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7-02-23刘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政治

刘慧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广东 广州 510091)

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刘慧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处,广东 广州 510091)

中华民族重德育的理念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认为,人际协调、社会和谐、治国安邦的最好方法是完善伦理道德、建立道德约束、推行道德教化、树立道德楷模。本研究着眼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窘境和矛盾问题,提出学习借鉴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对道德教化与道德约束进行系统地挖掘和研究,并从中汲取精华和营养。

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先秦时期的道德调控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源头,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中的精华部分,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照彻着我们的精神天空,对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是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思想宝库和智慧源泉。

一、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道德调控是指一定的社会或群体将其所认同的道德原则规范,在大众层面上广泛地通过各种社会力量来实施对社会成员的影响,使这些道德原则规范最终被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和接受。[1]先秦时期始现“百家争鸣”,但诸子百家的“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等道德调控思想中的精华部分被广泛认同,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对指导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救世救国精神有利于激发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责”以治“无忧”

先秦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思想家们以天下为己任,推行道德教化,建立道德约束,积极寻找救世良方。比如:儒家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和“用夏变夷”,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法家的“法治”,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忧国忧民,希望社会向良性道路发展,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精神。而后,中华民族也正是基于此,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所尊崇的道德传统,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精神源泉,也正是现今大学生所亟须的,大力提倡这种精神对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重义轻利思想能够激发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认知,立“义”以治“势利”

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有“礼义廉耻”的说法,可以说“义”是根植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因子,早在先秦时代,“义”就作为诸子学术以及思想的重要内容,“义”不是某家某派的特殊标签,而是诸子行为规范的共同选择。可以说,诸子在“义”一字上形成了共鸣,虽然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其核心思想基本一致,集中体现了其在道德准则的选择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共性和内在一致性。流传比较深远的有儒家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提出“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对于中华民族形成不畏强暴、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人格尊严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必将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

(三)廉政廉洁思想可以促使大学生守法度正己身,立“廉”以治“贪欲”

廉政廉洁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廉政文化始终与公平、正义、官德、民本等思想紧密相连。先秦时期对廉政廉洁理念的阐述,既有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有荀子“公生明,偏生暗”,还有老子“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些名言警句,阐述了达致政通人和,实现长治久安是廉政的客观要求;正确协调公私关系是廉政的价值旨归;能否妥善处理官民关系,做到清廉为官、勤政为民是评价官员廉政与否的标尺。这些道德约束,对即将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坚持廉洁自律不无裨益,能够使其懂得“为官者必先为德,从政者必定从民”“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的道理,对当前我国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球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深入,多元文化较量激烈,高校仍是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争夺大学生思想、进行政治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我们应看到,虽然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是,我们更应理性地认识到,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化羸弱,道德约束松散,大学生正面临着西方价值观念和多元文化思潮的直接冲击,一些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丑恶的社会现象也正浸淫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一)个人利益至上,家国情怀不足

市场经济是一种利益导向型经济,“一方面强调了对个人利益的肯定,从而使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另一方面国家又通过制度来保证公民合法利益的实现”[2]。但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重视个人利益对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陷入道德和价值迷失的泥潭,从而走向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极端,把“金钱是万能的”“当官发财”作为自己最高目标,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国家、集体关心不够,对国防、军队关注不多,家国情怀严重不足,“双耳不闻窗外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他们的处世信条,从而导致了理想信念危机的出现。具体表现为:重金钱实惠轻无私奉献,重攀比奢靡轻勤俭节约,重物质利益轻精神信仰,重等价交换轻互帮互助。

(二)社会阴面屡显,诚信危机堪忧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真诚、讲信誉,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未曾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0.48%,而且在各学历教育中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的最高点。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问题。“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监考制度,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作弊的手段也防不胜防。”[3]如国家助学贷款本是以人为本的爱心之举,如期还贷,天经地义。但事与愿违,由于部分学生背信弃义,导致坏账率过高,很多高校因此被银行划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此外,为了入党,为了当学生干部,为了保送研究生,也存在钻营投机、拉拢关系等庸俗腐败现象。这些都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社会负面渗透影响的重要表现。

(三)责任意识淡漠,关爱互助缺乏

在高校大学生中,学生呈贫富两极分化趋势,一些家境殷实的学生在外租房居住,甚至还专门请来保姆为其照料饮食起居。与此同时,有些学生靠勤工俭学解决吃饭穿衣问题。从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和阶层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近些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表现得愈发突出和明显。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世界,“调查显示,大学生90%以上都触网,有47.3%的学生每天上网 (其中每天上网2小时以内的学生占41%,2.4小时占39.7%”[4]。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学习资讯、休闲娱乐等诸多方便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和虚拟性,存有陷阱、诱惑和危险,严重影响他们的生理、心理和品德的健康发展,导致价值观念的迷失,引发政治信仰危机。比如,清华学生铊中毒,复旦学生遭投毒去世,南航学生捅死室友,等等,噩耗频传,启人深思。究其原因在于道德情感淡漠、友爱精神缺乏,在于其自我利益至上导致的责任意识的缺失。

(四)教育理念滞后,道德约束无力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高校行政管理者、教师队伍和大学生构成了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整体。目前,素质教育理念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实施的成效。大部分高校未能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时代发展,提出区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行政管理者和教师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管理学生的方式手段,很少从传统文化中道德控制思想的挖掘上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传统文化“遗忘危机”,直接动摇了教育中“育人”“养德”这个最基础的东西。

三、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

实现中国梦关键在人才,人才关键在教育。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借鉴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坚持文化自信,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文化中道德调控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专门设置爱国、诚信、廉洁、友善、团结等为主题的道德伦理课程,提高道德伦理课程在选修课中的比重,并增加一些必修的相关课程。在教材选用方面,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要通过日常教学逐渐渗透传统文化道德理念,着力改变重利忘义思想,鼓励先义而后利、先公立后私立、先集体后个人,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品德情操和思想修养,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

(二)创建多元平台,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以道德调控思想为主题的多元平台是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不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抓好典型引路

运用典型引路,注重示范带动,是推进工作有效落实的方法和手段。要以典型树立为抓手,深入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渠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把校园内的爱岗敬业、学业有成、助人为乐等好榜样树起来,把已经毕业走向社会校友中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先进个人请进校园,使大学生感受到道德教育的亲切感和感召力,以达到 “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2.发挥网络作用

互联网络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传统的相对简单、乏味的程式化、平面化德育理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顺势而为,突破时空限制的张力,探索多样化、立体化德育教育新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利用汇集图像、文字、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营造浓厚的立体化、体验式教育氛围,开辟德育工作网络新阵地。要在校园网专设“德育论坛”“国防动态”“法制之家”等专栏,丰富知识,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立体化德育是相对于平面化德育而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全方位、多渠道、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生动、形象、丰富、真切的德育。简言之,就是一种追求真情实感的德育。”[5]

3.整合教育资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们的环境。”[6]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必须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范围,应注意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协调,让仁爱心、公益心等先秦时期道德教化和道德约束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借助社会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媒体力量合力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弘扬主旋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创新手段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此,我们急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打破传统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局面。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的引入,恰好可以改变传统教育的乏味感、无力感、苍白感,利用多种教育方式,通过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认识得到提高、思想得到熏陶。

1.传统节日渗透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结合端午、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随机开展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尊老爱老教育,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传统道德教育活动。此外,国庆、八一、七一、五一等时节,高校也要开展健康向上的学术、艺术和体育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勤劳节俭等德育思想付诸文化活动之中。

2.社会实践参悟

实践出真知。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要利用校内外实践场所,让道德调控思想走进学生宿舍、走进厂矿社区。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找回传统文化,亲近道德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在心里、行在脚下、用在身边。

(四)重视师资培养,提高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方向、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懂中国国情和历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老中青理论骨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大专项教育培训力度,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强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解决传统文化教学不专心、不用心、脱离实际等问题,培塑一批具有高尚师德和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教育工作者。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要采取切实措施选准用好辅导员和班主任这支队伍,通过到上级深造进修、到基层锻炼实践、到外地交流学习等方式,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供必要经费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加大德育科研经费投入力度,确保在支持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多形式地引进和培养满足思想政治和德育学科建设需要的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设立“德育人才奖”,扶持重点项目,加大优秀科研成果、高质量研究论文的奖励力度,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在经费投入与使用上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坚持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制度是行动的保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教学队伍能力素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高校要在开学初,按照业绩、能力、态度三大部分与教师队伍签订《绩效目标考核责任书》,德育目标在开学初确定,半年考核一次,奖优罚劣。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优秀者优先,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与工资、奖金和晋职等联系,确保教学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

今天的大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事关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学生的前途和命运,高校应该对先秦时期道德调控思想进行系统地挖掘和研究,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思想保证和价值取向。

[1]道德约束[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so.com/ doc/1000 9818-10357673.html,2010-05-23.

[2]傅晓峰.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2,(10):133.

[3]姚培生.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成因及重塑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94.

[4]李春梅,孙崇文.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状况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11,(3):185.

[5]秦自强.大力推进高校德育立体化工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333.

[6]任福全,黄静,王美娜.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2012,(3):88.

Revelation of the Moral Regulation Thoughts to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e-Qin Period

Liu Hui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091)

Since a long time ago,Chinese nation have already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moral education. As early as in pre-Qin period,the scholars thought that the best ways for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social harmony and country management are to improve the ethics morals,promote the moral education,and set up the moral model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lemma and contradiction problems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face at presen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uts forward to learn the moral regulation thoughts in pre-Qin period,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moral constraints systematically so as to derive the nutrition from it.

pre-Qin period;moral regulation thoughts;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velation

G41

A

1671-2862(2017)03-0058-05

2017-02-14

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开放大学重点课题“互联网+时代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提升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课题编号:G16A2902Z),2016年度广州市市属高校科研项目“互联网时代农民工学历和技能提升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项目编号:1201620696),2016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教育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课题编号:2016KY24)的研究成果。

刘慧,女,辽宁朝阳人,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成人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政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政治攀附”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