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精准施策 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7-02-07傅国华,李春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德治战略人才

分层精准施策 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乡村发展全局,站在新时代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先要实现乡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振兴”二字,内涵十分丰富,体现战略演进的发展态势。一是肯定并承认乡村在中国发展建设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二是对乡村发展前景做了初步战略性设想。“振兴”必须尊重发展规律,与国家发展同步,分阶段完成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本文对如何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村人才与乡村治理体系方面提出分层精准施策建议。

一、乡村发展的层次性与精准施策

乡村具有显著的多维度层次差异性。即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村庄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贫困等级上,可分为贫困乡村、小康乡村、富足乡村、发达乡村四个层次。从空间上,包括城郊乡村、中间地带乡村、边远乡村等层次;从组织形式上,存在原始刀耕火种、传统小农生产、专业农户小规模生产、农垦企业生产、外资投资生产、“网化”“智能化”现代农业等层次。层次差异性决定“一刀切”政策无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细、落实。

傅国华(2003)提出分层次管理理论。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为实现管理的预期目的,精细识别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按不同层次需要,找出投入要素与管理资源的高效结合方式,实现管理适配,减少因错层管理造成管理失效和资源浪费,促进产出最大化、管理效果优化。分层次管理是精准施策的理论基础。各地政府精准施策,应结合各地实际,分析层次差异,科学识别乡村发展层次,制订层次适配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各层次乡村发展均能升级。

二、乡村发展的主要短板与弱项

总体而言,乡村发展的短板与弱项主要包括,一是要树立现代化思想观念。要转变思想观念和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目标。二是农业现代化体系建设不完整、不充分,乡村现代化科技实力薄弱,面临效率低下、土壤污染严重等问题。三是乡村发展“营养”严重不足,产业缺位,农民收入渠道单一。四是“乡村+信息化”“乡村+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五是“乡村+生态宜居”、实现生态文明仍处于探索中。实现生态宜居,需要进一步创新生产发展方式等。

从本质上看乡村发展受限最重要原因,第一是人才缺失。突变论认为,系统要获得强大外来能量冲击,或诱发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巨变,引发系统突变,达到质变。乡村发展亦如此,多年闭塞导致与外界生产要素交换不足,尤其是人才,这是乡村一直未能实现较大跃升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主要驱动力,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第一生产力。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其知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组织能力等,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是中国最基本行政单元,制度缺失致使乡村发展战略落实受阻。完善的制度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不健全的乡村治理体系,权力易出现个人化、随意化,导致权力滥用、基层腐败等乡村治理乱象。

三、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

按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就是要牢牢抓住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打造高素质“三农”人才队伍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为两大根本保障。

从乡村发展积淀上分层次,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贫困乡村脱贫奔小康,小康乡村发展奔富足,富足乡村发展奔发达,发达乡村发展奔美丽四个层次发展目标。从乡村区位空间上分层次,可实施城郊乡村振兴战略、边远乡村振兴战略、中间地带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农业发展进程上分层次,可制订传统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乡村+信息化”振兴战略、“乡村+智能化”振兴战略、生态乡村高端发展振兴战略等。上述各层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均需适配的乡村人才体系与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保障。

(一)分层次建立“三农”人才队伍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乡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主要包括乡村治理队伍、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和农业经营队伍。

在贫困乡村脱贫奔小康阶段,人才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统筹调配资金、政策、技术等资源,运用政府强制力与管理手段解决深度贫困、发展内生不足等问题。在小康乡村发展奔富足阶段,要重视产业链人才,即农村致富能人。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在富足乡村发展奔发达阶段,重视农业科研人才与文化人才。科研人才保障农业实现量与质的双效发展。发达阶段将更加重视乡村文化与旅游体验。在发达乡村发展奔美丽阶段,生态技术人才将成为稀缺人才。

对于城郊农村振兴,要充分利用城市人才优势,加强城市与农村协作。将城市更多人才引入城郊农村,一能在供给侧加强城郊农村产品服务供给能力,二能带来更多消费需求。城郊农村吸引人才要充分把握城市人群需求,更加注重质量、文化体验与适度性。对于边远乡村振兴,生产要素调配与整合稀缺,吸引人才难度较大。通过当地政府力量,给予政策、资金等优惠,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培育本土人才,联系外部人才。对中间地带乡村振兴,作为中国乡村重要组成部分,类型较多。立足当地实际,科学研判,界定乡村类型。

从乡村农业发展进程考虑,传统农业乡村要吸引商业人才;现代化农业乡村要吸引能促进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营、资本化提升以及“信息化”“智能化”人才;生态乡村要吸引能创新经济发展新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人才等。

(二)分层次建立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

实现乡村振兴,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需要着重加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建设。其中,为强化乡村自我造血功能,提高自治能力是根本要求。法治能力是决策权威性、制度性根本保障,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依据。德治能力是乡村治理内涵要求,只有良好道德素质,才能推进乡村治理有效运转。

健全科学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自治层面,目标是要把大学生村官、致富能人、返乡青年、“新农人”、外来企业等主体纳入治理体系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方式,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达到效益最大化。在法治层面,目的是加强党对基层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基层治理力度,一切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德治层面,坚持以德为先,目的是重塑乡村精神风貌,提高村民素养。

自治、法治、德治是乡村治理体系重要构成,三者既要同步推进,也要根据现有治理条件与基础各有侧重培育。其中,贫困乡村治理还不成熟,要以法治建设为抓手,以政府为主导,逐渐培育完善治理主体。小康乡村治理具备一定基础,在完善法治建设同时,逐步注重自治建设。富足乡村要建立完善自治体系,要把返乡青年、“新农人”等城市回流人才纳入乡村治理中。同时,还要加强德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培育特色乡村文化。发达乡村要根据自身发展优势与特色,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建成美丽乡村。同理,城郊乡村治理基础较好,要以德治为主,带动乡村整体跃升转型;中间地带乡村次之,要加强自治,吸引人才共谋发展;边远乡村基础较差,要以加强法治建设为主,在政府带动下,集中力量发展生产等。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人才破局,科技引领

人才是发展核心要素,“三农”工作重要突破口在于人才。第一,建议从各领域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乡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优化队伍结构。第二,积极培育现代农民。农业乡村主体与落脚点是农民,应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培育和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提升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等。第三,发挥农业科技作用,特别是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作用。

(二)科学治理,多层发力

在自治、法制与德治层面加强乡村治理。一要完善乡村治理的自治机制,乡村重大决策前征询民意,注重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保障群众对村级重大事项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决策公众性、公开性和科学性。二要加强乡村治理的法治建设,明确法治化治理主体责任,构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作用。三要强化乡村治理德治规范,以德治村。

(三)加强文明乡风建设

一是新时代建设新文化,大力挖掘和发展乡村文化,重塑文化自信,使文化成为乡风文明的强有力支撑。二是新时代吸引新乡贤,以乡情为纽带,鼓励优秀人才落叶归根。三是新时代树立新标杆,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标杆”,涵育文明乡风。四是新时代抓新典型,从身边群众选典型,依靠群众推典型,树立一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乡风文明先进典型。

(四)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入

一要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奠定农村未来发展根基。二要重视现有人才教育培训。挑选农村优秀管理人才,开展定期、定时、针对性培训。三要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特别是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蒋和平:本刊编委会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德治战略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荷叶礼赞
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德治的视角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