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绘本耕织图诗考

2017-02-08

收藏家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图美国国会康熙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绘本耕织图诗考

□ 徐建霞

“耕织”二字在中国古代很早就连用在一起,如管子说:“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墨子说:“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所指的意思都是农耕与纺织。

但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耕与织最初是作为两个艺术主题来表现的。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耕田和织布能够满足人们吃饭、穿衣的基本需求,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因此统治阶级大力提倡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模式,这在各时期的艺术创作中也有着具体的体现。艺术源于生活。早在战国时期的渔猎宴乐纹铜壶的纹饰中就有采桑的画面(图1)。①汉代有不少以牛耕和纺织为题材的画像石,双牛曳犁画像石如(图2),②耕者双手扶犁,犁前有两头牛,吃力的拉着犁,一根绳子系在两耕牛的牛鼻环上,所表现就是牛耕图。如(图3),③庄园纺织画像石,屋内一名织女坐在织机前,转身与一名纺纱女交谈,所表现的内容就是纺织。这一时期的牛耕图和纺织图并无内在关系。

图1 战国渔业猎纹铜壶

图2 汉代双牛曳犁画像石

到了南宋,出现了耕与织在同一画面的绘画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幅耕织图(图4),④画面前景有两间茅屋,屋内几名妇女在纺织,屋后的田中,数名农夫在田间耕作。此时,耕图和织图在绘画中已演变为一个主题——耕织图,至清代,成为宫廷绘画的一个重要内容。南宋绍兴年间,于潜县令楼 在任时绘制了《耕织图诗》45幅,其中耕图21幅,织图24幅,并配有诗,成为后世《耕织图》的主要传本。此图在宋代便有诸多摹本,黑龙省博物馆藏有《蚕织图》卷(图5),⑤将纺织的各个工序分为24个场面表现,此图便是楼璹《耕织图诗》南宋仿本的织图部分。⑥楼璹的《耕织图诗》在流传中佚失了,元人程棨绘有楼璹《耕织图诗》的摹本,乾隆年间被发现,藏于清宫。乾隆皇帝令画院将此图制成石刻,石刻和程棨摹本均存放在圆明园,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被毁,程棨摹本被劫,现存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圆明园《耕织图诗》石刻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存23方。

图3 庄园纺织画像石局部

图4 南宋耕织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5 蚕织图局部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清代绘本《耕织图诗》,木夹板册叶装。高26.5、宽30厘米。木制封面左上角贴一白色的短签,上写着藏书编号“ORIENTALIA CHINESE/G326/ A117”。右侧贴一白色长签,墨笔题“御制耕图,臣焦秉贞绘图”。

此绘本由美国人弗雷德里克·彼得森博士1908年购于伦敦。1928年,威廉·H·摩尔夫人从彼得森手中购得此绘本,并交给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

第一页墨笔题“御制耕织全图”。第二页题“一犁杏雨”四个大字,其后题“康熙三十五年春二月康熙御笔”,后面钤有“康熙宸翰”朱文方印。第三页题“三径桑云”,其后题“康熙三十五年春二月康熙御笔”,后面钤有“康熙宸翰”、“保合太和”朱方印。第四页起为“御制耕织图序”,其后钤有“康熙宸翰”白文方印、“保合太和”朱文方印。后无目录。

耕图23幅,顺序为浸种、耕、耙耨、耖、碌碡、布秧、初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穂、舂碓、筛、簸扬、砻、入仓、祭神;织图23幅,顺序为浴蚕、大起、捉绩、二眠、三眠、分箔、采桑、上簇、灸箔、下簇、择茧、窖茧、练丝、蚕娥、祀谢、纬、织、络丝、经、攀花、剪帛、成衣。

每页空白处有楼璹题诗,诗后钤有“思菴”朱文方印、“臣惇”等印。每幅图的左侧,另起一页,录有三首诗,前两首诗顶格题写,第三首诗空一格题写。诗前另起一行题“耕,第某图,某某”。织图的第十二图“窖茧”后有两页纸,透露了这个绘本的身世,今录于下:

圣驾南幸,巡行江浙省,观风俗,历览山川。时值青阳布令,绿柳舒芽,沿途巡阅,文物声明,农桑铺棻。迨皇上驻骅之暇,厪恤民隐如伤之念,时系宸衷诚以斗粟惟艰,耕夫之勤动至悴寸,丝非易织,妇之朝夕惟辛。体德于干视民犹子,特降明纶,轻赋薄税,停织免贡。圣虑如此,其周也;帝德如此,其厚也。于是吴越父老望风颂祝,爱日升平感荷天恩浩荡,乃命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充书画谱馆待诏济宁焦秉贞,抚豳风体格,仿西洋程法人物,远近恪遵法度,平旷高下,皆有规画,绘成四十六图田家景物,曲尽其致,蚕室机杼,精妙无穷,得邀睿鉴。褒题耕织诗九十二首,挥祥云之宝墨,咏丽日之宸章,臣菲栎微才,自惭庸陋,谨步原韵成俚句,不揣冒昧,容敢上渎躬膺恩宠,藉鸣都俞之盛,执笔恭录,悚惕莫名。翰林院编修臣严虞惇呈进。

耕图的“祭神”右下角题有“钦天监五官臣焦秉贞恭绘”,织图第二十三图“成衣”的题诗后有一段话“此诗宋于潜令楼璹作,敬题之。丁丑八月朔日,虞山严虞惇”,画面左下角题“钦天监五官/臣焦秉贞恭绘”。

严虞惇,字宝成,号思庵,江苏常熟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这两页纸应是严虞惇授翰林院编修后不久上呈的。文中提到绘本中92首诗是康熙皇帝撰的,在耕织图中应是顶格抄录,其余应为严虞惇的和诗,在耕织图中低一格抄录。耕织图空白处楼 的题诗是严虞惇抄录的,其后钤有“思庵”、“臣惇”等印。

图6 国会藏本序后钤印

图7 国图藏本序后钤印

图8 国图藏本书眉上题诗后钤印

图9 国图藏本耕图浸种局部

图10 美国国会藏本耕图浸种局部

据传,康熙皇帝巡视江南时发现了宋版《耕织图诗》,于是命宫廷画家焦秉贞重新绘制。焦秉贞以宋版《耕织图诗》为基础,略有增删,并运用了西洋的焦点透视法,绘耕图织图各23幅。

焦秉贞的《耕织图诗》绘本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镂版刊刻,并广泛传播。

国家图书馆藏有康熙三十五年的墨印彩绘本。⑦序前钤有“佩文斋”白文朱方印。序后钤有“康熙宸翰”朱方印和“稽古右文之章”白文朱方印。李致忠考证此书为“《耕织图诗》的御览本,也是康熙三十五年首刻《耕织图诗》的进呈样本。全书分为耕图、织图二部分,各23幅,序后为目录。每页书眉题有康熙的配诗,诗前钤有“渊鉴斋”白文朱方印,诗后钤有“康熙宸翰”白文朱方印和“保合太和”朱方印。“保合太和”出自《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每图的空白处有楼璹对每幅图的题名,并有题诗。耕图“祭神”的题诗后和织图“成衣”的左下角,刻有“钦天监五官臣焦秉贞画/鸿胪寺序班臣朱圭镌”。

图11 美国国会藏本耕图收割

图12 国图藏本耕图收割

图13 美国国会藏本织图染色

图14 国图藏本织图染色

李致忠考证此书为“《耕织图诗》的御览本,也是康熙三十五年首刻《耕织图诗》的进呈样本”。⑧这也意味着此本是依照焦秉贞的绘本的首个刻本,并呈给康熙皇帝御览,此本应忠实的反映出底本的原貌。

图15 国图织藏本图络丝局部

图16 美国国会藏本织图络丝局部

图17 国图藏本耕图祭神局部

图18 美国国会藏本耕图祭神局部

学术界不少人认为美国国会藏本就是国图藏本的底本,我们将两者进行一下对比,就可知两者的异同。

首先钤印不同。国会藏本序前没有“佩文斋”的钤印,序后的钤印也与国图墨印本不同(图6、7)。国图墨印本的书眉上,康熙题诗前钤有“渊鉴斋”,国会藏本无此印。康熙题诗后的钤印与国会藏本的序后钤印印文相同,但却是不同的印章钤盖的(图8)。

其次,将两部书的人物面貌进行对比,发现略有不同。国图藏本所绘的农民显得更沧桑,而国会藏本中的农民显得更富足、皮肤少经风霜。如耕图的浸种(图9、10),国图藏本中农夫的皮肤被日光晒得黝黑,水田中的农夫小腿上还沾着泥,而国会藏本中的农夫,皮肤白里透红,仿佛许久没有晒过太阳。

耕图的“耨耙”中,美国国会藏本的农民脚上似乎穿着一双布鞋,而国图藏本的农民却穿一双草鞋或麻鞋。织图的“络丝”局部中,夜深了,母亲举着微弱的烛光准备开始夜间的工作,幼子睡眼惺忪的从床上起来,追上母亲的衣角,一手揉着眼睛,央求母亲再陪一会儿自己。国图藏本中幼子睡眼惺忪的神态跃然纸上(图15),而国会藏本中幼子的神态略显程式化(图16)。

从人物外貌来看,国图藏本人物更生动,线条流畅,表现更有力度,而美国国会藏本人物面貌更显程式化,线条表现力度不够。

第三,画面不同。耕图“收割”中,国会藏本少了一名农夫(图11),而国图藏本多了一名农夫(图12)。织图“染色”中,国会藏本少了四口大缸(图13),而国图藏本多了四口大缸(图14)。对于同一画面,两部书所用颜色也不同。国图墨印彩绘本所涂的颜色很可能是依据底本的颜色,国会藏本的颜色与国图藏本不同,例如耕图“祭神”(图17、18),画面共有七人,两部书无一人衣着颜色一致。

第四,文字不同。序文中有“阡陌井然在目,桔槔之声盈耳”,两部书的“在”字写法不同(图19、22)。另有“朕惓惓於此,至深且切也”,“且”字两书写法也不同(图21、22)。

美国国会藏本耕图的碌碡图中,左侧抄录的第二首诗漏抄了“犊”字,原文应为:“如轮转机石。历碌向东臯。驱犊亦何急,平田敢告劳。春塍萦似带,沃壤腻于膏。水族堪供饷,倾罇醉蟹螯”。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国会藏本文字有讹误,画面内容有部分缺失,国图藏墨印本的底本并不是美国国会图书馆藏的绘本。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藏本应是《耕织图诗》的一个绘本,其所依据的底本也不应是焦秉贞的原绘本。

乾隆二年(1737年)《钦定授时通考》编订完成,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本《钦定授时通考》出版,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汇刻本御制耕织图诗,采用上问下图的形式,三朝诗就是美国国会藏本中的图的左侧抄写的三首诗。《钦定授时通考》在清代流传很广,并且多有翻刻,馆藏有光绪壬寅(1902年)富文局翻印本,其中卷五十二为耕织图诗。由此我们可知,美国国会藏本所依据的底本也许与三朝汇刻本御制耕织图诗有关,时间不应早于乾隆二年。很难想像,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会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伪造御制诗。我猜测此绘本的制作时间应在清末皇权式微时,于1908年出现,恰逢清末,此本应是清末《耕织图诗》的一个仿制绘本。

图19 国图藏本序

图20 美国国会藏本序

图21 国图藏本

图22 美国国会藏本

注释:

①图版取自《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耶鲁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1页。

②③《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1971年陕西省米脂县官庄村牛文明墓出土,米脂县盘龙山文管所藏。

④⑤图片取自《中国绘画全集· 5》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⑥《中国〈耕织图〉的历史和现状》周昕撰,《古今农业》1994年第3期。

⑦⑧《耕织图》清·焦秉贞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责任编辑:尹翌)

猜你喜欢

国图美国国会康熙
110岁国图正青春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谁是国图
康熙下象棋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
遥远的村庄
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国会的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