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丝织品价格波动看汉代社会消费变迁

2017-02-10吴方浪赵凌飞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昌3300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00433

丝绸 2017年1期
关键词:丝织品西汉价格

吴方浪, 赵凌飞(.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昌 3300;.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00433)

历史与文化

从丝织品价格波动看汉代社会消费变迁

吴方浪1, 赵凌飞2
(1.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南昌 330022;2.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33)

西汉前期至东汉,丝织品价格有较大波动,不同地区丝织品价格也表现出很大差异。通过对比丝织品各时期、不同地域的价格波动差异及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价格差异,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织品与其他商品的价格比值在逐步缩减,消费丝织品的数量却在递增。这一现象说明,汉代社会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丝织品逐渐演变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商品,其中缣、素、练等是消费丝织品中的主要品种,极大冲击着封建等级制度,改变了汉代传统消费观念,丝织品消费(非生活必须品)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一般形态。

汉代;丝织品;价格波动;消费变迁;等级制度

丝织品是汉代重要手工业产品之一,也是社会消费的主要商品,而丝织品价格波动则在另一层面上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消费变迁。近年来,随着《云梦秦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尹湾汉简》等简牍材料的出土,为丝织品价格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得益于此,学界已产生一批以简牍材料为中心,研究这一时期丝织品价格的论著,取得一定成果。如宋杰《<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1]、丁邦友《汉代物价新探》[2]、陈连庆《<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的西汉物价》[3]、罗庆康《<居延新简>所记的西汉物价研究》[4]等基于传统史料或出土简牍考察汉代的丝织品价格,区域性太明显,未将秦汉丝织品的价格从整体上进行分期考察和对比分析,继而从丝织品价格波动看秦汉社会的消费变迁。西汉中后期以后,丝织品逐渐成为一般等价物,与金属货币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并有而代之之势,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丝织品价格研究的重视。故而,本文拟首先从丝织品价格波动入手,对两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丝织品价格进行对比分析,继而以此为基础,探讨汉代社会消费变迁。

1 文献及简牍所见汉代丝织品价格

汉代关于丝织品价格的记载,主要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汉书·东方朔传》《后汉书·东夷传》《九章算术》,以及《张家山汉简·算数书》《居延汉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等简牍材料中。如《史记·货殖列传》载:“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关于这段文字,陈连庆先生认为“帛絮细布千钧”比“千乘之家”应包括本钱一百万,加上利息二十万,即“帛絮细布千钧”等于一百二十万,“千钧一百二十万,则每钧一千二百钱,每斤四十钱,每两2.5钱”。丁邦友没有采用陈连庆“兼本加息”的方法,指出“帛絮细布千钧”等于二十万钱,可从。司马迁《史记》写作下限为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可以说它实际所反映的应是武帝天汉三年以前西汉丝织品的价格状况。因此,汉代武帝天汉三年之前,丝织品帛、絮每斤66.7钱,文采每匹2 000钱。

又如《汉书·东方朔传》载:“主因推令散财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据此,金百斤、钱百万与帛千匹这三者之间成等价关系,金百斤=钱百万=帛千匹。照此,帛每匹1 000钱。考《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孝文二年(公元前177年),(堂邑侯)侯午嗣,尚馆陶公主,四十八年薨。”知堂邑候陈午死于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又同表云:“元光六年,侯季须嗣。十三年,元鼎元年,坐母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又知馆陶公主卒于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可见,《汉书·东方朔传》中的这段文字记载的事件发生于武帝元光六年至元鼎元年间。综上,武帝元光六年至元鼎元年,丝织品帛的价格为1 000钱∕匹。

再如《后汉书·东夷传》载:“遂成等桀逆无状,……自今已后,不与县官战斗而自以亲附送生口者,皆与赎直,缣人四十匹,小口半之。”“汉生口”指汉、高交战时,高句丽掳掠的汉人。汉代大奴官价大约为三万钱,小奴一万五千钱[5]。按照安帝对“汉生口”的“赎直”计算,40匹缣=一个“汉生口”=30 000钱,则缣每匹750钱。考据史册,“岁宫死,子遂成立。姚光上言欲因其丧发兵击之,议者皆以为可许”发生于安帝建光二年(公元122年),《资治通鉴·安帝纪》载:“(建光二年)是岁,宫死,子遂成立。玄菟太守姚光上言,欲因其丧,发兵击之,议者皆以为可许。”而“明年”,也就是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故而,安帝延光元年,每匹缣的官价为750钱。

据李振宏先生考证,《九章算术》大致成书于东汉初期,主要反映的是西汉中期以后,特别是宣帝时期的社会生活,其中记载的各种物价是比较可信、符合现实情况的[6]。现将其中丝织品价格折算、归纳如表1所示。综合以上传统史料并结合各类汉代简牍,以年代为序,将丝织品价格分类、归纳如表2所示。

表1 《九章算术》西汉中期*丝织品价格
Tab.1 The price of silk in “JiuZhangSuanShu” in the middle of Western Han dyrasty

丝织品种价格出处缣丝素472钱∕匹卷二,35504钱∕匹卷三,12缣1斤=1.4斤丝卷三,1569.4钱∕斤卷二,375钱∕斤、6钱∕斤卷二,3967.09钱∕斤、67.1钱∕斤卷二,4067.06钱∕斤、67.1钱∕斤卷二,4167钱∕斤、68钱∕斤卷二,4264钱∕斤、80钱∕斤卷二,4376.8钱∕斤、64钱∕斤卷二,44240钱∕斤卷三,10343钱∕斤卷三,11500钱∕匹卷三,14

注:主要是宣帝时期。

表2 汉代丝织品价格
Tab.2 The summary table of silk price in Han dynasty

年代丝织品种价格出处西汉吕太后时期缯920钱∕匹张家山汉简《算数书》西汉中前期(公元前98年以前)帛絮文采66.7(钱∕斤)66.7钱∕斤2000钱∕匹《史记》卷129《货殖列传》武帝元光六年—元鼎元年(前129年—前116年)帛1000钱∕匹《汉书》卷65《东方朔传》昭帝始元三年(前84年)帛若干《合校》509·19

续表2

续表2

2 丝织品价格与其他主要商品价格的对比

关于汉代其他商品的价格,前贤已有诸多研究,不再赘述。为了更加直观、简便地将丝织品与其他主要商品的价格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只将用于对比的商品价格摘录表中,其价格来源详见出处。

2.1 丝织品与粮食价格的对比

汉代常见的粮食品种有麦、谷、粟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粮食价格相差很大。为了使对比更加可信,于此特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丝织品价格与粮食价格分别进行对比,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丝织品价格对比
Tab.3 The comparison of silk price at different times and regions

年代丝织品种丝价/(钱∕匹)粮价/(钱∕石)地域西汉吕太后时期西汉中期平帝元始五年(5年)缯帛文采帛素缣缣920104.2220001000500472~50455030[7]30~80[2]内郡地区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王莽时期建武初年帛缯缣素练缥孝终帛缣素絣练帛198~477(平均367)823300~800(平均580)800~1000(平均907)700~1200(平均965)800640727.27~1090.91(平均800)700~1125(平均912.5)70037049012000100[4]60~200[8]1200[2]河西地区

从表3可见,内郡地区,西汉初年,缯价大约为粮价的30倍。至西汉中期,各类丝织品的价格在600钱∕匹左右,为同期粮价的7.5~20倍。河西地区,西汉中后期丝织品价格在360~960钱∕匹,为同期粮价3.6~9.6倍;王莽时期,各类丝织品的价格平均在370~1 200钱∕匹,为同期粮价的6倍左右;建武初年,丝织品、粮食价格比升至10︰1。从整体上看,西汉初年至建武初年,丝织品与粮食价格比呈下降趋势。

2.2 丝织品与牲畜的价格对比

牲畜,主要指马、牛、羊等。关于牲畜的价格,《史记·货殖列传》、河西地区出土的汉简均有记载,如表4所示。

表4 丝织品与牲畜价格对比
Tab.4 The price comparison of silks and beast livestock

年代丝织品种丝价/(钱∕匹)马/(钱∕匹)牛/(钱∕头)羊/(钱∕头)地域西汉吕太后时期西汉中期缯帛文采帛素缣920104.2220001000500472~5044000~60002000~2400400~600内郡地区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王莽时期建武初年帛缯缣素练缥孝终帛缣素絣练帛198~477(平均367)823300~800(平均580)800~1000(平均907)700~1200(平均965)800640727~1090(平均800)700~1125(平均912)700370490120005000~90005500~5900不详2500~3500不详60石谷200~300900~1000不详河西地区

从表4可见,内郡地区,西汉中前期,马、牛、羊价格分别为同期丝织品均价的8~12倍、4~5倍和0.8~1.2倍。河西地区,西汉中后期,马、牛、羊价格分别为同期丝织品价格的7~12倍、3.4~4.8倍、0.3~0.4倍。相比西汉中前期而言,西汉中后期马、牛、羊与丝织品比价明显降低。王莽时期,马、羊价格分别为同期丝织品价格的8~9倍、1.4~1.5倍,马与丝织品价格较西汉中后期进一步降低,但羊与丝织品价格比,较西汉而言却有明显上升。

2.3 丝织品与其他消费品的价格对比

汉代消费品的种类丰富多样,但受材料的限制,大部分价格都不可考,故此处仅将能进行有效对比且价格可考之酒、肉、鱼三类汉代常见消费品与丝织品价格进行对比,如表5所示。

表5 丝织品与其他消费品价格对比
Tab.5 The price comparison of silks and other consumer goods

年代丝织品种丝价/(钱∕匹)酒/(钱∕石)肉/(钱∕斤)鱼/(钱∕斤)地域西汉吕太后时期西汉中期缯帛文采帛素缣920104.2220001000500472~50411040内郡地区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帛缯缣素练缥孝终198~477(平均367)823300~800(平均580)800~1000(平均907)700~1200(平均965)800640100~300(均价150)3~9(均价7)3~80(均价27)河西地区

续表5

从表5可见,西汉中前期,内郡地区丝织品与酒、鱼价格比大致为5︰1和8︰1。西汉中后期,河西地区丝织品与酒、肉、鱼的价格比分别为4.8︰1、104︰1和26.6︰1。王莽时期,河西地区丝织品与酒的价格比为4.7︰1,较西汉为低。

3 丝织品价格波动所反映的汉代社会消费变迁

所谓消费变迁,指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社会消费的商品与消费习俗随时间迁移而发生的转变。它是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社会消费体系的纵向联系。据以上对丝织品价格及其与其他主要商品价格的对比分析,可发现丝织品价格波动所反映的社会消费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丝织品消费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商品。据表3、表4及表5可知,丝织品与粮食、牲畜、酒、肉、鱼等的价格比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下降。以丝织品、粮食价格比为例,西汉初年,内郡地区丝织品、粮食价格为30︰1,中期降至为20︰1,说明在此之前,丝织品尚属奢侈消费品,消费范围不大。此后,河西地区,西汉中后期降为10︰1,王莽时期,更是缩减为6︰1(表3)。物资极度匮乏的河西之地尚且如此,内郡地区王莽时期丝织品、粮食价格比应更低于6︰1的比例。这一比值的下降,说明社会消费丝织品的比重在逐渐增加,特别是西汉中后期,丝织品已成为一般等价物,从最初的贵族专用逐渐发展为大众消费的主要商品。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每年消费的丝织品数以万记[9]。故《汉书·食货志》曰:“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平民百姓亦是被阿锡,揄纻缟,杂纤罗,垂雾縠。此外,河西汉简中也有许多戍卒消费丝织品的记载。同样说明,随着消费丝织品的大众化,丝织品同其他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差距在不断缩小,并逐渐成为汉代社会消费的主要商品。

其二,就消费丝织品本身而言,缣、素、练是社会日常生活消费丝织品的主要品种。如表2所示,帛、缯是汉代丝织品的总称,絮、丝、缕属未经深加工的丝织品,除此外,出现最多的就属缣、素和练了。其中缣占15.47%,素占7.93%,练占8.45%,三者的数量和基本上占据总量的三分之一。缣,一种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容易染成五色,细致不漏水。两汉特别是东汉时期,缣常被用作一般等价物并用于缴纳赋税,相比其他丝织品而言,缣的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也最广。武帝赏赐百官,就常以缣帛充之。素,指的是没有经过任何染色的白色生帛,常用于祭祀和丧葬。《论衡·异虚篇》引《皇朝义疏》曰:“衣素积裳,是乡大夫之祭服也。”练是经过煮熟、淘洗的白色丝织品。《淮南子·说林篇》引高注曰:“练,白也。”《汉官六种·汉官仪》载:“孝灵熹平二年八月辛未,白气如匹练。”可见,缣、素、练均是汉代社会丝织品消费中主要且常见的丝织品种。

其三,丝织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反映了汉代社会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消费观念[10]。以表2中帛为例,从西汉中前期至建武初年,帛的价格呈逐年递增趋势。西汉中前期,帛66.7钱∕斤,折换成匹为104.22钱∕匹。武帝元光六年至元鼎元年,帛价大幅上涨,达1 000钱∕匹。昭帝时,帛价渐趋稳定且有下落,为357钱∕匹左右。西汉中后期,帛价较昭帝时略有上调,在198~477钱∕匹(平均367钱∕匹)。至王莽时,帛价出现明显上调,大致在727~1 000钱∕匹(平均为800钱∕匹),为汉初的8倍、昭帝及西汉中后期时的2倍。东汉建武初年,帛价更是大幅上涨,高达12 000钱∕匹。宏观上看,整个西汉帛价上涨趋势明显。与价格上涨趋势相反,社会对帛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上文其一)。显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社会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且社会消费水平的增长高于丝织品价格涨幅。因此,才会出现丝织品价格上涨,但对丝织品消费需求不降反增的现象。表2中丝、缣、素、练等丝织品的价格趋势亦同样可佐证此点。

众所周知,传统社会以解决温饱为首要目标,基本生活必须品的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主流形态。丝织品,相对来说尚属于奢侈消费品,故王符曰:“古者必有命,然后乃得衣缯丝而乘车马。”汉中期以后,社会对丝织品消费的需求度在不断提高,纷纷以穿丝为乐。富者“缛绣罗纨”、中者“素绨冰锦”,“白縠之表,薄纨之里,緁以偏诸,美者黼绣”,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以致“常民而被后妃之服,亵人而居婚姻之饰”,“超经济”消费、奢僭消费泛滥,极大冲击着封建等级消费制度,一定程度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丝织品消费(非生活必须品)日益成为社会消费的一般形态。

4 结 语

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综合对比发现,秦汉各种文献记载的丝织品价格存在差异:西汉前期,丝织品价格普遍较高,属于奢侈消费品;武帝元光六年至元鼎元年大幅上涨,西汉中后期逐渐滑落并保持相对稳定。莽新时期,丝织品价格又开始上涨,直至东汉初年,都保持在高价状态。从地域而言,西汉中后期内郡丝织品价格明显低于河西地区。通过分析丝织品种类、价格与价格波动,也可反映汉代社会消费变迁:丝织品消费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社会消费的主要商品;就消费丝织品本身而言,缣、素、练是社会日常生活消费丝织品的主要品种;两汉丝织品价格的整体上涨趋势,也说明汉代社会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消费习俗。

[1]宋杰.《九章算术》与汉代社会经济[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136. SONG Jie. “JiuZhangSuanShu”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of Han Dynasty[M]. Beiji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ess,1994:4-136.

[2]丁邦友.汉代物价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9-154. DING Bangyou. The New Agent Prices of Han Dynasty[M]. Beiji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2009:149-154.

[3]陈连庆.《史记·货殖列传》所记的西汉物价[M]//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148-149. CHEN Lianqing. “Shiji·HuozhiLiezhuan” Record Prices of West Han Dynasty[M]// The Ancient Economic History of China. Harbin: Heilong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83:148-149.

[4]罗庆康.《居延新简》所记的西汉物价研究[J].安徽史学,1994(2):1-6. LUO Qingkang. The research of West Han dynasty Prices about “JuyanNewSlipes”[J]. Anhui History,1994(2):1-6.

[5]于琨奇.秦汉奴价考辨[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1):33-44. YU Kunqi. The slave price research of Qin and Han dynasty[J]. China’s Economic History Research,1987(1):33-44.

[6]李振宏.《九章算术》的史学价值[J].文献,1984(3):57-72. LI Zhenhong. The history value of “JiuZhangSuanShu”[J]. The Literature,1984(3):57-72.

[7]温乐平.秦汉时期工农业产品比价和差价分析[J].农业考古,2007(4):37-48. WEN Leping.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and the price difference of Han dynasty[J].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2007(4):37-48.

[8]丁邦友.试探王莽时期的河西物价[J].社会科学战线,2011(11):111-117. DING Bangyou. Temptation of prices at the Hexi area of Wang Mang period[J]. Social Science Front,2011(11):111-117.

[9]吴方浪.丝织品消费与汉代城市经济[J].消费经济,2015(1):23-27. WU Fanglang. Silk consumption and urban economy of Han dynasty[J]. Consumer Economy,2015(1):23-27.

[10]吴方浪.汉代“蜀锦”兴起的若干原因考察[J].丝绸,2015,52(9):72-76. WU Fanglang. Investigation on various reasons for emergence of “Sichuan Brocade” in Han dynasty[J]. Journal of Silk,2015,52(9):72-76.

Social consumption cha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ice fluctuation of silks in Han dynasty

WU Fanglang1, ZHAO Lingfei2
(1.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China; 2.College of Literature,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From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o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prices of silk had large fluctuations, and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reas. By comparing the silk price fluctuation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 different areas and price difference with other consumer goods, we could find, as time goes on, the price ratio of silk and other commodities gradually shrinks, but the quantity of silk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social consumption level in Han dynasty improved continuously and silks became the main items of social consumption. Among them, Jian, Su and Lian were the main consumption varieties of silks. They great impacted the feudal hierarchy and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consumption custom of Han dynasty. Silk consumption (non-necessities of life) increasingly became the general form of social consumption.

Han dynasty; silks; price fluctuation; consumption change; hierarchy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1.013

2016-05-20;

2016-12-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CZS011)

吴方浪(1986—),男,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史的研究。

F406.73;K876.9

B

1001-7003(2017)01-0075-07引用页码:011303

猜你喜欢

丝织品西汉价格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清代寺庙用丝织品种类、用途略论——以布达拉宫丝织品为例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一带一路”下陕西地域文化丝织品图案设计
明封光禄大夫左府督缎幡的保护修复
缂丝传统纺织技艺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