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研究
——以《瑶山情》为例

2017-02-10罗汉儒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丝绸 2017年1期
关键词:瑶山女装瑶族

胡 澎, 罗汉儒(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设计与产品

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研究
——以《瑶山情》为例

胡 澎, 罗汉儒(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市场化的今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直是个难题,金秀瑶族服饰在日趋衰微的当下,对金秀大瑶山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迫在眉睫。文章从《瑶山情》民族服饰创作金奖个案入手,通过实地考察与设计实践,运用解构、再整合的方法,分别从金秀瑶族女装的结构分解与重组进行造型的凝练、从面料的叠加与拼贴进行改良、从图案元素的采集与拣选进行重构、从民族元素的提炼与升华对整体风格进行延伸这四个方面进行再设计的探索,提出在保留金秀瑶族女装基本民族元素与风格的前提下,侧重实用功能表现的主张,从现代着装理念及审美角度进行再设计的实践研究。

金秀瑶族;女装设计;再设计;瑶山情;民族文化

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族系,其服饰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后汉书·南蛮传》载:当时居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瑶族先民“盘瓠蛮”,已会“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裳,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斓,语言侏离”[1],并在不断融合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凝重而绚丽多彩的民族特色。

瑶族灿烂的服饰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但如今正面临被新的社会环境消解的生存危机。目前,对瑶族服饰的研究成果很多,如玉时阶《试论瑶族文化与瑶族族源的渊源关系》[2]、梁汉昌《瑶族服饰文化源流探析》[1]等从不同的视角对瑶族服饰文化发展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针对金秀瑶族女装社会适应性再设计的实践研究存在不足,本文从发展与现代审美的角度,通过再设计的方法对金秀瑶族女装进行探索与升华。

“再设计”是日本设计师原研哉2003年所发起的一次跨文化设计创新与推广活动,旨在设计回归原点,强调人文关怀及生态环保等设计理念[3]。笔者认为“再设计”是在生态环保基础上,寻求本质上的具有人性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本文所提出的“再设计”是指通过对金秀瑶族女装的着装方式、面料与制作工艺等进行理解与重新思考,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挖掘民族元素并合理地应用于现代女装,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对金秀瑶族女装的重新设计。

1 金秀瑶族女装的再设计构思

金秀瑶族根植于广西中东部,在有岭南桂冠之美誉的大瑶山,那里分布着茶山瑶、盘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五个金秀瑶族支系。他们在这片古老而险峻的山壑间繁衍生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属于大瑶山特有的风俗,成为研究瑶族文化的珍宝。著名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4]千百年来,瑶族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在神秘而淳朴的民风滋养下大放异彩,形成了如以长鼓舞和盘王大歌为代表的歌舞文化,以瑶族织锦、挑花、刺绣为代表的工艺文化,以瑶族服饰为代表的服饰文化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变迁,这些瑶族服饰在不断的融合与变异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语言,这些服饰凝聚和传承着金秀瑶族的文化内涵、信仰及审美情趣。金秀瑶族五个支系的服饰虽有所不同,但也有共同之处。在面料上采用瑶族妇女用勤劳的双手织染的土布(多为黑色),加上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刺绣图案[5],给人以淳朴、厚实而精美的视觉感受;在造型上多以宽大的交领斜襟,沿衣领边缘绣以花边。穿着时以左边压右边,然后用红色织花带为腰带进行捆绑固定,衣摆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加上以花边装饰的绑腿,构成了整体且丰富的层次感。

《瑶山情》是为广西金秀大瑶山的瑶族所设计的现代民族女装,其整体效果呈现出专业化、本土性的特点,突显广西民族地域特色,得到专家、同行们的一致认可,并获得了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服饰类金奖。《瑶山情》瑶族女装设计与传统女装相比,更多的是考虑在不失金秀瑶族民族特色的情况下,以现代设计的思维和表现手法对其民族元素进行整合。抓住其宽领斜襟、边缘绣花及下摆层次的丰富性这一特点,运用解构设计的理念进行再设计,既保留了金秀瑶族女装的神韵又兼具鲜明的时尚性。在面料上选取了大众化、较环保的竹节棉和质感独特的香云纱,与传统的土布相比,这些面料既舒适环保又不易褪色,对于占有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在着装方式上考虑到传统女装过于繁杂这一弊端与节奏较快的现代人的生活有些脱节,对之提出了简洁而便于操作的要求。《瑶山情》中瑶族女装结合现代人较为习惯的着装方式,采用拉链或纽扣固定,斜襟、织花腰带及下摆的叠加层次均处理为一种装饰,既保留了金秀瑶族女装典型的具代表意义的特点,又不失美观,着装方式相对简洁、方便。

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中国民间工艺文化普遍面临被新时代元素消解的可能,而金秀瑶族的服饰也面临着同样难以逆转的趋势。服饰是人类文化最早的物化形式,是记录人类文明的具象符号[6]。这些符号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并非单纯的物质材料的组合,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服装正是物质和社会意识的综合体[7]。笔者从当地也了解到这些靓丽精致的服饰现在已经很少亮相,只在重大节日时才展示其魅丽。一边体验着淳朴、浓厚而精美的民族服饰,一边感受着大瑶山的现代气息。这些体验与感受带给人们一种强烈冲击的同时,不免让人担忧金秀瑶族精美而绚丽服饰的传承。

2 《瑶山情》瑶族女装的再设计

创作伊始,本着挖掘金秀瑶族民族元素,结合时尚语境特征,设计既具瑶族特色,同时兼具市场价值的服饰作品,笔者走访了下古陈、门头、六拉等几个有代表性的瑶族村寨,对广西金秀大瑶的民族服饰进行了实地调查,运用“解构”的设计手法对之进行再设计。

“解构”一词据称来自马丁·海德格尔的名著《存在与时间》,具有“分解”“翻掘”“揭示”之意。“解构”在哲学、语言学和文艺批评领域译作消解哲学、解体批评、分解论及解构主义等[8]。在本文中的解构是再设计的一种设计表现形式,指的是将瑶族女装的结构分解、拆卸,而后按照现代服饰的制作工艺进行设计。解构主义理念吻合现代服装的发展需要,它摒弃了传统的设计形式,重塑了个性化的新形象。然而解构并非彻底瓦解传统服装的审美涵义,而是从功能与形式的对立,转向两者的交叉与重合[9]。

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不仅要融入瑶族服饰的元素符号,还要考虑其变迁与传承等问题,特别是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瑶族服饰的发展困难重重,新一代的瑶族民众多穿着现代服饰,同时传统瑶族服饰的实用性、功能性等均未能满足现代人的着装需求。在此情况下,为了促进金秀瑶族服饰文化的延续与保护,需要对之加以改良与再设计。《瑶山情》设计的瑶族女装是根据瑶族服饰的斜襟宽领、多层下摆、色彩鲜亮等具典型特征的符号,运用解构设计的理念,对金秀瑶族传统女装的造型结构、图案、面料等进行再设计。

2.1 金秀瑶族女装造型的再设计

金秀瑶族女性服装的结构特征十分显著,主要特点是上衣为交领对襟,无口,以色彩饱满靓丽的手织腰带围腰,下着至膝盖的短裤,如图1所示。在现代服装设计过程中,可吸取其不同的造型,如花篮瑶女装为增强层次感而叠加下摆、瑶族女性服饰的侧缝开口及双排扣外套等[10]。

图1 金秀瑶族女装(杨润华摄)Fig.1 Women’s clothing of Jinxiu Yao nationality(Shot by Yang Runhua)

从现代设计的视角来看,《瑶山情》女装对原有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造,把金秀传统瑶族女装的款式结构(领部、肩部、胸部、腰部等部位)重新分解,进行再设计。如保留层次感的同时,将套装改为裙装,采用侧缝拉链简化穿着程序,用欧根纱将领口进行夸张,门襟功能的简化或不规则的结构线设计等。并在不同位置采取收省道的处理方法来塑造女性曲线,裙摆采用不对称几何造型,组合出新的更符合现代人穿着习惯的服装,形成了与传统金秀瑶族女装不一样的结构样式,如图2所示。

图2 《瑶山情》裙装(笔者设计)Fig.2 Yaoshan affection dress (Designed by the author)

2.2 金秀瑶族女装面料的改良

金秀瑶族女装主要以自织自染的手工土布为主,面料环保,但植物染料相对于化工染料又存在色牢度差的缺点,脱色问题给产品的市场竞争带来一定的阻力。在《瑶山情》女装设计过程中,为了增加金秀瑶族女装与市场的亲和力,对其面料进行了改良。

其一,选取市场较环保而常见的竹节棉与香云纱作为主要面料。其二,在基本面料的基础上运用拼贴装饰。如图3选用了半透明的欧根纱与具时尚感的亮片结合,银色的亮片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装饰在黑色的竹节棉里并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三,运用重叠的形式进行装饰以改变面料的外观形态。面料的重叠是指把几种不同质感或色彩的面料进行叠加、重叠,形成一种重重叠叠、相互渗透、虚实相间的别样效果[11]。图4将面料裁成带状,采用重复的构成形式将其叠加缝合在底料上,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层次感与厚重感。

图3 面料拼贴(笔者设计)Fig.3 Fabric collage (Designed by the author)

图4 面料重叠(笔者设计)Fig.4 Fabric overlap (Designed by the author)

2.3 金秀瑶族女装图案的重构

金秀瑶族女装的图案丰富、特色鲜明,内容主要取材于生活中的植物、动物、人物及故事传说等,其中主要以几何纹为主,多用刺绣、挑花与织锦以连续纹样的形式分布在领襟、袖口、裤腿等部位。这些图案色彩鲜明、线条简洁、庄重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不仅显示了瑶族妇女的艺术才华,也饱含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12]。金秀瑶族女装的装饰复杂而美丽,彰显了瑶族服饰的特点。在《瑶山情》女装的设计中,将原有的图案做了重构处理,如图5(a)是提取金秀瑶族最具代表性的八角花图案,装饰在裤子的口袋部分,与裤脚及上衣的图案呼应,相得益彰;图5(b)是将金秀瑶族女装衣领与衣襟等宽度边饰图案的面积及分布做了适当的调整。保留图案的同时,弱化原来大面积热闹的图案,设计上下边饰线条的长短、粗细变化,让图案与黑色面料形成强烈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典雅、宁静的感受,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图案选用机绣花边图案,一方面由于手工

绣制图案的价格让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现代人无法抵制经济的驱动,让手工瑶绣几乎落寞。

图5 图案重构(笔者设计)Fig.5 Pattern reconstruction (Designed by the author)

2.4 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中整体风格的延伸

金秀瑶族女装整体风格可概括为长襟窄袖,短裤,底层叠加外翻,色彩暖郁奔放,给人整体印象呈现短装利索、便于农务操作的特点,这是瑶族源于农耕文明的生活环境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考虑到更广泛的使用群体,笔者在再设计过程中从视觉意义上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风格的延伸。采用解构的手法将瑶族传统女装进行分解、重新组合,在凝练整体风格的同时,使用长襟、叠加等设计语言来夸张,化繁为简,冲击了人们的视觉。此设计风格的延伸更具个性化,呈现了自我与张扬的个性。在面料上将传统瑶族女装厚重内敛的风格扩展为较为舒缓的竹节棉及香云纱,并运用拼贴、叠加等形式完成了对金秀传统瑶族女装堆砌风格的延伸,如图6所示。不仅体现了金秀瑶族女装整体风格的延伸,更符合服装形式美的要求,还展现了服装的层次感与秩序性,使之适应于现代都市生活审美需求。

图6 《瑶山情》女装的整体风格(笔者设计)Fig.6 Yaoshan affection integral style of the women’s wear (Designed by the author)

在现代瑶族服装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把握瑶族服饰的整体风格,通过对其民族元素的提炼与升华,来保证设计的神似,彰显瑶族服饰的底蕴。《瑶山情》女装设计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造型设计更加舒展,强调了女性体型的摇曳多姿。装饰由繁入简,色彩由喧入雅。从整体风格上对原始服装元素做了大胆的改进,保持了金秀瑶族女装基本的造型要素。

3 结 语

通过对金秀瑶族女装原始形态的分析、研究,运用分解与重构的设计手法,寻找其与现代生活方式、起居习惯相契合的形式。将现代审美与传统瑶族服饰元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体现了金秀瑶族的民族风情文化。在再设计过程中整合了金秀瑶族传统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之为现代服饰设计服务。在2011年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上,金秀瑶族女装再设计作品《瑶山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获得了服饰类奖项的金奖。

[1]梁汉昌.瑶族服饰文化源流探析[J].文艺研究,2011(2):77. LIANG Hanchang. Yao nationality clothing culture origin analysis[J]. Literature and Art Research,2011(2):77.

[2]玉时阶.试论瑶族文化与瑶族族源的渊源关系[J].学术论坛,2001(6):125. YU Shiji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ao culture and its ethnic origin[J]. Academic Forum,2001(6):125.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39-70. HARA kenya. In the Design of the Design[M]. Ji’nan: Shan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6:39-70.

[4]金秀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金秀年鉴:1988—2002[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5:4. Jinxiu Yao National Minority Autonomous County Annals Office. Jinxiu Yearbook: 1988-2002[M]. Nanning: Guangxi Nationality Publishing House,2005:4.

[5]邬烈炎.解构主义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41. WU Lieyan. Deconstruction Design[M]. Nanjing: Jiangsu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1:41.

[6]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J].复旦学报,1997(3):62. LIN Shaoxiong. Chinese clothing culture in-depth implication[J]. Fudan University Journal,1997(3):62.

[7]曾艳红.服饰:文化的一种载体及传播媒介[J].丝绸,2013,50(1):60. ZENG Yanhong. Clothing: a kind of cultural carrier and communication medium[J]. Journal of Silk,2013,50(1):60.

[8]尹录英.瑶族传统服饰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轻工科技,2015(1):84-85. YIN Luying. The application of Yao’s traditional clothing elements in the clothing design research[J]. Light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1):84-85.

[9]王春燕.解构主义风格服装中的线形表现及应用[J].丝绸,2015,52(2):55. WANG Chunyan.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of line in deconstructivism style garments[J]. Journal of Silk,2015,52(2):55.

[10]何仟.解读广西侗族女装服饰的艺术元素[J].大舞台,2015(9):218-219. HE Qian. Interpretation of Guangxi Dong art elements of women’s clothing[J]. Big Stage,2015(9):218-219.

[11]冯袆,苏洁.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探索与实践[J].丝绸,2008(7):17. FENG Hui, SU Jie.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abric redesign in garments’ styling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08(7):17.

[12]程朗.瑶族服饰审美简析[J].广西民族研究,1992(4):116-118. CHENG Lang. Yao’s aesthetic analysis[J]. 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1992(4):116-118.

Research on redesign of women’s wear for the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case study of “YaoshanLove”

HU Peng, LUO Hanru
(Guilin Tourism College,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In current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ethnic culture ha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As the costume of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tends to decline, it is urgent to study the costume culture of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gold award of the “Yaoshan Love” ethnic costume design and explores the redesign of the women’s wear for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in combination of the field study, design, practice, deconstruction and reintegration method from four aspects: the design and modeling by deconstructing and reintegrating the clothes, fabric improvement through overlaying and collaging, reintegration by pattern collections and selections, and expansion of the general style by refining and sublimating the ethnic factors. 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reserving the basic ethnic factor and style of the women’s wear for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utility function is stressed, and that the redesig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odern wearing idea and aesthetic view.

Jinxiu Yao ethnic minority; design of women’s wear; redesign; Yaoshan Love; ethnic culture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1.009

2016-03-14;

2016-11-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3BG061)

胡澎(1974—),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传统工艺美术、旅游工艺产品设计的研究。通信作者:罗汉儒,高级工艺美术师,170150425@qq.com。

TS941.11

B

1001-7003(2017)01-0051-05引用页码:011202

猜你喜欢

瑶山女装瑶族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瑶山党支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瑶山的女儿
瑶山美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