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

2017-02-10崔荣荣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无锡2141222

丝绸 2017年1期
关键词:衣身衣袖袖口

宋 雪, 崔荣荣,b(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b.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2)

历史与文化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

宋 雪a, 崔荣荣a,b
(江南大学a.纺织服装学院;b.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江苏 无锡 2141222)

民国时期的女装形制多样且富有特色,而女性倒大袖上衣则是20世纪20年代女装的标志性符号。倒大袖上衣以其喇叭形衣袖和窄小的衣身构成了其独特的服装造型,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资料与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倒大袖上衣实物,通过实物测量数据将衣身造型分类整理,分析其衣身由直到曲、由宽至窄的造型特点及变化规律,同时绘制其结构图来研究倒大袖上衣衣身与衣袖间的造型关系,展现其在衣身造型较传统女上衣变短窄的同时也符合于传统服装和谐有序的审美价值。

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结构;艺术审美

近代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转型期,服饰的发展则是社会变化的反映。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服饰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时期,服装造型变化急剧且富有革新性,新旧的融合使该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一番新风尚。一直以来,上衣在传统衣着习惯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主要造型样式和装饰的表现载体。倒大袖上衣是衣袖袖口围度大于袖窿围度且衣身紧小的上衣样式,同时是20世纪20年代最为盛行的女性服装款式之一。在《时尚百年》中对倒大袖上衣造型和其搭配是这样描写的:“上衣为大襟紧身短袄,衣摆呈圆弧形,后来也有较多是平摆的,摆长不盖住臀,衣袖长至肘,袖口一般为七寸,为喇叭形,也称倒大袖。裙为黑色,裙摆较大,为穿套式,长至足踝。”[1]其窄小的衣身和喇叭形衣袖成为该时期女装的标志,而独具特色的上衣造型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

1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的变化发展

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带动下,社会思想、文化、政治等各领域都发生了改变,妇女们从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服装作为意识的载体,此时期的女装也随着思想的变化在造型上也有异于传统上衣造型。纵观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宽衣博袖”的廓形特性,袖子都是宽大平直的连肩袖,其中也存在不少袖窿比袖口大的服装形制。近代女性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倒大袖衣袖较古代传统服装宽广的衣袖更为简洁,展现出女性柔美气质,且该时期倒大袖的流行与西式服装袖窿大于袖口的袖子相异,故将近代女性上衣中袖口大于袖窿的衣袖样式称之为“倒大袖”。传统女装造型的特点是肥大且宽松,林语堂曾说:“中国服装哲学上之不同,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体型,而中装意在遮盖身体。”这无疑道出了中国服装造型平直宽松的缘由[2]。直到清末,女装的衣身廓形多为宽肥且直身的方形或长方形。

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短袄长裙为代表的文明新装逐渐发展成为该时期女性着装的主流,短袄就是以倒大袖上衣为代表。倒大袖上衣虽继续采用了平面的直线裁剪方式,但衣身相对由阔变窄,由长变短,“似参以西洋女服之样式,衣短只二尺二三,身矮者尚不需此,袖口又大,在七寸之间,过身仍以腰为度”[3]。衣身裁去了宽大多余的部分,倒大袖上衣的衣身较之前的上衣款式更加合体且窄小,在传统的裁剪下衣身稍有收腰,这便形成了区别于晚清女装宽大且直身的衣身造型特点,同时也构成了扩身弧摆、直身弧摆等各类样式的倒大袖上衣造型。由此可见,此时的倒大袖上衣已一改晚清时宽大的女装造型样式,衣身由宽大向短窄,由遮盖女性身体向凸显女性的身体曲线美过渡。

在《中国古代服饰史》[4]中,展示了20年代中国女装的款式变化过程(图1)。由图1可以看出,1920年代倒大袖上衣开始出现,起初的倒大袖上衣衣身和底摆都较为平直,它沿袭了清末的直身衣摆样式,随后逐渐发展为衣身略向外扩,底摆逐渐变为弧线的衣身样式。其本质仍为直线裁剪,只是将侧缝线由直线变为斜线,从而形成了下摆外扩的梯形或喇叭形等廓形。到了20年代中后期,其衣身造型逐渐演变成了直身圆衣摆的廓形,衣身变得极短。正如1927年的《民国日报》中就有对该类造型的倒大袖上衣描述:“圆弧底摆的短衣,最短时现出小腹,被视为作风大胆,长处是能紧紧地裹着身子,将身体方面的曲线,很自然地显露;它的坏处,就是两边衣角只往上缩,不是将内衣露出来,便是将裙腰以隐约看见。”[5]从视觉上看,衣身的长度在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在逐渐缩短,且衣身面积也明显变小,上衣更贴近人体。

图1 20世纪20年代中国服饰的款式造型变化Fig.1 The shape change of Chinese costume in the 1920s

因此,20世纪20年代的倒大袖上衣衣身变化规律呈现出由离体向合体、由宽衣向窄衣、由长逐渐变短的发展,上衣的逐渐合体使得女性在穿着或参与社会活动时更为方便且舒适。将传统的宽大肥硕上衣变窄,减少了面料使用,节省了经济成本,“短衫在精神上、卫生上,都比长衫好得多,在工作上又很便当”[6],这也是符合时代精神的表现。腰身的变窄小让女性身材显露出来,改变了原先人衣颠倒的关系,使传统女装向着现代女装更为迈进了一步。

2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分类及其特点比较

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除了明显区别于清末女装的衣身造型外,其自身造型也有着不同的变化及特点。在以图片资料为依据的基础上,选取了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内的27件倒大袖上衣实物进行测量统计,上衣长度在40~66 cm,在腰臀间变化。底摆宽度为38~61 cm,底摆高度在0~23 cm,底摆弧线由平直到曲线弧度变化较大。依据衣身胸围与底摆宽的差值、下摆与侧缝连接的夹角样式及下摆曲线的平弧程度,将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主要分为以下五大类(表1):一是直身直摆直角类,二是直身直摆圆角类,三是扩身弧摆直角类,四是扩身弧摆圆角类,五是直身圆摆圆角类。

表1 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分类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shapes of the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造型分类线图数量/件①直身直摆直角6②直身直摆圆角1③扩身弧摆直角13④扩身弧摆圆角4⑤直身圆摆圆角3

在这五种衣身造型中,每种造型都有其特点:

首先,如图2所示为山东地区的一件直身直摆直角造型的倒大袖上衣示意图。此类造型的倒大袖上衣数量相对较多,属20年代早期的衣身样式。其胸围和下摆围度相等或相差仅1~2 cm,衣身无收腰,衣摆夹角为90°直角,同时底摆弧线多为平直或略曲的线条。

图3 皖南地区倒大袖上衣测量数据Fig.3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in southern Anhui

第三种扩身弧摆直角类的倒大袖上衣是传习馆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类造型,同时也是倒大袖上衣常见的造型样式。如图3所示,选取的该类造型中一件皖南地区的倒大袖上衣实物。此类衣身特点整体呈现出底摆宽度明显大于胸围,差值8~19 cm,在腰线以下形成下摆外扩的造型特点,衔接的夹角为90°直角造型,上衣底摆呈弧线状,但底摆高度较直身圆摆圆角类小,高度在7~10 cm。

如图4所示的第五类直身圆摆圆角类上衣,选取的是一件山西地区的倒大袖上衣实物。此类衣身造型出现于20年代晚期,较其他几种衣身造型短小且窄紧,圆弧形下摆,下摆夹角为圆角,无收腰,衣身基本形态为直身型,胸围与底摆宽围度平均差2~3 cm。这其中又包括两种造型形态:一是底摆宽略大于胸围,这种的底摆弧度小且产生弧度的高度相对较小,平均高度约12 cm;而另一种为底摆宽略小于胸围,此廓形底摆弧度大且高度较高,平均高度约19 cm。

图4 山西地区倒大袖上衣测量数据Fig.4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in Shanxi province

第二种直身直摆圆角类衣身造型,介于直身圆摆圆角类和直身直摆直角类之间,三者的胸围线和底摆宽度的差值都相差无几,其底摆弧线略曲,衣摆夹角角度同样介于两者之间。而衣身造型为第四类的扩身弧摆圆角倒大袖上衣,介于扩身弧摆直角类和直身圆摆圆角类之间,其胸围与底摆宽围度平均差3~4 cm,而底摆高度在11~13.5 cm。侧缝线略向内收,衣摆稍外扩为圆角,且底摆弧线稍曲,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因此,总结以上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特点,其差别主要在于衣身胸围与底摆宽的差值、下摆与侧缝连接的夹角样式及下摆曲线的平弧程度三者的变化。以时间的发展,其造型呈现出由①到⑤的依次变化。当衣身胸围与底摆宽的差值较大时,衣身下摆呈现外扩的造型,有③④两种廓形,而①②⑤的衣身胸围与底摆宽的差值较小,其廓形为直身下摆,而它们下摆由扩到直的程度为③>④>②①⑤。按下摆与侧缝连接的夹角样式来分,①③的夹角样式都为90°直角,而②④⑤则是圆角形态。按下摆曲线的平弧程度来分,③④⑤的底摆曲线都为弧度较大的曲线造型,而①②两种底摆线则较为平直或略有弧度,其底摆弧度大小按⑤>④>③>②①的衣身造型排列,同时底摆弧度越大,底摆的高度也越大,同样为⑤>④>③>②①。所以,从胸围与底摆宽的差值来讲,衣身造型由直线形腰身变为略微收腰且下摆外扩,再到直线形腰身的演变,整体呈现出衣身由宽阔变紧窄的造型特点。而底摆夹角样式由直角变为圆角,底摆弧线由平直变为曲线,且曲线弧度逐渐增大。

3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身、衣摆和衣袖三者的造型关系

中国的传统服饰素来注重和谐与含蓄的审美观念,在裁剪中强调面料完整性,通常采用平面的整片裁剪,相互间不裁断,衣身前、后片与袖片连裁。这种结构形式包涵着传统的哲学思想,《老子》中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些都表明了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对宇宙是用一种整体的方式去看待的,强调万事万物皆为一个整体[7]。

20世纪20年代的倒大袖上衣仍然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十字形整体的结构。通过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收藏的一件完整女性倒大袖上衣拆开后的衣片(图5),即倒大袖上衣衣身展开效果,可以看出以衣袖中缝线和衣身前后中线呈现出平面的“十”字结构效果,然后沿袖子中缝线对折,产生“T”字造型的上衣形态,最后依附于人体而支撑。用十字形向T字形的转变即是从裁片到成衣造型的变化过程,而这种方法也是中国传统服装最为典型的结构形式,在封建思想和传统审美下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图5 十字形服装衣片Fig.5 Cross-shaped clothing parts

从图5可以看到,因其宽大的袖口和短小的衣身,从视觉上看其衣身和展开的袖片在造型上极为相似。《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中这样描述倒大袖上衣:“如果将其全部拆开平摊,可发现这种袄的两袖和前后衣身四片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传统有序和谐的审美观始终是贯彻在文明的进程中。”[8]

图6是依据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中的一件江南地区倒大袖上衣实物而绘制的结构图。通过测量数据发现,该上衣的衣袖展开和前后衣身数据并非完全一致,是在保持衣袖和衣身基本造型近似的情况下,同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对比传习馆中的27件实物上衣,从中发现倒大袖上衣的衣袖与衣身存在着一定关系:第一,在衣袖曲度与衣身下摆弧度上两者相互呼应,衣袖袖口弧度较大的倒大袖上衣则衣身下摆弧度也较大,而袖口弧度较小的倒大袖上衣衣身则下摆平直;第二,是两者尺寸的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1)衣袖袖口展开尺寸大于衣摆弧线尺寸,2)衣袖袖口展开尺寸等于衣摆弧线尺寸,3)衣袖袖口展开尺寸小于衣摆弧线尺寸。通过对比这三种不同情况的倒大袖上衣,发现通常袖口尺寸大于下摆尺寸的袖口内倾弧度较大,衣袖“倒大”明显,而袖口尺寸小于下摆尺寸的袖子造型则袖口内倾程度较小,同时衣袖也较为平直。

图6 十字形服装结构Fig.6 Cross-shaped clothing structure

虽然衣袖与衣身在造型关系中存在着变化,但是整体来说其两袖和前后衣身四片相一致,给人以四四方方的对称与和谐美感。造型上短小且简洁,结构更贴合人体,同时又兼具传统服装的秩序感,融入了新时代的社会风貌。

4 结 语

20世纪20年代的倒大袖上衣已然脱离了传统女装的宽大造型,向现代女装的窄衣化发展。其衣身廓形呈现出由长变短、由直到曲、由宽到窄的变化,演变得窄小且适体,女性长久以来被遮盖的身材也逐渐得以展现,由之前的人衬托服装转变成以人为主体,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也符合现代审美。同时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也呈现出多种样式,这种造型变化加快了服饰变化的节奏,朝着女性服装时装化迈进。虽然倒大袖上衣衣长变短、腰身变窄,但其结构和裁剪仍采用的是平面的“十”字裁剪,使服装

具有稳定性和典型性,延续了中国传统和谐有序的思想哲学,以旧制现新装,用服饰显现出中国女性的含蓄与内敛。自此,中国女装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这也是向现代化窄衣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1]薛雁.时尚百年[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64. XUE Yan. Fashion Century[M].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4:64.

[2]李楠.现代女装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装比较[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163. LI Nan. Source of Modern Women’s Wear: A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Women’s We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1920s[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12:163.

[3]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1984:538. ZHOU Xiba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Costume[M]. Beijing: Central Drama Publishing House,1984:538.

[4]景庶鹏.近数十年来中国男女装饰变迁大势[C]//清末民初中国各大都会男女装饰论集.台北:中国政经研究所,1972:33-35. JING Shupeng. Chinese men’s and women’s decorative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C]// Proceedings Citation of Metropolitan Trappings in Late Qing Dynasty. Taipei: Chines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72:33-35.

[5]镌冰.妇女装饰之变化:下[N].民国日报(上海),1927-01-08(3). JUAN Bing. Changes in women decoration (Part 2)[N]. Republic Daily (Shanghai),1927-01-08(3).

[6]瀞谷.服装问题[N].民国日报(上海),1920-04-11. JING Gu. Clothing problem[N]. Republic Daily (Shanghai),1920-04-11.

[7]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9-37. YE Lang. Outlin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6:19-37.

[8]崔荣荣,张竞琼.近代汉族民间服饰全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2. CUI Rongrong, ZHANG Jingqiong.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Clothing Collection[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9:42.

Research on the body shape of the modern women’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SONG Xuea, CUI Rongronga,b
(a.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b.Jiangsu Research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China)

The women’s clothing shapes were diverse and full of characteristic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women’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was a symbol in the 1920s, but the horn-shaped sleeves and narrow body consisted of the unique modeling of the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This paper takes the modeling of the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as the entry point, combines literature data and the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collected in Jiangnan University Folk Garments Biography Museum, and classifies the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data.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ling features from straight, wide to curly, narrow and the change rules, and draws the structure diagram to study mode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sleeves and reveal the modeling becomes narrower than traditional modeling and conforms to harmonious and orderly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clothe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body; shape; structure; art aesthetics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1.012

2016-05-09;

2016-12-02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5AG004)

宋雪(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传统服饰文化。通信作者:崔荣荣,教授,784517598@qq.com。

TS941.717

B

1001-7003(2017)01-0070-05引用页码:011302

猜你喜欢

衣身衣袖袖口
Don’t Do That Like Phillip
女装连身型翻驳领的纸样设计研究
衣袖飘飘真好看
他的词语 如同独臂男孩的衣袖
衣袖
衣袖
现代蒙古族服装袖口创意设计
女西装翻驳领造型与衣身的结构关系研究
最幸福的时刻
新文化原型衣身浮余量消除与衣身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