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大学生》回家

2017-02-22邢多多

大学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宿舍书记精准

邢多多

写的文章发表在《大学生》杂志后,我细读了整本杂志。觉得人物故事真实可及,给人力量;针对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又有贴心指导。遇此良师益友,我把它带回了小家——宿舍。舍友很给面儿,都来看我的文章。夸赞我后,她们的目光投向了其它版面。

那时我们刚大四,宿舍6个人,5个人加入了考研大军。我下铺的彤彤,一直想报考复旦的环境科学,但了解不够,听一些学长说难得不得了,她几乎快要崩溃了,又查到资料说简单,她又欣喜若狂。说来也巧,我带回来的几本《大学生》,成了她的救星。因为里面正好有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臻写的一些文章,讲述了他带研究生的一些事,以及读这个专业需要注意的事項。彤彤看完几度跳起来拥抱我,说我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之后,我又把它带到了大家庭——班级。我曾把一篇文章发到了班级群里,没想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文章的作者说他大四利用寒假和几个小伙伴来了一场“思奔”,把从高中就开始的梦想实现了。作为《红楼梦》迷,考大学时我特地选了曹雪芹的家乡南京,可转眼到了大四,我依旧窝在宿舍里,就连南京最有名的景点都没有涉足。很多同学都提议:“要不我们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一次我和学院书记聊起《大学生》,书记问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我脱口就说:“这是一本接地气的杂志。”因为我觉得里面的文章真实反映了大学生的现状。书记说:“既然这样,为学院也订一份吧。”还特意问我要了一份杂志。这一看不要紧,竟为全校学生带来了福利。

我拿着自己参与写作的《精准招聘,大学生就业的一场革命》给书记看,书记还专门找来院长,以及负责我们专业就业指导的老师一起讨论。因为我们的专业是能源与机械工程,按理来说需求挺多,但我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是文科院校,很多企业对我们不太感冒。如果有了精准就业这个平台,没准就能摆脱这个困境。看到文章里说2017年全国将免费实施这个精准就业平台时,院长表示:“我们一定要做第一批引进精准就业平台的。”我开心得不得了。

这是本为大学生发声的杂志,在每篇文章的采写过程中,编辑每一次都要求我对采访对象了解到极致,以展现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和风采。虽然被毙的文章不少,但就是在这种被虐的过程中,我明显觉得自己提升了。

翻看自己的文章,我有时会被自己感动,而看别人的文章,我更多的是“知不足”。曾读到有作者为了写一篇文章要写几万字草稿,才能酝出一篇精品,跟他们相比,我还得更加努力。

所以我总说:“我要带《大学生》回家!”同学都会笑着问我:“带它回哪个家啊?”这次,我要把它们带回大学,而且不仅是我的大学,我还要将它带进更多的大学。

责任编辑:曹晓晨

我们等你

自1988年创刊以来,《大学生》即将走过30个年头。在《大学生》的陪伴下,当年青涩的大学生,如今已有人成为领导干部、公司高管、高校教授……或者在职场做得风生水起。值此创刊30年之际,我们寻找曾为《大学生》撰过稿的朋友,聊聊当年你和《大学生》的故事。无论你现在多大年纪,无论你在哪里,欢迎通过邮箱cxc111_cn@126.com找我们叙叙旧,我们在这里等着你。

猜你喜欢

宿舍书记精准
热得快炸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读书记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精准的打铁
集书记
精准扶贫二首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一个都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