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有对做粮食的“信义兄弟”

2017-02-08郝兆才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面粉厂长信信义

文/郝兆才

泰安有对做粮食的“信义兄弟”

文/郝兆才

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候选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山东省泰安市金麦香面粉制品厂王长义、王长信家庭榜上有名,成为粮食人的骄傲和自豪。

“义庚智信”传家风

王长义、王长信,宁阳县鹤山镇山后村人,兄弟四人。当年王家4兄弟出生后,爷爷取名“义、庚、智、信”,就把家风牢牢印刻在兄弟4人名字上,希望他们传承信义美德,代代相传。爷爷王士连,上世纪50年代在村染布房里当过会计,没出过一点差错,家里穷的丁当响,没吃没穿,没私占过村里一分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父亲王守平,乐善好施,幽默风趣,读过私塾,是远近闻名的大好人。他常告诫子女,“人无不信,不知其可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给富人一斗,不如给穷人一口”。他教育子女,家里再穷也不能拿生产队和别人家的一个地瓜、掰一个玉米回家,不准偷别人的一点东西,饿死穷死不做贼。他当过生产队长,他过秤分东西,社员放心。他说:“秤称的是良心。”王守平当过生产队染布的副业队长,他经手的布匹没少过一尺,也没短过别人一分钱,被社员誉为红管家。如果有人行乞门前,都要给行乞人一口吃的。农村土地包产到户初期,还年轻的他悄悄帮助贫困家庭耕地锄草不留名。

良好家风既影响着家族传承,也给家族企业带来正能量。企业成立之初,信义兄弟就将“诚实是美德、信用是生命”作为信条。信义兄弟家庭以诚待人、以信谋事、以义修身,在言传身教中传递道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朴实无华家风,他们用信义换来生意的蒸蒸日上,广为传播着诚信理念。王长义、王长信曾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自改革开放以来,信义家族精诚团结,不计个人得失,在家族企业“金麦香面粉厂”工作的家庭成员9人,从来没因为金钱伤过和气,有的只是各负其责,认真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

大哥王长义是当家人,也是带头人,为大家庭的团结和谐起着重要的“镇海石”作用;二哥王长庚从学校校长位置上退休后,主动到面粉厂义务帮工,起到了文化支撑作用;三哥王长智默默无闻跑经营,在外精打细算,回厂就是“大老粗”,从不过问厂里的开支;排行老四王长信是法人代表,经营发展是高手,家庭经济支配却不过问,一切都听大哥的。

妯娌四人一直在厂里工作,从来都没红过脸,几十年如一日,视厂如家佳话传。正所谓“兄弟团结山成玉,妯娌团结土成金”。家庭成员的分配方式采取的是按需所取,不开工资,谁需要,就从账里支取,需要多少支取多少。

诚实守信搞经营

1983年,靠种地为生的王长义、王长信兄弟两人凑了300元钱做本钱,当上了“粮贩子”,到附近各村收购小麦、玉米、地瓜干,将挨家挨户收购的粮食卖到宁阳县城及泰安等地的面粉厂或饲料厂。然而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收购时,由于收购数量少,往往忙活一天赚不到几个钱。当时,“粮贩子”坑农现象时有发生,粮农存有很强的戒备心理。由于他们足斤足两、价格公道、服务到位,逐步赢得粮农的信任,十里八村的粮农都争着把粮食卖给他们,从最初的每天100来斤,到后来的3000斤、5000斤,粮食收购量逐步增加。

在粮食购销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公平买卖。1998年的一天,王长信到泰安芝田面粉厂送小麦,出纳员将5000元现金错当3000元给了他。当时的2000元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支付2名搬运工3个月的工资,还可以解决收粮缺钱的燃眉之急。拿着钱,王长信却吃不下饭。“咱做得可是良心买卖,不能赚这昧心钱,得给人家送回去,信誉比金钱更重要。”当时通讯不畅,疲惫的他不顾天色已晚,立即开车返回100多里外的面粉厂。当他把2000元现金递到出纳员手中时,出纳员感动得泪流满面,拉着王长信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从此,“信义兄弟”的名声不胫而走。

“信义兄弟”的诚实守信,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跟他们做生意。当得知他们出现资金短缺时,汶上县白石村种粮大户于秀文二话不说,将6万元现金硬塞给王长信,连欠条都不要。为防止粮贩子掺假,晚上面粉厂一般不会收粮,然而“信义兄弟”的口碑在面粉厂老板眼里却是金字招牌。他们说:“凡是老王送来的粮食,咱多晚都收!”凭着良好的信誉,“信义兄弟”的雪球越滚越大。运输工具从最初的地排车到拖拉机、跃进车、半挂车、大卡车,收购范围从本乡镇扩大到周边乡镇,甚至延伸到县外和市外。2004年8月,“信义兄弟”筹集资金50万元,注册成立了泰安市金麦香面粉制品厂,为他们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慈善宽容树文明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信义兄弟”也在思考“挣钱为了什么”“有了钱该干什么”的问题。“我们虽然是个人企业,但也要为社会作点贡献,虽然现在生活好了,但仍然有相当的家庭生活困难,我们应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微薄之力!”王长义掷地有声。本厂员工子女上学、生活有困难,他们总是热情相助。员工王强的母亲生病住院,他们先后垫付9万多元;街坊邻居有难、客户遭遇不幸、村里修桥架路、乡里捐资助学、县里慈善捐款,他们总是慷慨解囊,而且总是跑在最前面。捐款数额从200元到5000元,再到1万元,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额不断增加,而做生意算账精明、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的“信义兄弟”,却总是不去计算这笔笔善款到底有多少,因为他们知道,情义比金钱更珍贵!

有人说“买卖好做,兄弟难搁”,也有人说“一年合伙,两年红火,三年散伙”。对于金麦香这样的家庭企业,员工多数是亲戚或邻居,但他们一直相处的和谐融洽,从未红过脸、拌过嘴。“平时我们都听大哥的,兄弟之间更要少打小算盘,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家和才能万事兴”王长信如是说。正是因为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兄弟之间才合作得如此默契。多年来,在该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传送带坏了,装卸工会默默把它修好;为不打扰别人休息,凌晨送货的驾驶员会悄悄自行装车;技术员一连几天没白没黑解决技术难题,却从不要任何报酬。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11年中秋节,就在他们聚在一起准备吃团圆饭时,却得到一个坏消息。81岁的老父亲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一辆拉石子的卡车侧翻,将老人埋在了石子底下。由于抢救及时,老人保住了性命,却永远站不起来了。肇事司机忐忑不安,匆忙四处筹钱,等待他们“狮子大开口”。看到原本身体硬朗的老父亲躺在病床上,“信义兄弟”难以接受这一现实。但望着满脸愁容的肇事司机,他们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让肇事司机提走事故车辆,不再追究法律责任。除老人住院花费的1万余元,他们没再要肇事司机一分钱。“信义兄弟”的宽容大度,让肇事司机既愧疚又感激,总是隔三差五提着礼物来看老人,一来二去,两家竟然成了常常走动的好亲戚。“冤家变朋友”的新闻在当地广为流传。“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相继在宁阳电视台、泰安电视台、山东卫视进行了报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粮食局直属分局)

猜你喜欢

面粉厂长信信义
长信宫灯
面粉厂爆炸案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信义兄弟
面粉厂智能报警控制系统设计
面粉厂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初探
麦价上涨加快加工业整合步伐
尴尬官司:40万元买不断一桩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