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探析

2017-02-18王倩

学理论·下 2017年1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

王倩

摘 要:近些年互联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人们逐渐习惯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意见与建议。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既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扩大参与主体、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决策认同度,但也存在民意代表性不足、民意表达具有随意性和非理性、网络具有“协同过滤性”、信息权分配不均等问题。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民意,让其服务于公共决策,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参与主体;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规范网络议政环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完善民意调查机制,提升舆情把握水平。

关键词:网络民意;公共决策;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041-02

随着我国互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互联网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 1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1.7%,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通过网络表达民意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主要方式。

一、网络民意和公共决策的基本内涵

1.网络民意的内涵。民意就是民众普遍具有的共同的想法或意愿。它普遍存在于民众之间,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网络民意就是通过网络平台,借助网络特有的表达与传播方式,反映出来的社会大众的思想、意愿及诉求。其特点十分突出,如平等性、开放性、快捷性、匿名性、互动性等。网络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民意表达方式的局限和不足,提高了人们的参政议政水平。

2.公共决策的内涵。公共决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1]。“它在本质上是社会利益斗争的集中反映,是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策制定中相互博弈的过程。因此,要平衡社会各方利益,就必须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即提高决策水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使公共决策符合科学化、民主化、理性化和法制化的要求。”[2]

二、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成为影响广泛的新兴媒体,成为社会意见的重要生成地,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3]网络民意多方位地影响着公共政策。

1.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决策质量。“公众在媒体上充分行使话语权,不仅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群众监督,而且有助于集中民智,将其变成科学决策的源泉。”[4]网民在网络平台上表达的一般是原生态的真实意愿,政府可以直接了解民众对于政策的意见建议,公共决策的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有利于决策质量的提高及失误率的降低。网络民意在近些年备受关注的“养老金并轨”“延迟退休”和“二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在政策制定前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并在许多大型网站上开展网络民调,民众可以通过在线投票、留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为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2.扩大参与主体,提升决策民主性。在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同时,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再加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及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民收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益提高。传统“闭门造车”式的公共决策已然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亟须吸收网络民意中有价值的意见做参考,这也是民主决策的必然要求。2007年厦门PX项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该项目可能危害民众健康,网络上也掀起轩然大波。厦门网开通网络投票平台,对于PX项目的建设,仅一日便有反对票5.5万张,支持票只有3 000张,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政府决定迁建PX项目。这也是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典型案例。

3.监督决策实施,提高政策透明度。公共政策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不断深化。网络的公开性和便捷性,激发了人们关注政策的热情,网民们对政策的反馈也是政府衡量决策效果、及时调整不适宜的政策行为、保证政策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依据。无时无处不在的网民监督,可以有效防止贪赃枉法行为的发生,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网络反腐借助于网络平台,是一种新型的群众监督形式。一大批贪官污吏在网民的检举下纷纷落马,如被称为“微笑哥”与“表哥”的杨达才、家中搜出上亿现金的魏鹏远、“表叔厅长”李德金等。网络反腐的成效被形象地称为“小鼠标绊倒大贪官”,网民们为中央反腐工作建言献策,推动了政府深化反腐制度改革。

4.增强民众归属感,提高决策认同度。网络平台为大众参政议政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代表不同群体切身利益的大众积极参与到决策中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意见,并能与政府进行有效互动。在此过程中的公民参与,有利于提升人们对政策的认同度,减少政策实施阻力,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让人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和满足感。2012年杭州市通过网络向国内外公开征集破解城市交通问题的“金点子”,并设置高额奖励,在三个半月的征集过程中,民众踊跃投稿,其中不少“金点子”在解决交通难题上很有可行性,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民众与政府距离拉近,并成为政府的“智囊团”。

三、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消极影响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积极影响显著,但网络不是万能的,网络民意的局限性同样值得关注。

1.表达主体结构失衡,民意代表性不足。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民众表达心声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通过网络表达意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显示,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网络上的民意表达主体存在不均衡现象。而“最有参考价值的民意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涵盖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和诉求”[5]。所以,网络上的只是部分民意,并不能代表全部民意。

2.表达的随意性及非理性,影响民意真实性。网络是一个虚拟开放的空间,许多网民都是采用匿名的方式发表意见,这使得人们可以摆脱生活中的一些束缚,畅所欲言。网络中不乏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也有许多是人们随意宣泄的产物,这使得公共决策的信息来源失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了这个特点,散布不实言论,煽动舆论情绪,企图危害社会稳定,使得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3.网络的“协同过滤性”,导致决策信息单一。网络的“协同过滤性”,“即网站通过信息的同类搜集和网址链接,在提供方便的同时导致了信息‘窄化。”[6]在网络中,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结交观点相似的个人或群体。海量信息貌似百花齐放,但是信息“窄化”却在不知不觉中愈演愈烈,这样的信息代表性不足,不能完全作为政府决策的信息来源。

4.网络信息权分配不均,影响决策公正性。网民们对信息的把握和获取能力有极大差别。所谓“意见领袖”,指的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活跃分子”,是某些资源的富有者,并经常为人们提供信息。人们极易受其影响,产生盲目跟风现象。但“意见领袖”的观点仅代表一小部分群体,许多情况下并不总是客观公正的,这就会导致网络民意失真,影响决策公正性。

四、优化网络民意影响的对策建议

在2016年4月19日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观念上重视并在行为上注意方式方法,是政府合理利用网络民意的必由之路。

1.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参与主体。网络的普及首先需要健全其物质基础即网络基础设施。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在地区、城乡等多方面存在严重不均衡现象,已极大阻碍网络民意成为公共决策的有效依据。在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首先,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及边远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并提供相应技术保障,实现网络在更大程度上的普及;其次,要对民众进行网络知识教育,引导他们了解网络参政的重要性,提高其通过网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再次,吸纳民间资本进入网络技术领域,向企业购买先进的网络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网络管理模式,提高网络利用效率。

2.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规范网络议政环境。网民的素质决定了网络民意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网民素质参差不齐,提高网民素质是提高网络民意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制定网络相关行为道德规范,并引导网民自觉遵守,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舆论氛围;其次,加强网络相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行业自律和行业责任感,促进良好网络议政环境的建立;再次,充分利用網络“意见领袖”对网络民意进行引导,同时政府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巩固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规范网络议政环境。

3.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网络法律法规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还有许多不足。首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保障网民的民意表达权利,引导网民依法用网、理性建言。其次,对于散布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等危害他人正当权益、社会稳定甚至是国家安全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再次,建立网络媒体的行为规范。网络媒体在网络环境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管控好网络主流媒体,有利于突出正面积极内容、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4.完善民意调查机制,提升舆情把握水平。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讨论遍布网络各个角落,这使得政府对网络民意的收集难度加大,只依靠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很难进行信息的整合利用。这就要求建立符合新形势的互联网民意调查机制。首先,要建立官方的网络平台就重要政策和举措向社会民众征求意见,可以方便民意的收集;其次,充分发挥现有舆情分析系统的作用,通过关键词等条件利用先进技术自动收集分析网络民意,方便决策者实时掌握民意动向;再次,培养相关技术人员,建立网络民意分析机构,专业分析网络民意,使政府更加准确地把握分析民意。

参考文献:

[1]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10.

[2]丘启林.试论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3):52-57.

[3]鲁炜.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N].人民日报,2013-09-17(16).

[4]李文明.媒体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J].当代传播,2008(3):31-33.

[5]张亚勇,杨丽梅.规范网络民意,构建和谐社会[J].求实,2007(1):72-73.

[6]王菲.试论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特征及其局限性[J].现代妇女:理论版,2013(9):131-132.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现代公民理论研究
浅析印裔美国人政治参与的特点
新媒体背景下基层群众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当代印度尼西亚华人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西部民族地区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研究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