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7-02-08李全双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氟康唑念珠菌

李全双

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李全双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营口市中心医院治疗的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能有效清除真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伊曲康唑注射液;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效果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1.011

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其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及曲霉,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58%~9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早期进行对症抗真菌治疗是阻碍ICU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关键。伊曲康唑是亲脂性三氮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能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酶,可用于治疗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及曲霉病等,抗菌谱有效覆盖念珠菌及曲霉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造成器官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药物治疗安全性。本研究就伊曲康唑注射液在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营口市中心医院治疗的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15~79岁,平均(35.7±2.8)岁;基础疾病:7例心瓣膜置换手术后,9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7例肾病,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急性白血病,3例淋巴瘤,3例颅脑肿瘤,5例肝硬化。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16~81岁,平均(36.0±2.6)岁;基础疾病:8例心瓣膜置换手术后,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7例肾病,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急性白血病,4例淋巴瘤,3例颅脑肿瘤,4例肝硬化。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ICU侵袭性真菌感染;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②半年内接受化疗的患者;③3个月内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治疗的患者;④入院24 h内死亡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伊曲康唑注射液(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批号:20130524)治疗,400 mg/d,2次/d,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氟康唑(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1027)治疗,400 mg/d,2次/d,疗程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真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 治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后显示恢复正常;显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后显示基本恢复;有效:患者部分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后显示恢复正常不超过5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后显示无改变或加重[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真菌清除判断标准 镜下检查及真菌培养显示呈阴性反应则为真菌清除,镜下检查或真菌培养显示呈阳性反应则为真菌未清除。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真菌清除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40例,未清除3例,真菌清除率为93.0%。对照组患者真菌清除35例,未清除8例,真菌清除率为81.4%。观察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患者2例出现腹泻,2例呕吐,3例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U重症患者多数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原发病复杂多样。随着患者在ICU中住院时间的延长,巨噬细胞活性及细胞间应答方式发生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3]。长期使用机械通气、全胃肠外营养、体内留置导管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持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肿瘤患者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等均是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为存在相应部位感染的特殊影像学改变,或出现肺部感染、鼻窦及鼻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经微生物学检查后发现血液及胸腔积液、腹水等无菌体液呈阳性。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真性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真性致病菌主要包括球孢子菌和组织胞浆菌,条件致病菌主要包括曲霉和念珠菌。ICU患者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后,致病菌侵袭人体的心、肝、肾等多个器官,导致全身性感染或多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较高,仅次于血液病及肿瘤患者,其中克柔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最高。给予患者抗真菌治疗是ICU重症患者的治疗关键。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或漏诊。如化疗后粒细胞缺陷患者中15%~28%可出现肺部浸润灶,除侵袭性真菌感染外还可能为多重耐药细菌、病毒、放射性肺炎及机化性肺炎等,导致误诊或漏诊,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且其真菌培养阳性率较低,难以获得组织病理学标本,具有较高的真菌检测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试验假阳性率,导致延误抗真菌治疗,增加死亡率。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十分有限,常用氟康唑、两性霉菌素B等抗菌药物治疗。两性霉菌素B是从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得出的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稳定,但使用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头痛、肾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且需较长时间治疗后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起效较为缓慢,难以满足重症患者的治疗要求[4]。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物,通过高度选择性地干扰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活性,抑制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生物合成,但氟康唑对曲霉菌效果较差,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热带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氟对氟康唑不敏感[5-6]。因此,氟康唑抗菌谱难以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且易对患者的心、肝等器官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氟康唑主要由肾排出,故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对肾功能进行检查,对于肾功能减退患者均应减少使用剂量;且免疫缺陷患者长期使用氟康唑时易增加念珠菌的耐药性;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出现肝毒性症状,故使用过程中需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7]。伊曲康唑为亲脂性三氮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能高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细胞的细胞色素酶,可用于组织胞浆菌病、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及曲霉病等的治疗,抗菌谱有效覆盖念珠菌及曲霉菌,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造成器官功能损伤,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对于免疫受损的隐球菌病及中枢神经系统隐球病患者,可在一线药物不适用或使用无效时采用伊曲康唑治疗,治疗前需采集真菌标本,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湿涂片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分离、鉴别病原微生物。

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存在较多的高危因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死亡率,且耐唑类菌株及非白念珠增加,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8],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用药复杂,易影响治疗效果,降低预后。临床治疗时需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及早发现和治疗,血培养结果显示阳性后立即启动抗真菌治疗方案,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则需在等待血培养阳性结果的同时即进行抗真菌治疗,适当地选择高安全性、广谱强效且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抗真菌药物,待血培养转阴后继续治疗2周[9]。积极治疗原发病,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解剖生理屏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ICU环境监控,建立隔离区,减少交叉感染。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氟康唑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低于伊曲康唑,与赵伟峰[10]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真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能有效清除真菌,治疗效果显著。

[1] 林峰,洪建湘.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8):3896.

[2] 冯永利.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12):118.

[3] 安杰,李建伟,肖倩霞.卡泊芬净治疗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1):133-134.

[4] 肖伟民,李伟强,毛晓连,等.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27例药物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2):133-134.

[5] 吴正元.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68-75.

[6] 黄伶.伊曲康唑早期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68-169.

[7] 张东亮.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4):414-417.

[8] 贾宝辉,孙坚,夏芝辉,等.伊曲康唑注射液早期经验性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2): 103-105.

[9] 高大泉,谢亚萍,钱申贤.回顾性分析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8): 659-660.

[10] 赵伟峰.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I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118-120.

营口市中心医院,辽宁营口 115000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氟康唑念珠菌
HPLC法测定福司氟康唑含量及有关物质
论少见念珠菌在口腔念珠菌感染病例中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无菌部位的念珠菌属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老年念珠菌尿液检验结果分析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念珠菌种类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