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电影的民族化美学创新对当代的启示

2017-02-09李艳青

电影文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民族化

[摘要]早期国产电影具备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和表现形式,特别是1959年创作的电影,这一特征十分鲜明。该时期的作品,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描写手法上都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传承了民族化的电影美学,而且成功地在艺术形态方面实现了创新,完成了对“意蕴”的深度表达。本文通过论述早期国产电影民族化的形式与风格、电影美学新的历史形态来探讨早期国产电影是如何继承和完善民族化古典美学的,希望给当代国产电影创作以启示。

[关键词]早期国产电影;民族化;美学创新;红色电影

1959年的电影创作,美学上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对经典作品的传承和弘扬,在经典电影中实现理想的追寻,这种自觉使得1959年成为中国电影民族化美学呈现的第一个高峰。

一、早期国产电影民族化的形式与风格

现代的影视节目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20世纪以来,导演就成功地将电影的特点和当代人的理想融入影片中。20世纪中期,费穆的作品《小城之春》更是被世人当成成功的典范,这部作品集万千优点于一身,成为当代电影中不可逾越的“鸿沟”。自1949年,电影人想要突出跨时代的成分,将一些内容略加改动,从而实现了一次创新,这次改革在我国电影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诸多以民族抗争为主题的影片中,以《林则徐》和《林家铺子》为首,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此外,一些导演在贫困的年代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基于经典的文化进行改动和创新,创作出能够使后人模仿的典范。

中国影片中心思想的体现不止于表面,在整体的衔接中也得以体现。这和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电影人将作品的画面、结构做得更为协调,使观影者在观看电影时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在制作电影时,导演一方面将大战争场面描述得绘声绘色,另一方面将连绵不断的独特风格融入观影者的想象空间中。画面拍摄过程则是运用了传统的风格,以轻松惬意为首,使观影者能够体会到影片的“大智若愚”;在表演者的挑选中贯穿了“严格选拔”的方针,借鉴了外国电影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得“神秘莫测”起来,整部影片的故事线和主旨思想取决于大众的价值观,进而进化成为“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艺术形式,最终的目标就是想要对观影者传达出一种“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的境界,这方面和中国古代的价值观取向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中国的艺术形式都是以“幽远深长”“耐人寻味”为首的。影片《林家铺子》导演对整部影片的发展反复斟酌,尤其是在电影的开篇和结束处,都运用特殊的手法对整部影片的发展结构进行了一番表达。在影片最后,一幕幕醉心的画面呈现,成功地吸引了观影者的眼球。电影人在拍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最后呈现出一种“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的画面,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电影人水华的理想世界:“语犹尽而意未尽,意犹尽而情不尽。”

在新世纪的影片中,有种特别的现象值得一提,即影片中的一些角色是当时时代的缩影,在影片中常常会在一些烦琐的小事中使观影者感受到时代的变迁,这也成为新时代别具一格的电影形式。简而言之,电影中虽触及一些诗情画意的画面,但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却是自古以来所传承下来的“英雄化”,在电影的结尾给观影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尤其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作品是《青春之歌》。影片《青春之歌》是以一朵孤立的花作为开场,电影人借助这朵花暗指一种“生如夏花”的人生观念,主角林道静的人生便如同这孤立的花一般,孤立无援却依旧盛开绽放。在表现革命者的场景时,引用了蒙太奇手法,从各个角度树立了革命者高大威猛的形象,在革命军团面临失败却英勇不屈时,背景音乐顿时变得十分激昂,整部电影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体现出革命者为了胜利能够悍不畏死、坚持不懈的豪情壮志。影片《青春之歌》是一部典型的将革命和事业完美结合的优质作品,这也说明了我国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改革。

二、民族化电影美学新的历史形态

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影片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一些主旨为表达革命事业的影片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也使得这类电影在当时的年代引领了新的潮流。

在电影的一系列变革中,国家终于开始重视起电影的发展,并做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这也使得影片在20世纪中期开始了“反左”的思想调整。与此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十年后,电影人以“新中国十年欢庆”为主题开始拍摄了一系列影片,这些影片的横空出世代表着影片的发展也渐渐回到正轨,不仅在内容上字字斟酌,还在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善措施。同时代的各个影视公司、一些电影人和幕后人员进行了全方位的电影设计,他们对每一部电影都投入了自己的心血,而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当时的影片成为新的经典,这一举动也使电影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后人也把这次改革叫作“新时代的1959”。

在这次变动后,一些具有“左倾”思想的电影人重新确立了自己的行动方针,他们以“为人民而创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当谈及新时代的发展、全新的国家以及新的社会发展方式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到骄傲,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有着一些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动,这是现代人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无论是从革命发展斗争方面,还是从某些历史上的事件拍摄方面,都能够显现出现实世界和虚拟想象空间的融合,而一些革命战争场面所具备的宏伟壮观场面也被他们书写出一种“阴柔美”。所以说,这些都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也是整个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必然。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实现了几代导演在对于政治经历描写手法探索中的毕生梦想。

影片《风暴》是首部描绘出中国在新时代政治内斗的作品,整部影片用粗犷豪迈的激情,成功地将铁路工人林祥谦、施洋的正面形象展现得具体生动。影片《战火中的青春》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将巾帼英雄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到观影者的面前。整部电影以一名“花木兰”式英雄为主角,将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生动形象地表现给观影者。影片《南征北战》深受观影者好评,同时它是一部具有大规模战争场面的电影,而整部电影的导演也借助这部电影彰显了自己的才华。电影人成荫通过各种性格、各个人物的结合,将自己作品的特点表现得淋漓极致。

时隔一年所拍摄的作品《红旗谱》,被后人称为“时代的标杆”,整部电影由同名小说所改写,由一线导演凌子风监制,著名演员崔嵬领衔主演,著名拍摄师吴印咸参加拍摄,是老一辈艺术家呕心沥血创作出的至宝,在整个电影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一笔。

据统计,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每年的电影拍摄量大概不过百部,这其中主题为革命发展的不足一半。但这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之前的影片拍摄量相比较,已然足足翻了一番。老一辈的电影人在以历史为背景的拍摄中不论是在场景取材上,还是在宏观程度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改善。同时代的电影题材大多数都是以惩恶扬善为主,将实际空间和虚拟空间相融合,这类独特的手法一是为了满足政治方面的需求,二是取决于民众的心态。那时的中国是以和谐、民主、富强为主的社会,电影人基于新中国的建立表达出自己内心对未来的渴望和期望,而红色革命也开发出这些电影人的潜在能力,所以出现了同时期作品正能量过剩的现象。

三、当代电影对民族化美学的传承

基于传统文化在电影中的体现方面,电影《林则徐》和《林家铺子》是能够完美诠释这些问题的典范,这类能够体现出民族特色的完美作品,不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在几代电影人所追求的美学方面都达到了极致。无论是执导《林则徐》的郑君里,抑或是执导《林家铺子》的水华,在电影中都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令观影者能够体会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味。

和《林则徐》相比,电影《林家铺子》更加着重描写了环境的渲染对影片发展的影响,整部影片的发展结构和环境的变化相对应,和传统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电影的发展紧密关联,在影片的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安详的场景描写:在宁静的河面上,小船慢慢摇,轻轻划,与平静的河面结为一体。忽然间一盆冷水浇下,打破了这幅安详的画面,同时电影解说开始:“故事发生在1931年……”影片借助解说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林老板在船上昏昏欲睡,明秀在出船的一刹那看到了来来往往的士兵,于是明秀便急急忙忙地跑回船里。影片的最后和开头画面惊人地相似,但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截然不同,这也实现了借助画面视角的变换带来兵荒马乱的背景陈述,使观影者在观看影片后有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触。

整部作品流露出沉冗的文化素养,对环境的描写十分充分,但是却缺少了对人物的特征描写,主角们的表现也尽如人意,整部影片借助林家铺子的变迁和周围人的变化描绘出了主线剧情的发展走向,剧情的发展也借助了寿生、林大娘等一些配角的推动。不仅如此,在拍摄手法、道具、衣服、首饰等方面布置得也相当精致,对于一些细节的把握也有着特殊的方法,譬如在一开始明秀出场穿的是一套日本货,林老板背后店铺的日文宣传海报上也写的是日文,这些都能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整体上能够暗示出当时的语境,给予观影者一定的想象空间。

影片《林则徐》是一部典型的英雄传奇影片,整部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将林则徐高大威猛的形象注入观影者的潜意识中,不仅向观影者陈述出林则徐的伟大事迹,还说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为观影者展现出一幅属于次时代的画面。

该部电影在20世纪中期上映,曾经在各个奖项发布会上被提名。整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即其打破了常规,以“以人观物”为主,在对林则徐进行刻画描写的同时也将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电影人郑君里借着离别场面来为整部电影拉下帷幕:林则徐完成这次振奋人心的壮举后,清廷渐渐感到危机感,于是将他的心腹邓廷祯转调到别处。在二人的离别仪式上,林则徐快步行至码头,目送邓廷祯,直至看不见为止,这和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境类似,表达了林则徐深挚的依依不舍之情,将林则徐郁郁不得志和他自己对清廷的维护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著名演员赵丹饰演影片中的主角林则徐,他认为这是他这辈子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在他身上,观影者可以体会到犹如一幅山水画一般,时静时动,时远时近,从特定角度到整体描绘,这一系列描写如影随形、难舍难分,给予观影者一个呼之欲出的豪杰形象。副导演在电影的画面变换细节上做得更是出类拔萃,用最质朴的语言交代了当时的背景。电影的配乐也是值得称赞的地方之一,整部电影的音乐错综复杂,不仅将中国古代的音乐融入其中,还添加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因素,将观影者的心态变化完美地融入音乐之中。影片不论是在拍摄过程中还是在幕后剪辑上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近代电影史上最具有特色的电影之一。

四、结语

早期国产电影不论是以经典文化为标杆还是和艺术形式做对比,都能够表现出在固定环境下导演及演员对历史本身的尊敬。以红色经典创作为前提,中国电影在几代电影人的探寻下终将其一步步完善起来,为后人的探寻之路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张英进.再读早期电影理论:追寻都市现代性的感官体验[J].当代电影,2008(08).

[2] 丁珊珊.从电影杂志看早期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的传统资源——以《电声》《青青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2009(08).

[3] 张秀娟.浅谈电影美学的研究对象——电影美学是否等同于电影理论[J].电影文学,2009(01).

[4] 洪楚钿.中景哲学:早期中国电影美学困境的突围路向[J].宜宾学院学报,2015(07).

[5] 华克.电影美学的引领地位岂容漠视[J].电影文学,2011(01).

[作者简介] 李艳青(1984—),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咸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美术史。

猜你喜欢

民族化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音色探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挑战与自觉——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油画民族化教学的当代性思考
高师声乐教学民族化路径探究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手风琴艺术民族化推广项目”第二阶段正式开始
大众化、民族化、艺术化的统一艺术——冼星海的音乐思想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