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2017-02-06汤文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师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汤文杰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023-01

在我县,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进入初中课堂已有10余载,它一直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刚开始时,农村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们大多为三人一台电脑,看的多,能用的少,而且上不了网,但学生们依然是以“冲锋”的速度进入教室。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个个都可以“玩”)学生们更是热情不减、翘首以盼。信息技术课在每周的课时安排为二节,而学生们想要学的课本外的内容及课程安排的内容其实也是较多的。如何能让学生学到想学的又能兼顾学好“要求”学习的内容,就得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做一些改变,让学生们既能学得高兴,又能学有所成。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转变认识,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教师常常“身兼数职”,要面对许多教学以外的工作,对课堂教学的教研有心无力,对教学的投入力不从心。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随意性很强,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更为规范,并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如下四种能力来开展: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并且有意识的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二、改变教师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竞争者”。

1.设计者:通过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导学者:(1)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3)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4)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习兴趣;(5)身体力行,为学生作表率,以此感染和影响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合作者:师生间相互交流、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可在合作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价者:教师可通过评价对学生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确定努力方向,通过学生的自控,实现学习目标。这对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竞争”者:通过网络环境给教师、学生一个平等的学习和展示的氛围,建立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使师生的作品或成果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平等“竞争”,既促进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形成“师不如弟子”的可喜局面。

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像信息技术这门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学科,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师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