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建设高校背景下档案编研工作研究①
——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2017-02-15

关键词:编研档案室档案馆

李 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档案馆)

我校档案工作开始于1956年建校初期,1986年9月正式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院长办公室)。1995年更名为中心档案室。1999年6月,学校机构改革,正式成立综合档案室,原组织部、人事处管理的干部档案、人事档案纳入综合档案室管理。2007年1月,学校在综合档案室基础上成立档案馆。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0余年来,我校档案馆已经从原来单一的文书档案发展成为集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外事、设备、出版、产品、声像、实物、人事等门类齐全、管理有序、能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有效服务的档案信息中心。在档案编研工作方面,目前我校档案馆编纂有1997—2002年年鉴、2010—2015年统战年鉴、历年的大事记等,但在档案编研的种类上和连续性上存在严重不足。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成就的隐性特征导致部门整体弱势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我校高层在制定人事工作规划时,忽视档案的重要性,认为档案工作无非是收集、整理琐碎的工作。与此同时,档案整理具有成就隐性的特征,即档案整理的大量成果一般存在于库房当中,不到用时极少被外界所重视。因此,档案工作很多时候没有被纳入学校发展的规划中,档案馆逐步发展成为公认的弱势部门,人员配备、库房配套等基础设施缺乏有力保障。

(二)从人员力量来看,档案编研时间、人力成本投入不足

我校档案馆目前编制为8人(含2位处级领导),除有限的勤工助学的同学外,没有任何编外人员。从分工来看,6个工作人员中,每人身兼数职,业务人员除了收集、整理相关档案外,还要应对各种查阅、借阅、复制。负责档案编研工作的只有1人,且此人还负责干部、人事档案、实物档案、校史的征集及其他日常工作(如内部财务报销、设备采集等),档案编研投入的人力十分有限。

(三)从人员素质来看,档案编研力量较弱、团队不成形

我校档案编研工作起步晚,实力水平尚有差距,历史遗留也使得档案内部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由于缺乏专业的档案编研知识,面对大量的档案信息材料工作人员无从下手,严重影响了档案编研的正常进行。从学校整体来看,档案编研工作力量较弱,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编研团队。

(四)从产品质量来看,档案编研形式单一、内容覆盖面窄

当前我校档案馆现有的编研成果大都仍然停留在编写学校大事记、会议纪要、年鉴等一些最基本的信息资料上,反映教学实验、科学研究、基本建设以及反映本校特色的编研成果相对缺乏,内容覆盖面窄,编写材料种类单一。同时,由于馆藏档案信息较为陈旧和滞后,还存在档案编研成果滞后、时效性差等情况。

二、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展开

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满足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档案编研工作围绕中心工作选题,有助于推进实际工作,也满足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长远发展需求,有利于全面、系统、主动地为社会、学校、个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有利于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从幕后走向前台,为学校全面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的展开。

(二)促进各项档案业务工作的展开

档案编研的第一步是对库藏情况有深入了解。档案工作人员在有针对性地选题编研和整理过程中,可以发现档案馆各项基础工作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档案馆内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馆内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几点思考

(一)了解需求,积极与学校中心工作配合

重点建设高校的入选,要求学校在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在治理结构、资源配置方式、人事管理制度、协同创新等方面进行新模式探索。这对档案馆以及档案编研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顺势而为,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需求,积极与学校中心工作配合,促进档案编研工作的展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高校的特点,不单纯追求编研数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编研多种形式的产品,满足学校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深入研究馆藏,积极借智、借力

学校档案编研工作的展开需要借助学校重点建设高校的东风,将编研工作列入我校重点发展规划中,使编研工作有计划进行,积极争取学校经费投入、技术支持,改善编研工作的硬件环境,促进学校档案编研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缩小与国内外重点高校编研实力的差距。

另外,我们应该积极借力,组建一支联合档案馆、宣传部、校友办和离退休处等资源互享的档案编研队伍。目前,我校校史编研放在宣传部,而学校年鉴、浙江省教育年鉴、校志等放在档案馆,著名校友的编研又是校友办比较擅长,离退休处掌握了大量的离退休干部,而这些人是口述档案的重要来源。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编研,其实都是对学校有价值的事物、历史发展的编研,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积极打破部门界限,实现中青年各个层次混搭,借智、借力互补。与此同时,专职档案编研人员也要积极与各个部门的兼职档案员互动,从各个渠道获取新编研选题的灵感,为编研工作开拓新思路。

(三)积极利用新媒体、新平台进行推广宣传

相对于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文字、视频、音频等各类数据服务。新媒体和新平台的利用会为高校档案编研成果提供快捷的信息共享和利用,有助于档案编研成果的推广,从而进一步推动档案编研工作的有效展开。

[1] 王保忠.略论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编研工作[J].档案学通讯,2004(5):67—70.

[2] 侯英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发展前景分析[J].兰台世界,2016(17).

[3] 李瑞.新时期高校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4(11):66.

[4] 郭兰.“互联网+”时代下的档案编研工作[J].档案天地,2017,27(2)44—45.

[5] 陈晓晖,赵屹.刍议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编研的创新发展[J].上海档案,2016(10):24—27.

猜你喜欢

编研档案室档案馆
勘测设计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探讨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加强综合档案室基础性工作建设初探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
全省部分档案馆新馆掠影
世界
when与while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