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苍岩山桥楼殿的建筑构造和山林寺院的美学内涵

2017-02-14侯心羽王一珉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寺院山林寺庙

侯心羽,王一珉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浅析苍岩山桥楼殿的建筑构造和山林寺院的美学内涵

侯心羽,王一珉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中国的寺庙,体现了我国传统和谐与对称的美学原则,体现着中国人的生活信念和追求。其美学内涵,与中国佛教的核心精神密切相关。桥楼殿位于苍岩山的东北方向,是福庆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建造方式,与青海北山的北禅寺、山西恒山的悬空寺并称为“中国三大悬空寺”,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文章以桥楼殿为例进行分析,从外观设计、地理位置、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诠释山林寺院美与禅家精神的关系。

苍岩山;桥楼殿;佛寺;美学内涵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桥楼殿的建筑之美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胡家滩附近有一座重要的寺院山林,传说是隋朝南阳公主出家为尼的地方,即坐落在苍岩山上的福庆寺。这里层峦叠嶂,悬崖峭壁,万木葱郁,白檀盈涧。从山门处向上攀登,峰回路转,在南北对峙的百米深涧之上,跨谷凌空飞架着三座单孔拱券形石桥,以接天险。其中两座桥上,分别建造了形制相同、大小有别的两座建筑,东边的一座石桥建造于民国26年。西边一座石桥创建于金代大定年间,长约15米,宽约9米,桥面上坐西向东建有一座宏伟的佛殿。

寺庙主体桥楼殿的设计乃至装饰,都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体现了通过补救来达到整体和谐的高超水平。桥楼殿构造相当精致,全殿主要由砖、木两种材料建成,设计成九脊重檐楼阁式,阔幅五间,进幅三间,上覆琉璃瓦,四周有回廊,极具清代初期建筑特点,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考虑到寺庙内建筑极多,所以屋顶多用曲面木块修补。脊线上正、垂方向衔接位置有鸱吻,塑造出张牙舞爪似将要吞没正脊的形态,给原本因为规模大而选择颇为笨拙的建筑增加了些许活泼的气息。屋檐上站立的小兽,使得寺庙更加活泼、灵动。屋顶正、垂方向脊线、檐角等处均使用多种琉璃瓦,大脊则选用琉璃材质的花脊。琉璃材质的澄金瓦和大殿前后的朱红色柱,与绿峰、蓝天相互呼应,更显辉煌。内殿大梁均为彩绘,内饰风格显得富丽而不张扬。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王佛、十八罗汉分立两侧,中殿背面则雕有观音。

根据史料考证,桥楼殿建于隋,比赵州桥的建成时间还早,所以在科研方面,具备极高价值。据传鲁班在山涧曾用柴草垛搭建“柴牛”也就是桥拱,仅花费一夜就建成了包含拱旋22道的天桥,再将“柴牛”烧去,最终剩下这座石桥。之后,鲁班就遵圣旨前往修建赵州桥。可见,这座石桥是当年鲁班在修建赵州桥之前的牛刀小试,不过也有人说,这座建于绝壁之上的石桥是鲁班技艺终成的证据。用力学对楼殿展开分析可知,殿内载满游客时,大殿和游客重量合计超过35吨。此殿横向跨度极大,与赵州那座大石桥型式类似,纵向并列设计了拱券。所以高拱桥的长度和宽度,按照这个计算,拱桥的拱度应该是3.5到4米,但这座拱门只有高2米。历经数千年风雨,都未见损坏,并且石桥运用了不同大小共计365块方形青石,未按常规互相咬合,而选择横排竖行设计,石缝颇为整齐,相当独特。

二、桥楼殿的环境之美

桥楼殿是苍岩山的代表景观,这里群峦叠翠,危崖峭壁,上接青天,下临深谷,飘然欲飞,势若长虹,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且与“碧涧灵檀”和“古柏朝圣”并称苍岩山“三绝”。似空中楼阁,巧夺天工,世所罕见。

从涧底仰望,青天一线,桥楼凌空飞跨,云移楼动,恍然欲飞,宛如彩虹横亘于两山之间,故称“桥殿飞虹”。更令人惊绝的是,由於空中彩虹流动,好似桥殿也在跟着飘动,古人有诗赞曰:“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

站在桥上凭栏俯视,桥下为一长涧,建石蹬三百六十余级,拾级而上可达桥楼殿。石蹬尽处,天王殿建筑秀丽多姿,在殿门左右高悬草书金字对联,上联“殿前无灯凭月照”,下联“山门不锁待云封”,潇洒古雅。

远观此殿,只见大殿立于雾海云天之中,呈欲欲腾飞状;近看此殿,横跨两座峭壁,翼角如同飞翅高展,水一般的彩绘流苏,更使得整座大殿有一种飞于云海的动态美。大殿出现在这清幽翠绿的大山深涧中,怎能不令人惊叹!游客顺着台阶慢行,就能够经由大殿上桥,在桥上扶着栏杆看向桥下,只见云升雾起,叫人顿生寒意。仰视蓝天一线,俯首万丈深渊。

根据其空间布局,苍岩山福庆寺建筑群可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桥楼飞架断崖上,古刹隐居峭壁间,诸景融聚一体,别具一恪,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审美观,是一组艺术价值很高的建筑物。福庆寺建筑群依山就势,曲折迂回,巧妙地利用地形,宜建则建,宜空则空,把大自然装点得和谐得体。将石拱桥、深涧、佛庙、楼宇融为一体,自然与人文、天趣与人工巧妙结合,步步引人入胜,从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形成了奇幻、奇险、奇巧的景观,被冠以“楼奇”。

山林寺院不管建于城市,还是山林,都是对整个寺庙中建筑的调和补衬,把佛殿中严整又巍峨,肃穆、庄严的佛像和自然的灵越、生动、活泼结合起来,使得规范、严整的寺院内部建筑与外部环境交相呼应。因为寺院内部建成的建筑不但要求通过严整、庄重的型式体现肃穆庄严,而且强调整散、收放、宽严、张弛汇融一体,赋予寺院庄重典雅的氛围,营造悠远意境和天然趣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和韵味,宛若一曲生动的交响乐章前呼后应。

三、山林寺院的美学内涵

(一)寺院的选址艺术

与桥楼殿一样,很多寺院以其选址巧妙和建筑构造奇特壮美而著称:一些寺庙建在山洞中,所以被称为“洞内寺院”,例如北京的天泉寺(梅花山)和山西的兴佛寺(吕梁山)。在山洞中修建供奉佛像的神殿,由于光线原因,本就相当朦胧,再利用闪烁的灯光、蜡烛,配合飘渺缭绕的香火,更显神秘,所以能给人一种敬畏感;有的寺院修建在河上,称为河上寺院。如河南嵩山龙泉寺。寺庙里僧人们念唱佛经梵语,与寺外滔滔河水,共同形成别样情趣;在半圆形的河道围绕的土地上兴建的寺院,被称为“河套寺院”,例有吐鲁番的故城(交河),山西的润城(阳城)。出入寺院,小船便是主要交通工具。外人均不能随便进出。寺院内显得格外安静,便于修持。当然也会更安全;一些寺院建于孤岛,例有镇江的天禅寺(金山江)和定慧寺(焦山),温州的兴庆寺(瓯江)、龙祥寺等,这种寺庙的环境极其幽静,甚至超过河套寺院;一些寺院建于瀑布前,也就是“瀑布寺院”。如河南修武县百家岩寺。从崖顶往下悬落的瀑布,如同门帘遮挡住山门,将整个寺院置入瀑布之后;有的寺院修建于山顶,故为山顶寺院。上摩苍穹,与天国接近;居高临下所以更显崇高,体现了佛国的超然地位。一些条件较好的寺院还会建于山顶;有的寺院修建在山腰,故为山腰寺院,最有名的案例莫过于金龙峡(恒山)之西挂在峭壁(翠屏峰)中间的悬空寺。此处建寺的好处是:朝拜者可顺着溪流溯源前进,在红花绿树中寻路前行,至峰回路转时才能发现藏在山中的寺庙;走进寺庙之后,居高远眺山下风光山色、缤纷田园一览无余;一些寺庙建于高谷、裂缝之内,被峭立的山峰映衬,更显森严。一些佛寺建于天然土台上,形成“高台寺院”,例有原起寺(平顺县),奉国寺(义州),善化寺(大同)、崇福寺(朔州),高敞干燥,亦产生居高临下的崇高感。

(二)山林寺院的文化内涵

我国古时建成的佛寺、庙刹多见于秀水名山之内,佛教本来就讲究清修,将寺院建于山林绿水之中,有利于静心除忧。禅家思想和自然山水交融一体,修建于山水自然环境中的寺院也因此形成了别致的神韵景象。《林泉高致》(郭熙)曾评议山水画有:“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园林不仅可做居所,而且内有景致,行走之间可顺便游览内部景色,是设计园林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居住、休憩需要,园林内必须修建各种建筑,并塑造许多微缩景观。在山林中修建寺庙和建造园林也有共通之处,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窗子不仅有通透风、光的作用,而且也有开拓视线、塑造层叠境界的作用,能够给人更丰富的美感。园林艺术中窗户设计极其重要。有了窗,内外就发生了交流。窗外种植竹子或塑造假山,甚至直接依靠青山,从窗子形成的框架中看出去,就形成了一幅天然装裱的画作。

对于修禅者来说,自然天生的景象和人工塑造的园林,都能够给他们相同的体验,都是一片自由、自在的净土,不仅可供人自由行走赏玩,而且可以给人以无尘、无染、无碍的清净脱俗之感。可以说,山水园林给人的体验和修禅所获的自由、自在显然能够互相融通,禅宗因此能够和山水融合关联起来。所以,寺院的山林化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目前我国既存的古代园林中,建于山林的总量显然比各种园林的总量要多得多。而且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寺院,不仅覆盖广阔,而且各有特色,所以山林寺院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遗产之一。

之所以将寺庙修建在山林之中,主要目的是想要得到清净不受俗事干扰的清修场所。山水景色本来并没有感情、思想,不能与人交流,可是当人们在山水中畅游时,却能够因为心情宁静、轻松、悠闲,而得到想通的情境,并从中感受到人生趣味,参透永恒真理。所以,山水也就和人一样,有了感情,能给人以声色之外的玄妙理趣。禅,其自然合道的精神中带有很浓的庄玄色彩,人们最容易在禅宗园林环境中参禅悟道。

寺庙与风景自然和山水结合,与玄风佛学清修者的精神需求一致,从这一点来讲,与追求宁静、恬淡思想的风流名士对园林的喜好颇有共通之处。

四、结语

分析寺院景象和禅者精神思想可知,寺院崇尚自然十分清净,和禅宗提倡的远离世俗清修的思想紧密相关;山水自然和与崇尚天性的禅者观念互通和谐。寺庙内外的环境景色与其精神对应。所以,修建寺院尤其注重打造幽静、掩隐的风格,灵活运用花园、小径、假山分辟区间景象,将人一步一步导入清幽境界。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安排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拓展空间的各种手法,丰富美感,创造了意境。生活在这样的充满禅意的空间中,禅者不但能够遵从人生常情,而且能够超然世俗,维持怡然、宁静、淡泊的情怀,进而参透真知。■

[1] 孙英臣. 香火氤氲、香客云集的风景名胜区——河北省苍岩山民间信仰、宗教信仰活动调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106-108.

[2] 辛雄飞,胡国宁,曹静. 石家庄道路桥梁景观中的“石”文化特征[J].跨世纪(学术版),2008(10):129.

[3] 周长积,刘巧芬,高广凯. 以灵岩寺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寺院的艺术表现形式[J].中华民居,2014(27):164-165.

[4] 宗白华. 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5] 顾芊.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1):1996.

A Brief Analysis to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Bridge Temple and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 Monastery

HOU Xin-yu, WANG Yi-m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Chinese temples, which embodies not only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principles of symmetry and harmony but also the Chinese people's faith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Its aesthetic connot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re spirit of Chinese Buddhism. The Bridge Temple is one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Fuqing templ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Mount Cangyan.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construction, it is known as the "China Three Hanging Temple" with Qinghai North Temple in Mt. Beishan and Shanxi Hanging Temple in Mt. Hengshan, which are masterpieces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China. I'm going to the temple bridge as an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veral designs, geographical locatio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untain temple beauty and Zen spirit. In this paper, I will analyze the Bridge House’s design,geographical position, culture etc,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auty of the monastery and the spirit of Zen.

mount Cangyan; bridge temple; buddhist temple; aesthetic connotation

TU-8

A

:1008-2832(2017)05-0084-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寺院山林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Fantasy and reality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如果相爱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守护老山林
武侠小说中的寺庙场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