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7-02-18张伟庆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延伸服务高校图书馆

张伟庆

摘要通过文献调研,梳理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时间、研究内容和研究程度为依据,将目前对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研究分为几个阶段,考察了延伸服务的构成及内容,探究了构成延伸服务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延伸服务的内容组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延伸服务 形成和发展

1.引言

图书馆的延伸服务(Library Outreach Serv-ices,LOS)是指图书馆为适应社会发展及读者需求的变化,在结合本馆特点及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的思路,探索可以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及新领域。目的是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为读者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提供更优质、全面和深入的服务,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不仅是自身不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为其他类型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发展方向。目前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蓬勃开展,也是针对知识敏感和密集区服务对象的深层“护理”,是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的“风向标”。

2.国外文献追溯

对于国外图书馆延伸服务概念和内容的形成和发展以时间及研究的内容来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源阶段,这一阶段是对图书馆空间场所和不同区域读者的延伸服务拓展,二是开拓发展阶段,是网络化各种类型的虚拟延伸服务,三是深化创新阶段,是高校图书馆对不同用户的细分、学科化分类、延伸服务管理、特色资源挖掘、嵌入科研团队等方面的延伸服务。具体说明如下:

2.1探索起源阶段(1978-2002年)。

学者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基本局限在对图书馆所服务对象、空间场所的拓展和创新,在服务的内容上仅对内容的全面性进行系统的阐述。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的起点,一般认为是1978年杰拉尔德(Gerald)出版的专著中基于图书馆服务的人群中包括身心存在障碍群体的情况,把扩大读者服务层面作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项内容。钱伯林(Chamberlin)等介绍了新墨西哥大学医学中心图书馆开展的综合性延伸服务计划,该计划是用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的医疗健康信息收集及反馈的需要。马丁(Martin)1984年对英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提出将延伸服务纳入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中,以创新延伸服务的方法和模式,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更好开展。1987年汉纳(Hanna)提出了德国汉堡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弱势群体,如失业群体、社会底层群体提供延伸服务的观点和措施。1993年梅尔巴(Melba)介绍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为大学预科生提供的延伸服务,对扩大服务联盟和推广计划提出了建议性的策略。2002年艾琳(Ilene)提出通过拓展大学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师生获得各种图文信息的需求。

2.2开拓发展阶段(2004-2006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学者重点对图书馆如何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延伸服务进行了系统性研究。2004年克里(Kerry)等阐述了基于公共图书馆的资料,依靠信息通信技术建立移动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系统的对依靠网络技术完善和发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进行了阐述,进入了对图书馆延伸服的开拓发展阶段。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保罗(Paul)等通过对具有代表性论文的收集整理,形成了世界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论述,介绍了延伸服务的很多新理念、新概念、新模式,如主动性延伸服务(Initiatives Faculty Out-reach)、跨越课程指导延伸计划(Instructional Out-reach Across the Curriculum)、延伸服务远程用户组模式(Outreach Services to Groups of RemoteUsers)、多媒體信息亭延伸服务(Outreach Multi-media Kiosks)、多模式延伸服务(Multiple Modelsfor Library Outreach)等。2006年科琳(Colleen)等通过整理和分析将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主要分为远程教育、多元文化服务和专业服务。

2.3深化创新阶段(2009年一)。

伴随信息技术及科技的不断发展,学者对图书馆提供的延伸服务的关注点开始集中于某一方面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2009年芬拿(Finnell)等通过对大四学生流通阅览数据及其相关学习课程内容的分析,形成了图书馆与授课教师的学术需求和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的趋势变化报告,从此对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研究逐渐走向更深的层次。2010年俄克拉何马大学图书馆莫莉(Molly)等人,通多创建面向学生宿舍的延伸服务和教育服务来满足学生直接利用网络远程访问图书馆信息资源、更加快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需求。2011年凯思琳(Kathleen)等人对美国大学的延伸服务的多样性及创新内容进行论述,提出大学图书馆应构建市民与大学师生的沟通新途径,从而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大学周围的社区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奥本大学的卡特(Cart-er)等人通过对近100个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的调查研究,从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如何开展好延伸服务的方法和策略。2012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图书馆梅利莎(Melissa)通过对多个延伸服务的推广活动及负责人的调研采访,出版了全面论述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专著。在著作中涉及了多种案例及推广模式,提出了建立全国性的图书馆沟通延伸服务专业协会以加强组织管理,推动延伸服务发展。2013年美国科琳(Coleen)等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对在线教育的延伸服务进行研究,发现在线教育等基于通讯技术的延伸服务获得良好的效果。2014年印尼泗水佩特拉基督教大学图书馆图恩(Toon)基于泗水记忆项目的延伸服务拓展建立了促进学术交流的社区平台。英国埃米莉(Emily)通过对图书馆提供的高校团队科研信息动态性趋势分析的延伸服务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策略,将延伸服务的深度拓展到学科研究中。

3.国内文献回顾

国内对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在前期并未明确引用延伸服务这个概念,而近几年的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对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同样根据时间和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借鉴积累阶段,是对国外研究的借鉴性研究;二是借鉴发展阶段,是通过借鉴不断发展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服务研究;三是深化创新阶段,是根据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特点,通多对用户细分、学科分类、特色资源挖掘、嵌入科研团队等方面的延伸服务。具体说明如下:

3.1借鉴积累阶段(1980-2005年)。

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研究,逐渐提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并意识到其重要性,在高校图书馆的职责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期望和建议。1980年,封梅芳在访问陈誉的文章中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对师生提供的服务进行介绍时,虽然文章中没有直接提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但也是国内较早报道高校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文章。随后徐容在1987年借鉴国外图书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许柔在1990年对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职能建设和服务的相关意见。汤玮在1993年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问题,建议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调整并充实服务内容并转换传统的服务功能。1995年顾巧琴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出高校图书馆根据高校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职能来深化相关的延伸服务,并提出了相关策略。胡小菁在1996年对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职能与责任进行分析,对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文献服务、信息检索、信息导航和培训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意见。杨河源在1998年对佛山市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2000年王艳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需要在服务手段、馆藏资源、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和提高,并对其教育职能提出了期望与相关建议。2005年卢瑞娟提出特色图书馆的概念,即由于某种历史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具有独特馆藏资源或地域特色的图书馆,并可通过相关经费保障、特色推廣等方式拓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3.2借鉴发展阶段(2007-2013年)。

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根据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相关职能进行系统性研究,对延伸服务进行研究模块的划分,并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具有代表意义的是2007年熊军对国外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进行系统性的追溯,并提出我国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相关建议,是国内相关研究脱离模仿不断发展的开始。2008年徐卫对我国图书馆的服务补救机制进行探析,提出了具有4个子系统的服务补救机制。邢杰和赵晟对国外相关研究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意见。2009年朱静对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延伸方式从服务理念、服务领域、信息素养等方面进行分析。葛敏对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2010年赵庆菊以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政法类高校图书馆的优势进行梳理,并从信息资源共建、专题服务、个性化服务、联合协作服务和开展信息素养培训等方面对延伸服务进行论述。吴汉华将图书馆的服务分成基础服务和延伸服务,认为前者是图书馆的基本功能,是图书馆长期形成的必要的常规性服务,而后者则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延伸服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各种资源并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2011年潘志鹏对图书馆开展的手机平台延伸服务进行了系统论述,从手机软件及短信服务开始,继而不断深入。熊太纯对国内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理论研究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方向提出建议。2013年肖永英等人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可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王子舟等对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定义、内容、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3.3深化创新阶段(2004年一)。

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延伸服务逐渐向用户的细分、学科分类及服务科研团队方面扩展和深入。2014年,包祖军等通过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多元化延伸服务的探索,提出了可通过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多元化信息服务来延伸图书馆的服务,标志着国内的研究进入了深化创新的阶段。王丽萍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方式及空间3个方面开展实证分析。江友霞对国外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相关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对我国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策略。王萍在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保障、服务空间、服务理念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的延伸进行论述,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提出建议。2015年马英珺以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为例,对音乐学院图书馆开展学科化延伸服务进行探讨。姜晨曦对目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微平台延伸服务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运营策略。叶佩珍以广西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对高校图书馆推出的微信服务的用户需求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

通过近30年的努力,学者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入上均不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具体工作越来越专业化,相关的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也逐渐加强,研究和实践逐渐向不同用户的细分、学科化分类、延伸服务管理、特色资源挖掘、嵌入科研团队等方向扩展。

4.延伸服务的构成

对延伸服务的内容研究及概念表述研究较多,如刘进将延伸服务划分为内容、空间、网络、文化、理念5个方面,陈永娴则按照理念、内容、空间、时间和群体5个方面对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进行了说明。不同的观点也恰恰说明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还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而随着目前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和延伸服务的细化及深入,更细致的分类将更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发展。

综合以上论述,可将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概念构成单元分为7部分,分别为延伸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手段、时间及空间。其中延伸服务主体为高校图书馆及其联合体。现代高校图书馆可看作是网络化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一个节点,而服务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综合化、网络化的特点,延伸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不断深入开展的一项重要服务工作。图书馆可通过协调相关建设的个人、团体或企业,如移动图书馆的开发商、运营商等,更好的发挥主体作用。延伸服务对象即为读者,包括高校教职员工、学生及其他相关团体及人员。相关团体及人员指与高校有一定行业性服务支持或科教信息互动交流的团体及其员工,或部分对市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中所服务的普通读者,因此所有进入图书馆的读者均为延伸服务的对象。延伸服务内容主要为图书馆具有的相关文献信息资源,也包括基于学科的扩展延伸服务、基于资源的延伸服务和基于个体的延伸服务等。延伸服务方式主要包括网络在线和场馆实体,网络在线多为对研究文献的检索和参考,场馆实体多为相关著作、典籍的借阅。延伸服务手段主要有网络化的设备、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服务。目前很多高校已开始更多地采用网络化、自动化的设备代替人工服务。延伸服务时间一般指非正常开馆工作时间,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是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延伸服务空间在过去主要有自习室、研究室、讨论室等图书馆提供的场所,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建筑面积的紧张,拓展网络虚拟空间也成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而虚拟空间的提供往往也伴随着延伸服务时间的延长。这7部分基本涵盖了目前研究的相关领域和方面,但随着国内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及读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后期可能会需要对此进行更加细致化的分解和描述。

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某一特定的服务也在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中变化,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开始延长的阶段中,可归属为延伸服务,但当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开馆时间均达到这个阶段后,则这项服务就变成了基本服务。在延伸服务对象中,如高校的教职工、学生同时也是图书馆常规服务的对象,当他们接受延伸服务一段时间后,会将该服务归为常规服务,这也是促使高校图书馆不断创新延伸服务的一个原因。目前由于自身服务对象、经费来源及馆藏资源的不同,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延伸服务也不尽相同。某一图书馆可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水平高的图书馆来说,可能为常规服务,但对某些服务水平较低的图书馆来说,则可能就属于延伸服务。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手段主要借助信息技术管理,如Web2.0、加强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现代化设施建设及高素质的服务团队等,这些手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能够显著改善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时效性、科学性,而这类手段在普遍采用后,也会逐渐变成图书馆的常规服务,图书馆又必须寻找新的手段。可见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实际上与基础服务之间存在交叉互补关系。而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延伸服务一般从开展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时间、空间进行扩展,而延伸服务的对象则是不断深化和细化服务的重要依据。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双向的交流互动,通过交流又对另外5个方面的内容产生影响。

5.延伸服务的内容

在延伸服务构成中,延伸服务的内容与其他6个方面的关系最为密切,如高校图书馆在主体的延伸服务包括设置总馆和分馆,目的是细化高校图书館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即针对学科的细化和对学科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高校师生对于文献资源的检索和需求也日趋个性化、专业化,并对使用的便利性、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已经从传统的提供纸质文献的服务逐步上升到提供知识服务的层面,针对不同的学科、资源和服务对象提供更加深入的内容,并提供多样化的接口,挖掘基础服务不能包含的服务形式,收集、整理、完善新的学科资源,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务手段,提高延伸服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高校图书馆除提供全面的文献保障外,主要工作之一在于构建具有特色的学科服务体系,即围绕本校的优势学科进行实体和虚体并行的运行模式,强化特色学科的专题知识储备及资源整合,为师生提供更为深入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延伸服务不仅需要收集涉及到的实体文献资料,还可以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汇总,结合动态数据库进行虚体资源的建设,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满足高校师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科和资源进行不同的分类,两种分类相互包含、相互融合。如学科分类的核心学科,在资源的分类中可同时从实体和虚体资源开展延伸服务,具体分类如图1所示。

6.结语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均已经通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入了不断创新、深化的发展阶段。综合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研究方向、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分布、职能特点及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在理论深度上研究不足,而实践中高校图书馆对于基于学科的延伸服务、基于个体的延伸服务均有待提高和突破。在延伸服务内容上,国内基于学科的延伸服务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建议高校图书馆在延伸服务内容上进行细化和深入挖掘,并结合延伸服务的主体、对象、方式、手段、时间及空间等方面,从而不断创新。同时应加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突出强势学科及优势互补,搭建具有特色的延伸服务资源平台。

猜你喜欢

延伸服务高校图书馆
高职院校图书馆多元化延伸服务实践研究
初探移动阅读与图书馆延伸服务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