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7-02-0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参麦麻黄附子

吴 浩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吴 浩

目的 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营口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2,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6.2± 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8±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53,P<0.05)。结论 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采用中医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麻黄附子细辛汤;参麦注射液;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1.016

缓慢型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疾病,指窦性缓慢型心律失常、房室交界性心率、心室自主心律等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老年人。患者的主要特点为心动过缓,多数患者还合并心房传导阻滞,如不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中医技术的发展,利用中医辨证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1]。本研究就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6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心电图、胸部X线片检查确诊,排除意识障碍、对研究药物存在禁忌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55~68岁,平均(62±6)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19例,年龄58~73岁,平均(64±6)岁。本研究已经营口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诊断学》标准[2],分为心阳虚弱型、心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心阳虚弱型:心悸气短,动则加剧,或突然昏仆,汗出倦怠,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沉弱或沉迟;心肾阳虚型:心悸气短,动则加剧,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质淡苔白,脉迟结代;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乏力,失眠多梦,自汗盗汗,口干,五心烦热,脉虚细或结代。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903281),将60 ml参麦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进行治疗,组方:麻黄、附子各10 g,细辛6 g,黄芪、人参、丹参、甘草各15 g,五味子、桂枝及肉桂各12 g,以水煎煮300 ml,1剂/d,分两次服用[4]。心阳虚弱型患者加减生地黄、当归、桃仁;心肾阳虚型患者给予枸杞子、杜仲、怀山药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患者加减五味子、人参、当归、白术。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部分指标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无变化[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总计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13.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12,P>0.05)。

2.3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6.2±1.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8± 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53,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多因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在窦房结外,激动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而缓慢型心律失常是由于激动起源频率、传递顺序及激动在心脏各部位的传导速度异常导致的一组疾病,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远期预后较差,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脏、脑部及全身供血不足,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导致晕厥、猝死等。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规西药治疗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心率,但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若患者存在继发过速性心律失常,常规西医治疗需要长时间服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6]。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心悸”“眩晕”“怔仲”范畴,多因火不生土,脾阳虚衰,运化不利,水饮内停,湿聚成痰,痰浊上犯,心脉痹阻,致心率缓慢。《千金翼方•养老大例》中提到“人年五十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提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应以心肾阳虚为本,血脉瘀滞、痰浊内阻为标[7]。《金匮要略》曰:半夏麻黄丸基础上自拟复窦合剂,可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方剂。《神农本草经》中提到:“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祛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针对病变日久,气阴两虚,可以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基础上加用麦冬、玄参、五味子,以养阴助阳。

参麦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气阴两虚型休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粒细胞减少症等疾病的治疗。通过肌内注射治疗,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系统使其兴奋,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对休克时多种病理改变的清除效果;同时改善心、肝、脑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另外,该药物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可起到强心升压、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增加机体供氧气量,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和修复心肌细胞,从而起到抗心律失常作用[8]。事实上,该药物还存在一定不良反应,患者用药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呕吐等情况,但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相关症状在停药和调整药物剂量后便可消失。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扶正解表、温经解表的作用,临床常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对于病窦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心律失常等阳虚患者也有较好效果。方中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中国药典》中提到“其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功效,《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到“附子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除寒湿,主治手足折伤、拘挛、膝痛不能行走,破肿块坚硬、血瘕、金属损伤疮伤”。方药中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效果,用药后可起到强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压的作用[9]。另外,黄芪、人参、丹参等药材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效,能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具有强心、抗衰老作用。五味子、桂枝等药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功效,可用于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状。诸药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外周血管。此外,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不同证型患者给予不同中药加减治疗,对症用药,可双向调节心脏传导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常新海[10]的研究结果相似;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缓慢型心律失常采用中医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不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1] 覃桂革.中医古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3,26(4):147.

[2] 汲清湘.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2):20-21,28.

[3] 刘耀文.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4(10):39-40.

[4] 李大立.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6):62-63.

[5] 舒丽伟.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中医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13):410-411.

[6] 尹克春,陈力,郭硕,等.缓慢型心律失常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2,33(4):545-547.

[7] 魏文康,刘红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533-5534.

[8] 张利君.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阿托品口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3):468.

[9] 郭乃榕,郝桂荣.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4,27(9):114.

[10] 常新海.联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3):155-156.

营口市中医院,辽宁营口 115009

吴浩(1982.10-),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参麦麻黄附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参麦止嗽糖浆中8种成分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