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父是个烂好人

2017-02-06陆令寿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堂姐伯父上海

陆令寿

转眼,我亲爱的伯父已经走了二十年了。可我觉得他没有走远,你听,他又在喊我“小呆瓜”。

提起伯父,我就自然而然想起了大伙给起他的别名——烂好人。我理解烂好人是一种美誉。因为伯父心地善良,广结善缘,什么人求他,他都乐于帮衬,哪怕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

伯父很小的时候就只身去上海学徒。他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十分灵巧,用粗细不一的铁丝编织鼠笼、笊篱(捞馄饨用的炊具)、铁筛、蝇罩,非常实用。他还把这手绝活教给了父亲。每年春上,伯父和父亲总要做一批铁家伙拿到集上去卖,以补贴家用。

伯父和伯母都是普通工人,拿着微薄的工资养着一家老小八口人。伯父喜欢穷大方。尽管家境窘迫,却总是热情地邀请家乡的父老乡亲去上海“看市面”。他家是个名副其实的招待所、中转站,不管乡下谁去了,他都要管饭管住宿,有时候还给买返程的火车票。那年,我大姐得了“干血痨”,虚弱得走路都打晃,伯父知道后很心疼,说小小年纪,赶快要治,不能落下病根,执意要让大姐去上海治疗休养。直到大姐养得白白胖胖才把她送回老家。后来,母亲因结扎身体一直恢复不好,伯父又让母亲去上海滋补一段时间。伯父家住在一个狭窄的里弄里。他家有两个住处,一处是只有六七平方米的小屋,我奶奶与小孙子们住着。外加一个亭子间,实际上是个三户共用的厨房。还有一处小阁楼,也就十来平方米,伯父和堂姐们住。乡下来了人,就把我的堂弟们撵到阁楼上去挤,祖母与乡下来的客人凑合着住小屋。乡下人来多了,家庭开销越来越大,入不敷出,拖欠多少年的房租交不起,房管的人老是上门催讨。伯母颇有微词,经常说一些阴死阳活的话“敲水缸”。母亲是个知趣的人,没住上几天就要返乡。伯父说,这里再不好也比乡下强,乡下人做生活靠的身子骨,把身体养好了再走,这么多人也不多你一双筷子。母亲拗不过这份情意,只好将就着住下。

伯父对乡下的侄儿侄女很是关心,有顺便车来老家,他总要带一两个去上海相相(玩玩)。小弟年幼瘦小,面黄肌瘦,伯父把他带走时特意过过秤,说回来时看看长几斤。伯父对我更是疼爱有加,每到寒暑假,伯父都要让我到上海度假。伯父整天早出晚归,他要到很远的求精机械厂去做工,很难见到他。有一次,我心里有事,就在亭子间等他。约莫十点多钟才见他拎着黑色的人造革包回来,里面装着两瓶厂里自制的汽水。他抽出一瓶递给我。我没接。他见我有些沮丧,问道,这么晚还不困觉啊,是不是他们几个欺负你啦?我摇摇头。那是什么事呢?我踌躇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我都来上海好几次了,还没去西郊公园,那里有老虎、大象,还有大猩猩。伯父抚摸我的头说,明天是礼拜天,我带你去。“真的?”“伯伯什么时候骗过你,呆鬼!”他呵呵地笑着。那一夜我几乎兴奋得没合眼,挨到天亮倒沉睡过去了。慈祥的祖母掀开我的被窝拍了我屁股一下,嗔道:“再不起来,你伯伯就不带你去啦!”

晓得我要去西郊公园,几个堂弟跟着起哄,嚷嚷着也要去。伯父说,你们都去几次了,令寿还没去过,一个也不许闹。我和伯父从海宁路乘车,又到静安寺排队转车。我记忆中真的走了很远很远。在西郊公园,我第一次看到世界上那么多神奇的、我叫不上名的动物。伯父既当向导又当解说员。中午,在树荫底下,伯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饭盒里的煎包,与我一起共享。他吃得很慢很少,十个煎包,我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了七个。

还有一次,伯父带我去洗澡。在乡下我习惯了在浴锅里泡浴。第一次到大澡堂,看到那么多人赤条条地拥挤在一起,很是别扭。烟笼雾罩,憋得透不过气来。伯父一把将我拉进池子,关照我好好泡泡。泡了一会,伯父亲自为我搓澡。他将毛巾一圈一圈地绕在腕上,把我全身擦了个遍。“你看看,这么多垢,可以垩一亩田哩。”从池子里出来,我感到口渴,就去供水的地方倒了一杯开水,被一个很冒失的青年人撞翻,公用杯子当啷一声摔了个粉碎。那个青年人头也不回地溜了。我被两个戴着袖章的“红小兵”截住。他们抓着我不放,伯父走过来,把我护到身后,掏出两毛钱给了“红小兵。”

伯父知道我学习成绩好,总以我为例,教育堂姐堂弟。说你们在城里吃穿不愁,怎么学习就搞不好呢?看看人家令寿到上海来白相还把书包带着,你们要好好学学。伯父很关注我的学业。知道乡下读书的艰辛,临走时,给我买了足有半尺厚的一沓白纸,嘱咐我好好念书。回家后,我把它珍藏在我家的小阁楼上,一直用到高中毕业。

当兵在外,很少见到伯父。偶尔过年回去省亲,见到伯父与父亲一起搓麻将,两人形影不离。一问,知道伯父退休了。那年,我在镇江成了家,总想报答伯父,就邀请他到镇江来做客。伯父愉快地答应了。父亲陪着他在我的斗室里吃了顿中饭。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后来,我迁居南京,多次约他与父亲一起来南京玩几天,答应了好好的,不知何因,伯父始终没能成行。这也成为我终生的一块心病。

伯父重症的消息传来,我急急火火地赶往老家。伯父早就查出胃癌复发。他将化验结果藏在口袋里不吱声。几个月后,被我堂姐洗衣掏出来,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机。伯父用了他一生的微薄积蓄,在村上“河对过”的花园(公墓)里,傍着祖父母的坟造了个小巧精致的墓穴。伯父想叶落归根,与他的先人们葬在一起。没想到,家乡被大规模开发,大兴移风易俗,新坟旧坟都要迁移。伯父的坟没用上就被平了。

弥留之际,伯父拉着我的手不放,声音虚弱得我听不清他在说什么。我狠狠心向他道别。没走出多远,又被叫了回来,他依旧拉着我的手不肯放。

如今,伯父葬在上海郊区的刘家公墓。清明时节,我驱车去扫墓。墓地很大,一冢两株翠柏,连成一片,郁郁葱葱,庄严肃穆。凭着心灵的感应,我很快在千百座相同的坟茔里找到了伯父的墓。燃上三炷香,焚烧我亲手织的“金元宝”,用脸贴在那刻有“陆国秀之墓”冰冷的石碑上,泪水潸然而下,顺着碑身流进埋着伯父骨灰的土地……

责任编辑:曹景峰

猜你喜欢

堂姐伯父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被护送的“甜瓜”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消气”红包
绣花姑娘
让阳光住进心里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借给伯父一百元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