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2017-02-20宋晓琳芦鸿雁胡宁宁

护理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年病自理高龄

宋晓琳,靳 修,芦鸿雁,胡宁宁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宋晓琳,靳 修,芦鸿雁,胡宁宁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高龄老年病人310例,分别于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1年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高龄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逐渐恢复,抑郁情绪逐渐减轻;在出院3个月和出院1年时,高龄老年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将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和社区的卫生保健结合起来以提高出院的高龄老年病人的健康水平。

高龄老年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相关;延续性护理;社区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高龄化特征日趋明显,高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评价高龄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而抑郁是高龄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严重危害高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2]。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抑郁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3]。近年来,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研究逐渐增多,周菊芝等[4]调查显示养老院高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对抑郁状态有显著影响;廖红等[5-6]研究显示居家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导致抑郁程度加重。本研究以出院1年内的高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开展延续性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3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老年病人310例。入选标准:①年龄≥70岁;②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或可用言语表达,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者;②晚期肿瘤病人;③临终老年病人;④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高龄老年病人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情况和患病情况和子女数。②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量表)[7]。于1965年设计,被认为是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的最佳量表。评定内容包括大便、小便、梳妆、上厕所、进食、转移、行走、穿衣、上下楼梯及洗澡10个项目。>60分为良,表示生活基本自理;41分~60分为中, 表示有功能障碍,轻度依赖;<41分为差,表示重度依赖。③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该量表是由美国学者于1982年编制,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主要测试老年人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及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消极评价。1986年有学者在原量表30题中抽取其中15题,制定老年抑郁短量表(GDS-15)。本研究使用的是中文版GDS-15,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8],共含 15个项目,被试者以“是”或“否”做答,量表总分为 15分,0分~5分为正常,6分~10分为轻度抑郁,≥11分为中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明显。

1.2.2 调查方法 在高龄老年病人计划出院前1 d~2 d,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后,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当天发放当天回收。并登记病人的详细资料(电话号码、详细地址),询问病人或家属出院后方便接电话的时间,分别在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1年进行电话回访,同时给予病人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1.2.3 统计学方法 建立Epidata13.0数据库,用SPSS17.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病人的一般资料 310例病人中,死亡8例,电话无法接通12例,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回收率93.55%。具体见表1。

表1 病人一般资料(n=290)

2.2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者占20.7%,出院1年占7.6%;基本能自理者79.3%,出院1年占92.4%。具体见表2。

表2 高龄老年病人不同时间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290) 例(%)

2.3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的抑郁状况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时抑郁者占83.1%,出院1年占60.0%;出院时无抑郁者占16.9%,出院1年占40.0%。具体见表3。

表3 高龄老年病人不同时间抑郁状况比较(n=290) 例(%)

时间正常轻度中重度出院时49(16.9)207(71.4)34(11.7)出院3个月84(29.0)175(60.3)31(10.7)出院1年116(40.0) 140(48.3)34(11.7) 注:χ2=11.204,P=0.000。

2.4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高龄老年病人抑郁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在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1年时呈负相关(P<0.05)。具体见表4。

表4 高龄老年病人不同时间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病人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0.7%,与Brown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相似。分析原因:高龄老年病人身体各器官的老化,而住院期间活动度减少,加速了骨质流失、营养不良等,导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同时,由于病人角色加强,家人和医务人员的更多关注,高龄老年病人自我照顾角色缺如,更加依赖于家人及护理人员。在出院时病人没有适应自我照护的角色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依赖程度加重[10]。高龄老年病人在出院后3个月至出院1年生活不能自理者所占比例不断缩小,说明高龄老年病人逐渐适应角色转变,并能有效利用周边资源进行积极锻炼,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11]。这就提示医护人员在高龄老年病人病情平稳时应尽量协助其下床走动,多鼓励老年病人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这不仅增加了老年病人全身肌肉和骨骼的锻炼,也维持了老年病人的基本功能,减少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3.2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的抑郁状况 有研究表明:抑郁可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对人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进而影响病人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的治疗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病人出院时抑郁者占83.1%,较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3-15]高。高龄老年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疾病的影响,导致病人的生活能力减退,社会适应和角色适应能力下降,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16]。出院时又要面对疾病及康复相关知识的中断,使病人心理适应不良,易产生抑郁情绪。高龄老年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1年,轻度抑郁病人所占比例均较高。有研究提示抑郁与躯体功能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17]。因此,对于出现轻度抑郁症状的高龄老年病人,医护人员应及早进行干预,通过健康教育鼓励老年人参与活动、增加与外界的接触,减轻高龄老年病人的抑郁症状,延缓功能衰退。

3.3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的相关性 高龄老年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直接影响其生存质量,诸多研究显示日常生活能力是高龄老年病人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8-20]。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老年病人在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1年时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呈负相关,其生活自理能力越差,抑郁程度越高。有研究显示:高龄老年病人出院后,病人及照护者适应各自的照护角色时间是3个月[21]。出院后3个月,高龄老年病人处于自我否定阶段,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可造成其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使其活动范围缩小,与外界的接触减少,需要有人提供相应的生活照护和帮助才能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高龄老年病人的自卑感和忧虑感,抑郁情绪加重[22]。因此,在此阶段尤其需要医护人员专业的指导及家属的关怀和支持,不断与病人沟通,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并通过了解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抑郁情绪。Ormel等[23]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两者间存在着三种关系:一方面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会对抑郁情绪产生强烈的同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抑郁情绪的改变会对日常生活能力产生较弱的迟发性负面影响,此外,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和抑郁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或稳定的)因素,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弱的相互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与抑郁症状会因此而交互加重。

4 小结

高龄老年病人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1年时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存在负相关关系,病人生活能力越差,抑郁程度越高,提示医护人员在关注高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心理进行干预,这对改善高龄老年病人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应将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和社区的卫生保健两者结合起来,更有效地改善出院高龄老年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其健康水平。

[1] 牛田华,孟庆跃,孟祥臻,等.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7):1290-1291;1296.

[2] Chan SW,Shoumei JI,Thompson DR,etal.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depressed Chinese older people in Shanghai[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6,21(9):883-889.

[3] 何燕玲,瞿光亚,张梅清,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J].老年学杂志,1990,10(5):266-268.

[4] 周菊芝,陈双琴.养老院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38-139.

[5] 廖红.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3):2539-2540.

[6] 李焕,张小曼,王素冬,等.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关系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3):4308-4309.

[7] Mahoney FI,Barthel DW.Functional evaluation:the Barthel index[J].Md Med J,1965,14:61.

[8] 唐丹.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在中国老年人中的使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402-405.

[9] Brown CJ,Friedkin RJ,Inouye SK.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low mobility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J].Am Geriatr Soc,2004,52(8):1263-1270.

[10] 刘祚燕,吴琳娜,胡秀英.老年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15,46(2):311-314.

[11] Fabia BW,Katherine B,Diana J.Experiences of burden,needs,rewards and resilience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people living with motor neurone disease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 secondary thematic analysi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s[J].Palliative Medicine,2015,29(8):737-745.

[12] 傅朝晖,吴娟,杨海燕.住院老年患者抑郁症状的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8):2326-2328.

[13] 袁群,何国平,冯辉,等.长沙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746-748.

[14] 苏展,王丽敏,张亮,等.老年人公寓居住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32-35.

[15] 董胜莲,陈晓艳,陈长香,等.老人院老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93-494.

[16] 闫有梅,翟颖,王海燕.高龄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B):21-22.

[17] Hoogerduijn JG,Grobbee DE,Schuumans MJ.Prevention of functional decline in older hospitalized patients:nurses should play a key role in safe and adequate care[J].Int J Nurs Pract,2014,20(1):106-113.

[18] Ambo H,Meguro K,Ishizaki J,et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a cognitively normal elderly population:the Tajiri Project[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1,16:780-788.

[19] Baker FM,Okwumabua J,Philipose V,etal.Screening African-American elderly for the pres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1996,9:127-132.

[20] AShammari SA,Al- Subaie A.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among Saudi elderly[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1999,14:739-747.

[21] Naylor MD,Sochalski JA.Scaling up:bringing the transitional care model into the mainstream[J].Issue Brief,2010,103:1-12.

[22] 张映琦,周华东,李敬诚,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22):2037-2039.

[23] Ormel J,Rijsdijk FV,Sullivan M,etal.Temporal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ADL- ADL disabili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late life[J].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2,57:338-347.

(本文编辑崔晓芳)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for 1 years

Song Xiaolin,Jin Xiu,Lu Hongyan,etal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Ningxia 750004 China )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311。

宋晓琳,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750004,宁夏医科大学;靳修单位: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芦鸿雁(通讯作者)单位: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胡宁宁单位:750004,宁夏医科大学。

R473.2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5.026

1009-6493(2017)05-0594-04

2016-04-24;

2017-01-10)

引用信息 宋晓琳,靳修,芦鸿雁,等.高龄老年病人出院1年内日常生活能力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5):594-597.

猜你喜欢

老年病自理高龄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我会“自理”啦
“喵星人”占领名画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脑血栓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