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语言学影响下的《茶经》英译版本差异的比较

2017-02-07

福建茶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茶经主位人际

何 帆

(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新余 338004)

功能语言学影响下的《茶经》英译版本差异的比较

何 帆

(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新余 338004)

陆羽所撰《茶经》的英译是我国茶文化的经典著作,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本文对两个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评价,对语篇意义、人际意义以及概念意义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功能语言学;英译版本;语篇意义;人际意义;概念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速发展,各民族文化正在悄无声息的互相交融中,而我国目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之一就是加强中国文化输出。而茶文化的对外输出对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意义重大,对外译文突显中国文化的普世性。我国传统茶文化当中的思想对维护促进世界和平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对于人类追求健康的生活,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融合了中国儒、道、释三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是由我国的“茶圣”陆羽所撰,深刻地体现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各界人士共同对《茶经》的有效译文能够将我国茶文化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尽管这本著作已经翻译成为十余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然而能够正式出版的英译本却十分少见,其中只有收录于英国《大百科全书》的译本The Classic of Tea:Origins&Rituals是1974年 Francis Ross Carpenter进行翻译的,还有《茶经》(The Classic of Tea)汉英对照本由大连理工大学姜欣、姜怡教授在大中华文库资助下组织翻译并于2009年出版的。大连理工大学姜欣、姜怡教授及其带领的一批学者针对对于《茶经》翻译中的翻译方法、翻译策略、翻译困难和翻译原则等依据社会符号学、互文性和美学等视角,结合自身的经营给出了对《茶经》英译的研究所呈现的问题。尽管总的说来还相当有限,但还是揭示出了一些《茶经》和茶典籍翻译的问题。首先,缺乏真正从语篇层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解释,其他意义如人际意义、语篇意义在译文中对《茶经》作为一个完整语篇体现的鲜有关注,对译文的分析大都只停留在语篇概念意义层面,显得比较主观、随意,当前研究的内容大多是译者自己翻译实践经验的总结。同时,多译本比较才能揭示更多的翻译问题,单译本研究往往十分有限,英语国家本土译者的译本甚少关注,自己参与翻译的《茶经》译本被大部分研究者是参与《茶经》翻译的译者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本篇文章系统以功能语言学为视角,为了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国际传播,也为进一步开展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为《茶经》英译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模式,对中外译者的一本进行分析和对比,根据在实现文本语篇意义、人际意义以及传递原文概念意义方面的差异对两个译本的翻译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1 功能语言学在研究翻译方面的相关概念

功能语言学是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理论,由Halliday提出,可以用来分析译本,任何单语或双语(或更多语码混合)的语篇、语言中任何口头语篇或书面语篇可以被这个理论框架用来分析。功能语言学框架下的语篇分析相对于其他视角而言更加全面。Halliday&Hasan之处,运用语言分析一个语篇的目的是弄清楚该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及怎样表示意义即“解释”,而不是弄清楚该语篇表示什么意义,不是“说明”。是评估语篇在交际情景中是否合适地起到了它应起的作用,结合语篇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针对三个方面对语篇进行综合考察,分别是“语篇为什么表达某种意义”、“语篇是怎样表达意义”和“语篇表达的是什么意义”,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进行语篇分析是要对语篇进行“评估”。功能语言学非常适合用于翻译研究,看译文是否能够在译文语境中实现其翻译目的,对译文进行评估,翻译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篇分析和解释。

功能语言学同其他语言学分析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完整的语篇应该是这三种意义的有机统一体,能够体现语篇意义、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三种意义,特别强调语言的语篇功能、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三大纯理功能。在翻译学中的观念里,应当寻求两种语言语篇的概念意义对等的同时,寻求两种语言修辞方式、渠道、表达媒介等语篇意义的对等,以及表达讲话者的角色、判断、动机、态度等人际意义,对等不能只建立在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基础上,一般是寻求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由此可以发现对译本的评估更客观的方法是对原文和译文的分析应当置于功能语言学框架下。

2 功能语言学影响下的《茶经》英译版本差异的比较

2.1 语篇意义的对比

语篇的主位述位系统和衔接系统体现了语篇意义,为了同时表明一条信息与另一条信息之间的关联,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注意怎样把信息组织好就是语篇意义。小句有不同的起点和注意点是源于不同的成分充当主位,主位是信息的起点,话语的落脚之处是述位,是小句起首成分之后的部分。关注的焦点也是信息的起点,是位于小句的开头部分的主位,因此主位和述位两部分组成小句的主位系统。《茶经》具有独特的主位结构,结构缜密,句式工整,是一部严谨的茶学典籍。

《茶经》第一章几乎通篇围绕茶来展开,是对茶的茶道精神、茶的功用、栽培技术、茶的生态环境、茶的用字名称、茶树的性状特征与茶树原产地进行总的介绍。以第一章“之源”为例,思路清晰,全文信息焦点突出,“阴山坡谷者”、“野者”作为主位描述某种类型的茶,茶的产地(其地)作为主位、茶的用字(其字)、花(其花,这里省略了“其”)、茶树(其树)等这类大多数小句皆是以“茶”或与茶相关的话题。文章中虽然咋一看省略了茶的主位,但是在例如“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一句中的主位明显是茶树,这种类型的描述在原文中有20余处。

在主位的选择上,中外译者的两个英译本存在明显差异。Carpenter译本以“茶”为主线组织整个语篇的信息,体现出原文组织语篇的方式,Carpenter译本更接近原文,出现tea的成分做起始语的有七处,以tea指代tea,这一章分为了九段。在姜译本中,出现tea或者以tea指代tea的成分做起始语的只有五处,并不是每段话都以tea作为起始语,将这一章分为了九段。Carpenter译本信息重心突出,得这一章总体看来结构非常清楚,第一段茶者、第二段其字,第三段其地、第四段茶之为用、第五段茶为累也,原文每段话皆以“茶”或茶的代称“其”开头,直接围绕茶的主位有22处,而姜译本直接围绕茶的主位只有10余处。

2.2 人际意义的对比

用语言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建立人际关系,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就是人际意义所涉及的范围。级差、介入和态度这三个方面组成的语言的评价系统是体现语篇人际意义的重要形式。在译文中应当充分表达评价意义,在翻译过程中,任何语篇对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任何语篇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评价。聚焦使人或物的范畴明显或模糊,说话者可以加强也可以减弱评价的程度,语势指评价程度的强弱,评价的程度又分为语势和聚焦,级差指评价的程度。而说话者运用语言资源就是介入,使对话成为可能,其他人能够在表明自己价值观念时作出反应。人们在食物认知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情感体现、评判以及评赏,还分别为赞美与批评、褒与贬两个方面。而对事物的价值做出评估的评赏、对人物做出好恶判断的评判、说话者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是评价系统的核心——态度的三个方面。通常来讲,副词、形容词、实义动词、带有感情色彩的名词这些词汇的选择来体现评价意义。在评判译本时,译文是否能够传递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作者态度的语言表达能否在译文分析中得到特别关注体现。读者之所以能在阅读《茶经》的过程中品味茶文化的深刻内涵,是因为作者对茶的评价和看法能够通过对茶学知识的介绍中表现出来。

2.3 概念意义的对比

以动词为核心的语法系统就是及物性系统,主要体现于语篇的及物性系统就是语篇的概念意义。按过程的不同特征细分为六个小类,分别是存在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再物质过程。也可以将体现及物过程的小句成分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环境、参与者和过程。改变原文使用的过程类型,会使得翻译出的结果有可能改变其意义,不同的过程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为了表现他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翻译者运用存在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物质过程,合理使用及物性系统中的各种过程。翻译者还往往要借助及物性系统提供的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在人们用语言来表现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在《茶经》的两个英译本中,导致在传达原文概念意义上出现不同是由于两个英译本在很多地方对原文及物性过程的体现存在较大差异。

3 结论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针对《茶经》在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原文和译文根据语篇意义、人际意义和概念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两个英文全译本的《茶经》皆存在一定的问题,而当前大多数中国典籍英译面临的问题也是《茶经》英译面临的问题。其中,中国译者的译文难以真正实现传播中国茶文化的目的,导致其难以在西方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影响了译文的可读性,对于语篇意义的体现存在缺陷,总体看来忠实于原文的是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传达。而美国译者的译本《茶经》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茶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遗失变形,评价意义、人际意义存在偏离,对原文概念意义的部分偏离也影响不大,其简明、通俗易懂的译文是给人感觉仅仅是一篇纯粹介绍茶学知识的说明文。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美国译者作为译入语国家的译者,在语篇意义的传递上是有优势的,但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传递上存在劣势,中国译本在语篇意义上处于劣势,在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传达上中国译者有优势,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刚好可以形成互补,美国译者和中国译者的译文各有优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够继续呈现目的语后期微观层面的语言审核校对,由中国译者主译这种当前大多数合作翻译的模式。而应该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的解释由中国译者负责,译文的写作由外国译者负责,主要译者由目的语国家的译者担任,中国译者和目的语国家的译者一起参与整个翻译过程,应该进行一种合作翻译,以此来解决《茶经》翻译乃至其他中国典籍翻译的问题。

[1]司显柱.功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构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姜欣,姜怡(译).茶经[Z].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3]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黄汝干.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J].农业考古,2010(2):37-39.

何 帆(1982-),女,江西新余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茶经主位人际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