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活动是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

2017-02-06张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品德道德德育

张英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051-02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行:我们做公正的事情,才能成为公正的人;我们有勇敢的表现,才能成为勇敢的人。德育应该更多地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实践是道德和德育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首先是通过练习道德的美德才能获得它们;由于实行公正的行为我们才变得公正。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我们才变得节制和勇敢。”所以说道德的本质是实践。道德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现实人的活动。人的行为是衡量道德,也是衡量道德教育的最终指标。因为对于一个人进行道德的评判,最终只有通过行为考察,只有通过他对道德要求实践状况来判定。

道德的本质是实践。德育的本质必然也是实践的。德育的实践性首先体现在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实践。品德与社会课目标归根到底要落实在学生的“德行”,只有学生践言践行了,德育目标才最终实现了。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指导学生模仿,而且更要关注在课外践行。其次,德育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活动。德育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也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活动,也有校外活动。这些德育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再次,德育实践活动及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道德实践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学校德育工作,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将道德认知的教学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学习是知行合一的过程

实践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古人要求儿童养成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内外整洁的习惯,青少年时期养成“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品行,长大以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把这种远大的道德教育与儿童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方法,对于今天的品德教育很有参考价值,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使得课程学习成为知行合一的过程。

三、品德与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课内实践活动,将现代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原则之一,就是以认识社会为线索,由近及远。就范围来讲,从小到大,从知识层次来说,由易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个教学内容,而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最终能够达到让学生逐步认识、适应、服务社会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学生课内实践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如上网、搜寻查找、QQ平台交流,学习网页制作等。因此,重视课内实践,将现代技术和学科有机结合,是达到整个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重视社会实践,学会社会调查,讲究调查实效。

新课标强调: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和创新精神。

在学习《安全才能回家》,除了在课内组织学生模拟表演外,同时还要在课外分组组织过马路,让学生安全文明出行,远离交通事故,这样使学生逐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

四、对品德教学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建议

(一)坚持育人为本。品德课要由以“知识为本位”转移到“以育人为本位”的轨道上来,注意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品德教学的载体,因为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显现的,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才能张扬、提升;也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生成发展。

(二)坚持知行合一。品德教学要从道德规范只是“挂在口头上,写在书本上,尚未落实在行动上”的误区中走出来,就应当关注活动,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展示机会,去实施道德行为练习,去实现知行合一的要求。

(三)关注感受体验。德育课程的实施,不能没有体验,品德课程要提高教学实效,更不能没有体验。体验是道德内化的必要环节,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

(四)注重开发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能力须从实践来。借助多种多样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

采用活动方式教学,是品德课教学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将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式听受学习转向主动性的感悟学习,由关注道德结论的学习转变到更加重视研究学习,由封闭性的课堂学习转变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从而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内生外化是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实践活动体验是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儿童的动手和实践精神,鼓励儿童一起活动、开展一定的工作,达到一定的目的,并与所接触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全面促进学生知行合一。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品德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