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2017-02-07范国虎史良雨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22期
关键词:种植模式黄秋葵技术规程

范国虎 史良雨

[摘 要] 本文规范引导了特种蔬菜黄秋葵优质高产栽培、特征和特性、产量和品质,实施标准化、模式化生产,实现嫩果冷水冷却,保鲜箱中保鲜,确保了生产的黄秋葵的产量和品质,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旱粮 黄秋葵 种植模式 保鲜 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70-02

黄秋葵,学名Hibiscus esculentus L.,别名秋葵、羊角菜(椒)、黄蜀葵,又名咖啡黄葵、羊角豆、伟哥菜、植物伟哥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属锦葵科秋葵属。嫩果,肉质柔嫩,润滑,营养丰富,可作为药食兼用的保健蔬菜。具有适应性强,生长旺盛,病虫害轻,容易栽培,费工用种少,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特制定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如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蔬菜《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特征和特性、产量和品质、肥料使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和栽培与保鲜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上等肥力旱地生产。

2 品种与产量

2.1 品种类型

2.1.1分类

黄秋葵按果实外形分为园果和棱果二种;按果实长度分为长果和短果二种;按果实颜色分为绿果和红果(红秋葵)二种;按株型大小可为矮生和高生型二种。

2.1.2主要品种

常采用品种五角种,因角数越多,子室数、种子数相应较多。如台湾的南洋、五福、永福、翠娇、清福及日本黄秋葵。

2.2 产量

一般每667m2产量为1500-2000kg。

3 植物特征特性

3.1 特征

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株高1-2.5m,茎秆赤绿色,圆柱形,直立;叶,掌状3-5裂,互生,有硬毛,叶缘呈锯齿状,叶柄细长,中空;花,无限花序,开花由下至上逐渐开放,雌雄同体,单花,腋生,异花授粉,花黄色,瓣基呈褐红色,直径7-10cm,色艳丽,具观赏价值;果,为蒴果,倒圆锥形,有棱5-6条,长8-20cm,横径1.9-3.6cm;子房10或12室,每室种子有7-8粒;种子,球形,约绿豆大小,灰黑色或褐色,表面被绒毛,千粒重约55-75g。

3.2 特性

属短日照蔬菜,性喜温暖,耐热怕寒怕霜冻。

温度:种子在12℃以下发芽缓慢,发芽及苗期生长发育适温25-30℃。花果期生长发育适温26-28℃。

光照:喜光,在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光照充足的天气条件下,有利于生长发育。

抗逆性:较耐旱、耐湿,不耐涝。

4 生产环境

4.1 立地

立地最好选旱粮、根菜类、叶菜类等作前茬。忌连作,忌重茬,忌与果菜类接茬。

4.2 大气环境

生产基地应选择在大气无污染的地区,空气环境质量达GB3059-199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二级标准执行。

4.3 土壤

种植基地的土壤没有污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

5 主体栽培技术

5.1 前茬与播前准备

前茬为旱粮作物如小麦、土豆等。实行轮作换茬。

5.1.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源有保障,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

5.1.2精细整地

栽植前深耕晒垡,施足基肥,耕翻耙平。

5.1.3施足基肥

每667m2施高浓度复合肥30-40kg作底肥,深耕20-30cm,肥料与土壤必须充分混合。

5.1.4科学作畦

让茬后,及时深翻土地20-30cm,耙平作畦,一般以宽1.2m作高畦;沟深25-30 cm。

5.2 品种选择

宜选用台湾“五福”、“美丽五角”等品种。

5.3 播种育苗

5.3.1播种期

一般露地栽培3-6月播种,7-10月收获。

5.3.2播种技术

播前用20-25℃温水浸种浸种24h,每隔5-6h清洗换水l次,取出后放在25-30℃的环境条件下催芽,约75%露白后播种。

5.3.2播种量:每667m2用种0.5kg。

5.3.3播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二种方式。

5.3.3.1直播:有条播、沟播、撒播或穴播等四种方式。

5.3.3.1.1条播

按等距行距开浅沟,浅沟深3cm,播后覆土耙平。

5.3.3.1.2穴播

每穴播种3-4粒,覆土2cm,约5-6d后即可出苗。

5.3.3.2育苗

穴盘或营养钵育苗,苗龄30-40d后移栽。

5.4 定植

5.4.1移栽技术

定植时带土移栽,尽量不损伤根系。苗床起苗时要多带护根土。

5.4.2及时间苗

出土后的幼苗要及时间去病弱苗。

5.4.3定植标准

幼苗具有2-3片真叶、株高10-12cm时定植为宜。

5.4.4定植密度

每667m2种植1800-2000株,株行距70cm×40-50cm。

定植后要及时浇好定根水,确保成活。

5.5 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5.5.1间苗定苗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定苗,掌握“早间苗,迟定苗”的原则。出第1叶(破心)时,进行第l次间苗,间掉病、小、弱苗。出第2-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间苗,间掉弱、残苗,留壮苗。出第3-4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留2-3株壮苗。

5.5.2中耕除草

定植后,为避免杂草争肥争水,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每7-10d进行中耕除草1次,应连续中耕2-3次。开花结果后每次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除草1次。

5.5.3追肥

生长前期以氮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及时巧施追肥。追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出苗后及时追施齐苗肥,每667m2施尿素6-8kg;定苗或定植后1周追施提苗肥,每667m2施高浓度复合肥15-20kg;开花结果前期(定苗或定植后25-30d)施足花肥,每667m2施高浓度复合肥15-20kg+氯化钾5kg;开花结果盛期再追施花果肥,每667m2施高浓度复合肥15-20kg+氯化钾8kg。

5.5.4水分管理

黄秋葵喜湿,要求湿润的空气和土壤,特别是开花结果期不能缺水,遇旱时要及时补水,确保正常生长。一般于栽后7-10d浇一次水。炎夏季节正值黄秋葵收获盛期,地表温度高,应在早上9点以前,下午日落后浇水,避免高温下浇水伤根。有条件的利用微喷灌抗旱。

5.5.5防倒伏

黄秋葵植株高大易倒伏。在封行前要进行中耕培土,防止倒伏。

5.5.6及时整枝、打顶

定植后要进入常规管理,要及时剪除侧枝、老叶,进行整枝。

5.5.7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抗病虫力很强,病虫害一般很少。要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

虫害主要有蚜虫、螟虫和蚂蚁,可用2.5%敌杀死3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2500倍液防治,或用吡虫啉类农药如10%一遍净、10%蚜虱净、10%大功臣3000倍液喷治;连阴雨时期,枝叶会出现病斑,转晴后要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病害蔓延。防治药剂必须选用无公害蔬菜的适用农药,喷雾时尽量避开或不喷在花器和嫩果上。

6 适时采收与保鲜技术

6.1 采收嫩果

一般从第4-8节开始,黄秋葵就节节开花结果,温度适宜时,花谢后2-4d即可采收嫩果。嫩果采收标准:长6-7cm,横径1.5cm、重约12g,即可采收上市。鲜食或加工时,嫩果长不超过10cm。采收过早嫩果产量低,采收过迟嫩果长成老果、纤维重难以食用。采收前期嫩果少,2-3d采收1次,采收盛期每天或隔天采收1次,采收获中后期可以3-4d采收1次。采收时应戴上手套,防止黄秋葵的茎、叶、果实上的刚毛或刺,造成皮肤被刺,被刺后奇痒难忍。

6.2 保鲜技术

黄秋葵的嫩果呼吸作用强,采后极易发黄变老。如不能及时食用或加工,应注意保鲜。

6.2.1冷水冷却

将采摘后的黄秋葵嫩果装入塑料袋中,然后放置在冷却水箱中,通过流动冷水冷却。

6.2.2保鲜箱中保鲜

将经过流动冷水冷却后的黄秋葵嫩果放置到保鲜箱中保鲜。

6.2.3保鲜温度、湿度

黄秋葵嫩果对温度要求比较高,冷水箱中掌握冷水温度4-5℃,经10分钟黄秋葵嫩果冷却到10℃左右时,再放置保鲜箱中保箱;保鲜箱温度调控在7-10℃环境下,保持95%的相对湿度,可保鲜7-10d。

6.3 采收坚果

当荚果开始变褐色,就可采收籽粒产量。

7 留种技术

7.1 安全隔离

黄秋葵是异花授粉作物,留种地要建立安全隔离区。在大田中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的优良单株作种株,一般选取植株中上部果实为留种果,下部果实在嫩果期采收上市。

7.2 及时摘心

为促使,提高种子质量,留种地要及时摘心,打顶。确保种子老熟,籽粒饱满。

7.3 种子收获

当荚果开始变成褐色,即可采收荚果。荚果在晒场上完全晒干后,剥开果皮获取种子。每个种果约有90-100粒种子。将种子晒2d太阳后进行贮藏,翌年可保持95%左右的发芽率。

参考文献

[1]黄秋葵标准化生产优质高效栽培规程[期刊论文]《农业装备技术》,2015年.范国虎.等.

猜你喜欢

种植模式黄秋葵技术规程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黄秋葵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园林施工中技术管理及技术规程的探讨
黄秋葵新品种苏秋葵1号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简述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
西葫芦栽培技术规程
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