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017-02-06张家佳王庆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圆环环节习惯

张家佳 王庆梅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002-01

预习是生物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山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较差,也正是这种特点,给我们创造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形成谈谈点滴看法。

一、制定具体的预习目标

教师让学生预习前,自己要做到心中有数,想让学生预习好哪些内容,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等等,然后制定出具体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参考自学。

二、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1.基本方法。第一步:看,就是先看一遍新课的所有内容,包括小资料内容、科学、社会相关链接。第二步:画,就是画出需要弄懂的地方,如生物课程中的新概念,以及生物术语。第三步:做,在看、画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第四步:读,是在一看、二画、三做之后去阅读课文或读解题过程、知识形成过程。第五步:记,到了这里,预习并没有结束,还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笔记一记。“记”有两个意思: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就是说,把课本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起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会全神贯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每次讲授新课之前,我都引导学生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知知识点,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概念、生物术语以及探究性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3.培养预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做好课前预习的注意事项

1.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展开。

2.预习应在做完当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没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前面讲过,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才能滚下面的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

3.学习差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花大量时间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时间预习。其实,这种同学差的根本原因可能就在“不预习”上,因为前面一个圆环“欠债”,而影响了下面环节的顺利进行。这些同学在短时间内要多吃些苦,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加班个把小时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许多,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改变了,就不需要再加班了。

4.要妥善安排时间。最好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新讲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5.是根据学习的惯性理论,在各门学习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有特殊原因,时间太紧,对自己擅长学科也不一定要课课预习,不是重点、难点的章节也可以不预习。思路照样联系得上,好像铁轨上留有缝隙,火车照样通过一样,但是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就会造成“翻车”。

猜你喜欢

圆环环节习惯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