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

2017-02-13马众高汀竹

山东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研究生高校

马众++高汀竹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不断壮大,生源也愈复杂,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内容也渐趋复杂化,这些都给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和重要性,总结了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二级管理;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的指出“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多体现在科技和人才方面,高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重要基地,承担着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研究生是高校学历层次最高、思想最活跃的群体,是国家着力培养的优秀人才,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党对优秀研究生的引导和培养,是应对国际竞争、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二、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点

高校二级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进行了改革,研究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要充分与二级管理模式相结合,与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特点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设置研究生党支部,积极主动地开展党支部活动,努力发挥研究生党员的创新性和自主性,通过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深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标,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三、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国内高等教育改革,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在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如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不健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显著、党建活动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研究生党员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研究生党建水平的提高。

1、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高校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多数由学生担任,还有少数支部书记由研学工辅导员、专业老师担任。多数研究生支部书记是由研究生党支部的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但是仍有少部分高校的研究生支部书记是由老师指定的,这不符合基层组织换届的要求。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养方面,很多二级学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部书记培养模式,既没有成型的支部书记培训制度,也没有针对支部书记在组织支部开展工作方面的激励、考核与监督机制,这就导致很多支部书记缺乏工作主动性,开展工作也停留在表层,没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或者只是忙于学业和科研,而疏于党支部的基层组织工作,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党员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长此以往,会使研究生党支部人心涣散,支部活动缺乏动力和活力,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研究生党员的教育机制不健全

经过调研,在高校二级管理模式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二级管理部门缺少针对研究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缺乏一个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平台,也缺少健全的激励与考评的机制。党支部也没有完善的继续教育制度,“重发展、轻教育”的观念仍然存在,致使少数研究生入党的动机出现了功利化倾向,其理想信念、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比较淡化。

3、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显著

根据调研的数据,高校有接近半数比例的研究生为党员,有些高校研究生党员的比例更高,这种高比例的情况,会使学生党员那种由于加入党组织而产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受到影响,使他们在学习中勤奋上进的动力不足,在活动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弱,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表现不突出。作为在校的学生,研究生党员首先要在学习方面做好表率,在科研活动中起到带头作用,但是在实际中,通过调查发现,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相比本科生更宽松一些,使得少数研究生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学习成绩、班级排名、科学研究都不重要,没有在学风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对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研究生党建活动针对性不强

党支部开展活动不仅要追求创新性,更要注重活动的实效性,而目前的党支部活动实效性比较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研究生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不强,研究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研究生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要有针对性。有些高校针对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的活动比较少,活动内容比较单调,形式比较单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生命线,研究生党支部活动缺乏实效,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难以落到实处。这种情况会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就会失去活力和吸引力,影响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作用的发挥,会削弱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解决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结合高校的二级管理模式开展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研究生教育类型也呈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实行校、院二级研究生管理模式已成为客观现实的需要。国内的许多院校已经完成,或正在经由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向二级管理转变。要实现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充分结合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了解研究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关心研究生的发展,增强其组织归属感,为研究生群体营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引导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体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活动,培养他们的政治性,鼓励研究生参与支部活动,支持研究生党员进行理论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党支部书记在党支部中处于领导地位,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支部的全面工作负有重大责任。在培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党支部书记选拔工作,其次要坚持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和锻炼,建立并完善工作考核与激励机制。

3、创新党员教育方式

研究生党员在入党前都参加过党课的学习,但有些党员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在思想理论方面学习的要求,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必须要不断加强研究生党员的思想建设,提高研究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就必须强化对党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党员对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先锋作用。

4、搭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实践平台

高校要积极搭建党员实践的平台,建立健全研究生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结合研究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广大学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建立研究生党员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研究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

充分发挥高校二级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完善学习、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健全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制度。

[参考文献]

[1]曾波,房海宁.高校研究生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6).

[2]李涛.创新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探索-基于组织行为学视角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3]张园园.高校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04).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猜你喜欢

党组织建设研究生高校
关于高校学习型大学生党组织建设问题的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在创新中推进党组织建设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