信息来源。

教师自我反思或个体反思是教师反思的主要方法,贯穿教学工作的始终和各个环节。教师首先需要培养自己有这样的反思意识,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师生话题互动中,还是在课后的作业(本课程都以presentation为作业呈现形式),或是课堂内容准备阶段,都能够敏感有意识地捕捉到需反思的教学点,并随后将反思的内容、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形成教学后记或反思日记,日积月累,不断总结、实践、反思、再总结、实践、反思,如此循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和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集体反思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或是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反思,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以其他人的眼光评价自己的教学,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能够讨论取得广泛的解决路径。教师间可以互相观摩教学,书写教学反思,共同研讨,尤其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疑惑,这样的反思可以发挥团队的智慧,相比个人反思的封闭性,这样的反思更具沟通性。

直接对教学对象,也就是留学生进行访谈,听取学生的意见是了解教学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兴趣和需要出发,对教师教学的多个方面做出评价,能够使教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留学生的特殊性,访谈学生应考虑其国籍背景、性格特点及师生间关系等因素,对具体学生应注意访谈时的态度、语言、说话方式,尽可能从学生那里获得较多的真实的评价信息。

通过网络期刊文献等学术资源,充实自身在教学反思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由于教师本人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有限,教师反思往往容易产生瓶颈,难以突破自我狭隘。此时通过借鉴别人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提高反思的深度和水平就很有必要了。

三、面向留學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几点教学反思

我校自2011年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包括中医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研究生、孔子学院汉语生都参与了课程的学习。中华文化绵延上下五千年,包罗万象,内涵丰富。我校的中国文化课程侧重概况,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的基本情况,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练习汉语,适应汉语文化,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克服文化障碍,不仅为更好地学习中医奠定文化基石,更为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做出努力。因而笔者认为这门课程对于跨文化交际和留学生教育有着其他课程难以代替的作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以下几点教学方面的反思与感悟,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本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宽泛性,要求教师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应努力实现多样化,避免传统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开展体验式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容,通过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文化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文化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参与者。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增进与周围人的交流与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点拨与辅导,将互动讲授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可采取户外教学,把课程延伸到户外,强调使用感官进行观察,比如我们曾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许多历史的积淀,留学生参观过中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馆藏丰富,有历史的足迹也有人类文明之光,可以很直观地感受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脉络,而在名俗博物馆可以了解许多非物质遗产的前世今生,甚至可以现场领略非物质遗产继承人的独门绝技,学生可以就所见向老师及时提问,教学效果优于课堂教学。除了户外教学,合作学习是体验式教学的另一种形式,该学习形式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通过在班级内分成各个学习小组,达到小组成员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实现学习目标。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教学都可以釆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如春节,教师可以播放视频短片,引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取长补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这里达到共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指导其讨论,并做出总结性的说明,完成知识的传授。

其次,教学中应引入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特色。我国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地域文化各有特色,短时间内想了解中国文化的全貌并非易事。来华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固定在某一座城市,在该城市所接触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要素会给他们留下更直接深刻的印象,更会成为他们学习汉语文化的切入点。以我们江苏省省会南京为例,它所代表的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教、经济中心,由于其形成基于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特征便是兼容并蓄、开放包容,既有十朝都会之大气,又透露几分儒雅。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突出南京地域特色文化,坚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有机结合,如在介绍著名景点中山陵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在介绍明孝陵时可以介绍明朝与南京的典故。这样因地制宜地选取有价值的代表性文化,注重深层文化价值对学生文化学习风格的影响,不仅能增强留学生对本地区的文化认同感,减少在本地生活的文化冲击,更能提高南京文化品牌认知度。

再次,文化教学可与汉语教学、中华才艺教学相结合,辅以文化的展示。语言发源于特定的文化中,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可以课堂专题讲授汉语言文字发展演变史,另一方面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汉语中的文化知识,如春节的风俗中,中国人倒贴福字,年年有余,可为何年画上却是鱼,在讲解文化的同时,留学生们记住了“福”字和“余”字;中国婚姻用字中,有娶妻和嫁女之分,而在英文中都是对应marry这个单词,这里也是包含着传统封建社会中婚嫁制度的历史缩影[4]。这样的教学,学生既能了解汉字的意义,又能体会汉字体现的文化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程学习的学生一部分有汉语基础,一部分零汉语基础,因此课堂的教学语言会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自由切换。对于汉语零基础的,更多地以英文教学为主,辅助简单的日常交流、风俗习惯等中文词组;对于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则以中文输出为主英文为辅,旨在扩展其中文辞汇储备,提高其汉语水平。除了开展课堂知识学习,我校还以传统文化内容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才艺教学,如书法、剪纸、相声等,总能激起初学者的盎然兴致。作为中医特色的高校,太极拳也是我校针对留学生经常开展的教学项目。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教学生们演唱中文流行歌曲,像是《青花瓷》这样中国风的歌曲,教师首先讲解歌词的内容与背景,使学生能够体会其中的意境,之后学习歌唱,纠正发音,这样的才艺教学学生喜闻乐见,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作为针对留学生开设的这门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文化,因而课程的实际意义远大于理论,要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准备的来源之一,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化相联系。笔者曾经对参与本课程的留学生开展调查问卷,共有50位留学生参与有效问卷,国籍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调查显示,学生们最有兴趣的是风俗习惯,第二位是饮食文化,第三位则是书法绘画等传统才艺。这样的结果与预期是匹配的,因为风俗是与日常生活交际密切度较高的文化内容,这一层面的文化内容需要学习者投入目标文化群体中,才能真实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中华饮食文化在海外享有盛誉,对留学生有着极大的味觉吸引力,而且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品味情趣、伦理道德观,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绘画是留学生的兴趣所在,它们是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精髓,许多留学生在自己的国家便已知晓书法绘画,来到中国后,学习原汁原味的书法绘画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与挑战。基于留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兴趣所在,我校的中国文化课程主要分为“中国地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三大版块,结合我校中医药的特色,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如五行和阴阳理论、四诊、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根据学生需求设计课程能够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以上的几点教学反思是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领悟与总结,反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并使教师本身得到教学经验的积累,对教学保持一种敏感与探索意识。如何对于这样的教学反思做出客观的评价并服务于未来的教学呢?笔者认为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就是指对教学反思评价活动不应该只来自单一层面,而是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评估,既有学生层面的各种真实信息反馈,关注学生对于课程效果的真实评价,并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来源,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教学相长的关系;又需要教师同行之间或团队层面的合作和评价,教师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共享反思,共同提高,更好地作用于“中国文化”的课程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夏英.论教师教学反思的意义及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05,(2):23-25.

[2]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上海:華东师范大学,2005.

[3]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5-37.

[4]周淑敏.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4):22-2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B-b/2015/01/052;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5JSJG229);欧盟第七框架玛丽居里行动国际研究人员交流计划项目:FP7/2007-2013/PIRSES-GA-2013-612589:CHETCH(中国和欧洲医疗保健业发展合作研究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通讯作者:袁晓琳

猜你喜欢

留学生教育中国文化教学反思
在湘留学生教育中湖湘地域文化导入研究
形成性考核在医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