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协的资源属于谁?

2017-02-08古风堂主人

中国篆刻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主席团理事书法家

□古风堂主人

书协的资源属于谁?

□古风堂主人

我曾经参加过很多书法家团体活动,但中国书法家协会组织的活动我还是第一次参加,那就是10月10日至15日“中国书协新文艺群体书法家基层采风服务团走进河北雄安新区”活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包括各省和各地市书法家协会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书法水平和思想品德都很差的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混进书协,沐猴而冠,指手画脚,令人生厌,所以我对书协也就或多或少有些抵触情绪。二来是书协资源向来都是被主席团和理事会垄断,有什么好事,甚至于连体制内工作的书协会员都挨不上边,就更不用说那些从事自由职业的普通会员了。我就属于自由职业者,所以一向对书协所组织的活动想都不用想,因为它怎么可能轮上我呢?!除非书协领导层里面有哪个领导对你青眼有加,破天荒地叫上你。否则,怎么可能呢?

地市一级书协的活动范围太小,影响也一般,对于更高层次的书协会员来讲,通常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那些地市级书协会员来说,能否参加书协的活动就显得比较重要。你让他参与进来,他就感觉到了协会组织对他的重视,他就会有一种存在感,就会更加热爱和关心协会的工作。如果你把他们长期排除在外,协会就缺乏凝聚力。一般情况下,心胸博大的人当了书协主席,基本不会在协会内部乱搞自己的小圈子,而是能够做到统筹兼顾。而心胸狭隘的人当了书协的领导,则喜欢拉拢自己亲近的人而排斥和自己不亲近的人。上级协会有个什么好事,基本都不会通知和安排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而一旦有了什么需要出力的任务,则恨不得统统交给那些与自己不太亲近的人去完成。

有的书法协会自己办个报纸或刊物,版面上过来过去就是那些与书协主席关系好的人在反复登台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时时处处都喜欢给自己露露脸。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一个协会组织要想保持其纯洁性和权威性,就必须要牢固树立团结意识和服务思想,主席团要时刻想着为广大书协会员提供各种便利。书法家协会就应当是广大书协会员的“家”,这个“家”更要给一些协会内外的书法弱势群体以温暖。只有这样,才会普遍受到大家的拥戴。

事实上,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哪一级的书法家协会,能够进入主席团和理事会的人士,基本上都拥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们或者在政府部门工作,或者在企事业单位上班,或者是个体工商户,或者是学校里边的领导或老师。这些人他本身就拥有一定社会资源。真正需要加以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往往就是那些没有正式工作,经济收入低下的书法工作者。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立足往往要比其他人困难多得多。但是就艺术才华而言,他们与其他人相比则毫不逊色。

我们这个国家,本身官本位思想在社会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身份认证”非常重要。书法家协会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书协成立几十年以来,社会上已经习惯性地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看法,那就是会员比非会员优越、理事比会员优越,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比理事优越,主席比副主席优越。甚至社会上往往还以这种职位的高低来对书法家的艺术水平和作品的“身价”加以衡量,以为主席写的要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写的要比理事的好,理事写的要比会员的好,会员写的要比非会员的好。这也就使得很多人想方设法也要在协会组织里面谋个“一官半职”,当了会员想当理事,当了理事想当副主席,当了副主席还想进一步当主席。即便是书法水平再怎么不济,一旦有了这个相应的身份,社会上对你的看法马上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到理事、副主席、主席这几级,人们对这个名位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

事实上从这些年以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书协主席团成员的书法水平并不高,至少是普通会员水平比他们高的情况比比皆是。有时候还戏剧性地形成一种倒置现象,即主席的水平不如副主席的,副主席的水平不如理事的,理事的水平不如会员的,有些会员的水平还不如非会员的。我们有时候看一些协会组织的书法展览,还真就有这种情况,挂在最前面最显眼的地方的主席团成员的作品最没有看头。不免让人生出一种“离开位置你是谁”的感叹!

现在开学术研讨会也是一种习惯性恶俗。学术研讨往往没有学术,有的甚至不学无术。发言安排也是论资排辈,通常都是按照身份地位尤其是在协会任职的高低来排序。大领导讲了二领导讲,二领导讲了三领导讲,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等以此类推。有的人讲起来就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说半天连一句与学术沾边的话都没有,全都是些官话、套话、假话、空话,除了表扬还是表扬,除了赞美还是赞美。两三个小时的学术研讨会,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被这些喜欢说正确的废话的人给占据了。有的能够谈一些实际问题的人士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由于在协会的职位低,都给排到了后边,好不容易挨上了,还没说几句,时间又到了,然后一哄而散……这样的学术研讨会,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却总也改变不了这种陈规陋习。

现在的展览开幕式由于受中央有关精神的影响,好歹算是没有原来那么冗长啰嗦了。基本上几个简单程序一搞完,就宣布开幕了。要是在过去,那也是很麻烦的。习气和学术研讨会如出一辙,过场俱备。人们站在那里搞得腰酸腿乏,老半天都不能结束。

这些尽管看起来似乎都是些题外话,但实际上并不多余。这充分说明,书法界的陈规陋习与其他领域毫无两样。

当然,有时候也有例外,2011年,我应邀去杭州参加“书风书峰——浙江书法名家作品展”,作者是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与沈定庵、萧耘春、马世晓、章祖安、林剑丹、卢乐群、金鉴才、骆恒光、朱关田、俞建华、王冬龄十二人。开幕式上,浙江省的有关领导(如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的陈敏尔先生)都坐在台下,而把十二位书法家都请到主席台上依次落座。然后主持人安排作者讲话,领导们都在台下认真听讲。而在当天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也一改平常的那种陈规陋习,而是尽可能安排每一位到会参加研讨的嘉宾都讲话。我当时名声还远没有现在这样有影响,但主持人照样提前安排我发言。这充分体现了他们尊重艺术家,尊重学术的良好工作作风,因此那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美好印象。

还有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地方书协组织和相关部门领导,往往对本地的书家和理论批评家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时候甚至视而不见。而对外来人士非常重视。哪怕是水平和名气还没有本地人士的高、大,也不惜花费本钱从很遥远的地方请来,各种高大上的招待,完了还给发“红包”。这种活动的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我们实在不得而知。但却真的使人产生一种“货不兴本地”的感叹!

其实现在很多没什么思想认识水平和艺术水准的人往往最热衷于在协会争名夺利,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也要当协会的主席副主席。当上之后,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和与自己亲近的人谋利益,而将服务于广大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的神圣使命置之脑后。热衷于利用主席副主席的身份头衔走机关、进学校,办展览,开笔会,搞讲座,为自己和身边的几个人谋取名利。有时候甚至还要故意打压与自己不在“同一阵营”的协会成员。一届两届主席干下来,协会工作毫无起色,地域书法水平和氛围没什么大的改观。

所以,无论是地市级书协也好,省级、国家级书协也罢,但凡能够多给弱势书法群体给予关爱和支持,都是非常难得的。我们省书协曾经邀请我参加过几次活动,特别是前些日子中国书协能够邀请我这样的体制外人士去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在逐渐转变。其实一个协会组织,你越是不分远近亲疏,对大家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你就越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你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就越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任何时候,关注弱势,资源共享,它都是做好协会工作的一个根本起点。

猜你喜欢

主席团理事书法家
本刊理事会理事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家·谢 锐
理事会员单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北京召开
小小书法家
探春理事
书法家
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八届三次主席团会议
主席团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