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弦传革命,歌曲寻曙光

2017-02-21陈雨婷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黄梅戏音乐剧革命

陈雨婷

摘 要:大型黄梅戏音乐剧《曙光曲》在短短的两小时间,展现了歙籍革命音乐家张曙光辉灿烂的八年。全剧在张曙妻子的回忆中展开,依照时间顺序分为六场,伴随着张曙原曲,生动勾勒出一位不屈不挠、为国为民的音乐家形象。

关键词:黄梅戏;音乐剧;曙光曲;革命

2016年11月11日,大型黄梅戏音乐剧《曙光曲》在合肥公演,该剧以歙籍音乐家张曙为原型,以夫人周琦的回忆为纵贯线,成功塑造了一位为“唤醒沉睡民族的灵魂”而奋斗不息的革命音乐家。

一、独特的叙事结构:回忆为经,时光为纬

“我见过爹了,也拜过娘了,你是不是也该回来了。”黑暗的舞台上,一束白光从顶上射下,一位穿着素色旗袍的女人站在舞臺中央娓娓道来,这个女人就是张曙的妻子周琦,该剧也由周琦的回忆开始追溯到1931年。

第一场从1931年的冬天开始,龙华监狱里,众多共产党被捕,沉重脚镣的束缚、无情鞭子的鞭挞,却都泯灭不了他们内心不屈的灵魂,这股精神也感染了同在狱中的张恩袭,而无辜的共产党人被杀害,让他看清这是一个黑的看不见光明的世界,为他之后加入共产党,加入新兴音乐研究会,要寻找冲破黑暗的曙光埋下伏笔。

第二场时,张曙选择在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与周琦举办婚礼,二人在深情对唱中回忆了两人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爱的过程,令人动容。第三、四场讲述的都是1935年——张曙人生中刻骨铭心的一年。贺晋怀怀疑张曙执教的紫东艺社在反党反政府,冼星海处又告知他汉师被捕、聂耳溺水身亡。张曙在巨大的打击之下,决定和田汉去徽州老家避风头,留下周琦在长沙。

此时周琦再次出场,她撑着油纸伞,幽幽唱道:“走匆匆,去匆匆,留下惆怅的人儿望长空……”几句唱词道出作为一位革命音乐家的妻子,内心的无奈和哀愁,但她又深爱着张曙,更深知他为救国救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所以只是将这份思念埋在了心底。

张曙与田汉回到家乡,却得知母亲已去世一年了,张曙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就在这时,田汉递给他自己写的一首歌词,希望张曙能为他谱曲,这就是著名的《日落西山》。“日落西山满天霞,对面山上来了一个俏冤家……哪一个男子心里没有意?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这支歌细腻地抒发了抗日将士们对真爱的向往,但更以民族解放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也与此时张曙的内心情感相映,他并非不思念父母亲,并非不想陪伴在妻儿身边,而是有更大的一个家需要他去守护,要在国家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为人民寻得胜利的曙光!

第五场已是1938年的初春,周琦在长沙发来电报:女儿病危,速回。此时张曙和周琦在不同的物理空间的对唱也安排的颇为巧妙,周琦抱着女儿无助又无依,张曙内心担忧又愧疚,却想归不能归,二者相互对比又彼此呼应,舞台表现极富张力。

第六场是1938年尾。张曙和妻女终于团聚,却遭到敌军的飞机突袭,张曙和女儿不幸遇难。在最后的尾声里,该剧为大家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在春光明媚的徽州,张曙牵着女儿,小女孩纯净的童声唱起了《日落西山》,周围祥和静谧,没有战争,没有分离,没有苦难,只有一片温情。

整部剧看下来,节奏紧凑,叙述巧妙。八年的时光,从张曙和周琦的相遇开始,以张曙为了唤醒民族沉睡的灵魂而积极创作为主线,并伴随着周琦的回忆与独白,把我们带入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男人革命的刚毅和女人情感的柔软交织在一起,使这部剧刚柔相济,更打动人心。

二、鲜明的人物形象:正面雕琢,侧面烘托

张曙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音乐家,也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为国家大义而牺牲自身小利的英雄人物代表。该剧巧妙的运用正面的雕琢和侧面的烘托,成功塑造了张曙才华横溢又心怀祖国的民族英雄形象。

张曙的一出场就是在监狱里,大段的唱词表现出他虽然身陷囹圄,却毫不畏惧。狱卒厉声质问他时,他坦然唱答:“我不过是在唱歌而已,音乐人用自己的方式,驱散烦恼。”当共产党人被残忍杀害,此时舞台上独留张曙一人,他用一段独唱抒发着内心的不平和呐喊:“人声,歌声,在哪里?阳光,曙光,何处觅?”

另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张曙回到老家,从父亲处得知母亲早已去世,此时舞台再次暗下来,灯光聚集在张曙一人身上,显得格外清冷。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张曙他并非不孝,并非不想继承家业,陪伴父母左右,只是他有更重要的使命,要为危难中的民族去寻得曙光!联想到后来民族的解放与国家的兴盛,正是由无数个张曙这样牺牲小我的人物成就的,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谈何希望的曙光呢?

除了对张曙本身的精彩塑造,剧中还巧妙借他人之口来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第三场的一开场,长沙一副生机勃勃的样子,张曙教群众们唱革命歌曲,掀起一阵阵新浪潮。而冼星海不远千里来到长沙要追随他,而当他亲眼目睹了歌咏大会后,更坚定了要和张曙一起共同奋斗的决心:“我要与你手携手,我要与你肩并肩,把歌声当做投向敌人的武器。”冼星海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又从巴黎学成归来,他却誓要追随张曙,张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其次在张曙刚到徽州老家时,便被乡亲们前簇后拥了起来,大家乐此不疲的唱着张曙小时候的“光辉岁月”:“三岁能背经书,七岁作诗玲珑透,十四岁衢州求学去,年年考试拔头筹……吹拉弹唱都拿手,是奇才一支秀。”

良师田汉的肯定,益友冼星海的追随,父老乡亲的崇拜,都从侧面烘托出了张曙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与正面的人物表现一起成功塑造了张曙这样一个重情重义,德才兼备的革命音乐家形象。

三、丰富的舞台表演:原曲贯穿,灯光点睛

从序幕开始,整部剧就一直贯穿着张曙的原曲《日落西山》,为全剧定下一个主基调:张曙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只是在那特殊的年代,为了民族大义而舍弃了自身的安稳。第二次响起是在张曙得知母亲去世之后,田汉把歌词交给他,这里也交代了这首歌的诞生,而张曙为了革命常年在外奔波,失去了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机会,使这首《日落西山》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张曙和女儿遇难后又再次出现,舞台勾勒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梦境,稚嫩的童声唱起了这支歌,此时这首歌的涵义再次发生变化,没有鲜血,没有敌人,更没有骨肉分离,全剧也在这支曲子中落下帷幕,首尾相呼应,整曲贯穿其中,使剧情更生动完整。

除了著名的《日落西山》外,全剧中还出现了张曙其他的原曲,照应情节。例如在第三场,长沙的民众们就不畏强暴,不惧当局政府,齐声唱着《抗战进行曲》,第五场时张曙为了革命事业奋战前线,不能归家看望病重的女儿,他高举火炬,唱起《还我河山》等。

该剧的灯光运用也是点睛之笔,周琦的几次出场,都是在全场暗下来的时候,远远投射来一束白光,映着她素雅的旗袍,配着她孤独的旁白,清冷冷的场景将一个革命音乐家妻子的无奈和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共产党人被残忍杀害后,在舞台的背面投来刺眼的强光,白色的围布被缓缓拉起,共产党人挺拔的身影被投射在白布上,此时灯光由白色变为大红,仿佛是被共产党人的鲜血染红,而他们虽遭到迫害,但依然站立,不愿被打倒的形象也深深印在观众心理。另一处让人难以忘怀的灯光运用是在尾声时,舞台上升起点点绿光,仿佛是一只只萤火虫,承载着希望缓缓飞起,在这纯净的歌声中,舞台上方的中央洒下金色的光芒,张曙牵着女儿,向这象征着民族觉醒和国家解放的曙光走去,在梦境中完成了他一生的夙愿,而全剧也在这胜利的曙光中落下帷幕。

四、结语

看完《曙光曲》,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被张曙的精神打动,被该剧呈现的精彩绝伦的舞台震撼。仿佛置身于那段苦难却又充满激情的岁月,如果自己在当时当下,是否也能舍弃自身利益去为民族觉醒而奋斗?是否也能百折不挠去追寻胜利的曙光?英雄已逝,岁月和平,但张曙和众多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不仅需要我们讴歌和礼赞,更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扬。这束“曙光”,不管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都是引领我们前进奋斗,乐观坚强的启明星。

猜你喜欢

黄梅戏音乐剧革命
黄梅戏《中国梦》
黄梅戏《祝福》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2016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优秀黄梅戏剧目展演一览表
粉红革命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