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术后合并曲霉菌病感染1例报道

2017-02-11耿立惠卢瑞琪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曲霉菌空洞胸部

耿立惠 卢瑞琪



·病例报告·

肺癌术后合并曲霉菌病感染1例报道

耿立惠1卢瑞琪2

ⅡA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行辅助化疗,可减少肺癌复发转移。因此,术后辅助化疗是常规治疗。若合并肺部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化疗可能导致感染不可控制;而感染的存在,可能成为影响化疗的关键因素。若两者同时存在,临床治疗策略应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同时,减少化疗药物对感染的影响。本文就1例合并肺曲霉菌病同时行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表现、胸部CT演变特征及治疗策略介绍如下。

病例资料

患者吕某某,男,54岁,因“发热咳嗽半月”于2014年03月07日入院。既往长期吸烟史。高分辨CT示左肺部阴影,经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证实为鳞癌。2014-03-19手术切除左肺上叶,术后病理确诊为低分化鳞癌,分期为pT1bN1M0,ⅡA期,于2014-03-28出院。2014-04-16因“左肺癌术后3周,发热1周”再次住院。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咳嗽,咳痰,偶有少量黄脓痰,血常规示白细胞7.22×109/L,中性粒细胞83.8%↑,绝对值6.05×109/L,淋巴细胞8.6%↓,绝对值0.62×109/L↓,2014-04-15胸部CT示左肺上野可见网格样毛玻璃密度影和条索影,拟“肺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联合莫西沙星(拜复乐)抗感染治疗12天,患者仍发热,体温最高39℃。2014-04-22复查胸部CT示左肺上野可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内有空洞,可见液平面,左肺中野可见片絮影,呈肺脓肿空洞表现,G试验153.6pg/mL↑,痰细菌、真菌涂片和培养无菌1生长,抗酸杆菌涂片阴性,PCT 0.38ng/mL↑、C反应蛋白13.4mg/dl↑,T-SPOT阴性,抗细菌治疗无效,考虑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予伏立康唑(威凡)200mg PO Q12H,抗真菌治疗8天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9.08×109/L,中性粒细胞69.2%,绝对值6.28×109/L,淋巴细胞12.7%,绝对值1.15×109/L正常。2014-05-09好转出院。因患者应用伏立康唑后视觉异常,出院后停服伏立康唑,伏立康唑共口服治疗13天。术后两月,患者临床无感染症状,复查胸部影像为左肺薄壁空洞,考虑为稳定性肺曲霉球病,肿瘤转移不除外。同时为防止肿瘤复发,分别于2014-06-10、2014-07-16、2014-08-08、2014-09-03吉西他滨单药方案化疗(1800mg d1,d5)共4个疗程。化疗期间患者无不适,多次复查血常规正常(见表1),无骨髓抑制副作用,痰四次培养出烟曲霉。胸部影像左肺空洞内结节逐渐增大,演变为曲菌球,空气新月征。目前每三月定期复诊,随诊已18个月,左上肺病灶空气新月征逐渐成闭合(见图1)。

图1 术前(2014-02-27)左上肺大面积高密度影 图2 术后3周患者发热(2014-04-13)左上肺可见网格影和条索影 图3 伏立康唑口服8天(2014-04-22)左上肺空洞,内壁不光整 图4 第一次化疗前(2014-06-06)左上肺薄壁空洞,内有结节状高密度影

图5 第三次化疗前(2014-08-06)左上肺薄壁空洞,内结节增大,形成新月征 图6 第四次化疗后21天(2014-09-24)左上肺新月征,内结节逐渐缩小 图7 第四次化疗后4个月(2015-01-06)左上肺空气新月征逐渐闭合 图8 第四次化疗后8个月(2015-05-04)左上肺呈不规则高密度影,空气新月征完全闭合

讨 论

按照该患者术后临床治疗过程,大概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术后肺部感染阶段):患者术后3周出现发热,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痰病原学检查细菌、真菌和抗酸杆菌无阳性结果,真菌-D葡聚糖试验阳性,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胸部CT起初表现为网格样毛玻璃密度影、条索影;经抗细菌治疗后临床症状不缓解,胸部CT左肺上野可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内有厚壁空洞,可见液平面,左肺中野可见片絮影,呈左肺脓肿空洞,经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左残肺上部厚壁空洞逐渐演变为薄壁空洞。第二阶段(术后辅助化疗阶段):患者术后分期为ⅡA期鳞癌,2个月后临床无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血常规、降钙素原、真菌-D葡聚糖试验阴性,痰多次培养出曲霉菌,影像呈左肺薄壁空洞,考虑侵袭性曲霉菌病,但不完全排除肺部肿瘤复发,故行术后辅助化疗。因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下降,曲霉菌感染播散,化疗方案选择吉西他滨单药化疗4周期。虽然痰培养出曲霉菌,但临床无感染征象,胸部影像表现为曲菌球,暂时可不抗真菌治疗[1]。患者术后影像很快出现空洞,内有结节,需鉴别是肿瘤复发还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空洞。患者拒绝做气管镜或肺穿刺检查,临床确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从影像上鉴别空洞为肿瘤复发还是真菌感染尤为重要。国内外已有许多CT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证实,分叶、毛糙(毛刺、棘状突起和锯齿征)、密度不均(空泡、支气管充气、磨玻璃密度等)、胸膜凹陷、血管聚集等征象与恶性结节相关,而边缘光滑、密度均匀、钙化灶与卫星灶等与良性病变相关。空洞性肺癌以鳞癌居多,其次为腺癌和大细胞癌,癌性空洞的典型CT表现为厚壁或壁薄厚不均,内壁凹凸不平,或成结节状,外壁成波浪状或分叶状。周围性肺癌的边缘多清晰,一般无晕轮征[2]。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影像上典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结节、低密度征、晕征、CT血管造影征(结节边缘血管截断)、空气新月征等[3]。本例患者在抗真菌治疗后,病灶逐渐由厚壁空洞演变为薄壁空洞,第三次化疗前影像上即出现曲霉菌典型表现:空气新月征。 第三阶段(随访阶段):患者自四次化疗结束后至今,随访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监测痰病原学真菌培养阴性、血常规、降钙素原正常、真菌-D葡聚糖试验阴性, 2015-05-04胸部影像复查示左上肺病灶缩小,空气新月征基本闭合,无肿瘤复发依据。

综上所述,该患者特点是合并肺曲霉感染的肺癌,术后行辅助化疗过程中并未出现真菌感染的播散,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方面有关。① 单药化疗方案,非标准联合方案。2015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指出:对于ⅡA期NSCLC术后,临床上可以观察,但如存在高危因素,如神经内分泌肿瘤,侵犯血管、脏层胸膜、期形切除,肿瘤大于4cm等情况,可以选择再次手术或标准方案化疗,标准化疗方案为顺铂+吉西他滨4周期化疗[4]。吉西他滨为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在细胞内通过脱氧胞嘧啶核苷酸激酶磷酸化,转换成具有活性的二磷酸(dFdCDP)及三磷酸核苷(dFdCTP),发挥抗肿瘤作用,单药治疗NSCLC的有效率为21%,中位生存期为8-10个月[5]。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免疫抑制作用弱,从化疗过程血象变化可以看出,白细胞计数一直在正常范围内,未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吉西他滨单药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是相对安全的,未引起真菌感染的播散。② 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患者术后短期出现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考虑与肿瘤、手术创伤致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相关。而患者在短期应用抗真菌药后,感染迅速纠正,真菌感染局限,形成曲菌球,甚至在应用化疗药物后也并未出现曲菌感染播散或成侵袭状态,表明与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有关。本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热时监测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随着感染控制,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逐渐恢复正常,这对促进曲菌球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曲菌球多生长在肺有基础病的地方,如结核或脓肿,这种类型曲霉病由真菌菌丝、血栓和白细胞三方面缠绕成团状物[6]。熊建球, 何虹等指出[7]:肿瘤化疗患者真菌感染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多少呈负相关, 感染的预后也与白细胞数有关。肿瘤化疗除会直接损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外, 还会抑制患者骨髓造血功能, 导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白细胞数降低是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外周血白细胞<1×109/L 持续≥1 周是全身真菌感染的主要发病机制, 且有全身播散的可能。本例患者在2014-06-10至2014-09-03化疗期间,白细胞波动在5.19*109/L-8.57*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波动在2.89*109/L-6.63*109/L之间,一直未下降。这一点可能是经历4周期单药化疗后,曲霉菌感染未播散的重要原因。③ 化疗时机的选择。本患者选择化疗时胸部影像已表现为薄壁空洞,内有小结节,有形成空气新月征趋势,空气新月征是肺曲霉菌病的晚期征象,于恢复期及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恢复中出现[3]。在这个时候选择化疗,临床上相对比较安全。因侵袭性曲霉病,通常患有肿瘤、AIDS、白血病、器官移植、化疗或其他发生引起白细胞数量下降的事件或状况。在这种状况下,真菌破坏或侵犯体内组织。最常见感染部位是肺,但也能感染其他器官,甚至在体内播散(通常是感染肾和脑)[6]。因此在侵袭性曲霉菌病早期,病灶尚未局限时选择化疗,可能会导致曲霉菌感染的播散。

从这个病例中,对于肺癌术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在真菌感染控制的情况下,白细胞恢复正常,选择单药化疗方案,是患者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

[1] Putkowski S. The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NORD) Providing Advocacy for People With Rare Disorders[J].NASN Sch Nurse,2010,25(1): 38-41.

[2] 潘纪戍,张国桢,蔡祖龙.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95-102.

[3] Gurney,Winer-Muram,Rosado-de-Christenson,等.胸部高分辨率CT[M].赵绍宏,聂永康,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93-199.

[4] NCCN.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2.2015[S/OL].[2014-12-10].https://www.nccn.org/patients.

[5]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0-281.

[6] Revankar SG,Sobel JD.Aspergillosis[DB/OL].[2013-10-02].https://www.merckmanuals.com.

[7] 熊建球, 何虹,付荣华.肿瘤化疗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60-162.

10.3969/j.issn.1009-6663.2017.03.056

1. 223800 江苏 宿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2. 071028 河北 保定,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呼吸科

2016-06-24]

猜你喜欢

曲霉菌空洞胸部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空洞的眼神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用事实说话胜过空洞的说教——以教育类报道为例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