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朴初:从银行行长到“天下第一社”社长

2017-02-06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赵朴初书法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分行 俞 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极具修身养性、锤炼心志、提升境界之功,故其与佛教有某种程度的共性。因此,历代高僧大德皆喜与书法结缘,而佛门也多出书法名家,如北齐的安道一、南朝的“二王”传人智永、唐代“草圣”怀素、明代王室后裔朱耷等等,皆可谓彪炳书史、余韵千载。这种佛性与书法的交相辉映构成书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到了近现代,弘一法师和赵朴初这两位杰出的佛门书家又为这道风景增光添色。然而,两者虽有共同信仰,但人生路径却迥然各异,前者由“入世”到“出世”,最终达到了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而后者则始终未曾“出世”,为民生福祉、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奉献了毕生心力。此外,两者身份也截然不同,弘一法师是教师出身,而赵朴初则身份多元、经历丰富,还曾是一位银行家。

赵朴初(1907—2000年),安徽省太湖县人,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爱国宗教领袖,1949年后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法委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民进中央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著有《滴水集》《片石集》《灵山集》《佛教常识答问》等,出版有《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赵朴初韵文集》《赵朴初文集》《赵朴初墨迹选》和《赵朴初书法集》等。

家学渊源,诗佛传家。赵朴初的家族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其六世祖赵文楷于清代嘉庆元年高中状元,五世祖赵畇、四世祖赵继元和祖父赵曾重分别为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翰林院庶吉士,故光绪皇帝曾御笔赐匾“四代翰林”耀其门庭。父赵恩彤生活于晚清,未参加科举,但曾就读于安徽大学堂,受教于著名学者严复,学识渊博、文书俱佳,以能文善书闻名乡里;母亲陈慧,文艺修养颇深,擅长剧本创作,有《冰玉影传奇》行世。并且,赵母还是虔诚的佛教徒,家中设礼佛堂,门前有放生池,每日焚香礼佛,不时放生活物,这在幼小的赵朴初心中种下了佛根。天资聪颖的赵朴初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既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也养成了敦厚善良的本性。他5岁即开始学习书画,8岁已能吟诗属对,15岁时考入东吴大学附中,后又以全优成绩直升东吴大学1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1900 年成立于苏州,为苏州大学前身,该校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首任校长为孙乐文(美籍)。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1951年在台湾复校,也是台湾第一所私立大学,历史悠久,声誉杰出,与苏州大学同宗同源,互为姊妹学校。。当时,他的国文教师薛灌英乃前清贡生,诗词老师亦为江南著名才女苏雪林2苏雪林(1897年3月—1999年4月,享年102岁),原名苏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老梅等。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籍贯安徽太平县岭下村,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县丞衙门里,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国立安徽大学、武汉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常青树。,在这些名师的悉心教导下,赵朴初的诗书修养更是进步极快。

1928年东吴大学毕业后,赵朴初担任了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和“佛教净业社”3佛教净业社为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下属单位。社长。并且,他还成为上海四明银行4四明银行成立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由当时沪上颇有知名度的宁波帮人士袁鎏、朱葆三、吴传基、李厚垣、方舜年、严义彬、叶璋、周晋镳、虞洽卿、陈薰等创立。曾从清政府取得银行券发行权。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及储蓄、信托、仓库等业务,房地产投资较多。总行设于上海。1935年,受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成为小四行成员之一。1952年12月与其他行庄合并组成公私合营银行。行长,开启了一段短暂的金融生涯。熟悉近现代金融史的人都知道,四明银行是旧中国主要商业银行之一,在当时的业界颇具声望,尤其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为民军提供经费,积极支持革命事业5辛亥革命期间在董事虞洽卿影响下,四明银行积极为民军提供经费,当时义军所发军饷“大半由信成银行和四明银行输出”。,后受官僚资本控制成为“官商合办”的“小四行”6其余三行为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之一。巧合的是,沙孟海、叶露渊等著名艺术家也曾在此供职,其中沙孟海与赵朴初还先后担任过“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的社长。换言之,一个并不显赫的四明银行竟然走出了两任西泠印社社长,这不仅是金融史上绝无仅有的奇闻轶事,更是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和剖析。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地认为,“四明”乃宁波之别称,而四明银行亦是由袁鎏、朱葆三、吴传基等宁波人创立,由于宁波人自古就有崇文尚艺的良好传统,故四明银行书画风气兴盛、文艺气息浓郁,这可能是其屡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言归正传,在赵朴初担任行长后,四明银行发展迅速,并于1930年分别设立了南京分行和总行房地产部,同时还清之前所欠旧账,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佛教会的成立,赵朴初作为早期参与者与太虚法师和圆瑛法师等高僧大德过从甚密,亲聆棒喝,藉教开悟,内心的佛性召唤日益强烈。而由于银行事务繁忙,为一心事佛,赵朴初便逐步退出了四明银行管理层。1935年,经圆瑛法师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正式成为在家居士7居士,指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此后,他便开启了普济天下、文字立禅、翰墨结缘的传奇人生。

就书法而言,赵朴初其实并非“专业书法家”。从其自身定位来看,首先应该是佛教徒和诗人,而书法只是其思想与情感的外在表达方式,这一定位也使其回归了文人书法的优良传统。“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既是赵朴初为庆祝《书法》杂志创刊10周年题的词,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书法观和艺术观。所以,对于书法,他并非为书而书、为写而写,而是有感而发、随心而书。由于“每日一诗以代日记”,其书作多为自撰诗词。这些诗稿并非奉命或应酬之作,往往不执着于笔法、结字等技巧限制,而更在乎精神寄托和情绪抒发,恰恰达到了“书初无意于佳乃佳”“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期工而自工”之佳境。正是这种淡泊随性、我书我意的超然心态,才使其书法逐渐达到了相当的艺术境界,可谓“无意成家而成家”。赵朴初在晚年曾回忆说:“我非专为当书法家而临池执笔,只是一见前人墨迹,就有敬畏之心,由敬生爱,爱不释手。”这与当前许多为了冲国展、拿奖项、博名利而“日书三刀纸”“月废数支笔”的所谓“专业书法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论及现当代书法,时人常称“北有启功,南有沙翁”。其实,就艺术水准和学识修养而言,启功、赵朴初和林散之、沙孟海等四位书家难分伯仲,故笔者认为“北有启赵,南有林沙”似更恰当。从专业角度来看,赵朴初书法以行楷、行草见长,用笔劲爽利落,点画干净清俊,线条刚劲绰约,行笔收放自若,诚如刘熙载云:“书能笔笔还其本分,不消闪避取巧,便是极诣。”墨量饱满,墨韵丰腴,偶有飞白而无枯笔,显得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章法疏淡雅逸,行间距分明,字与字之间形断意连,疏密对比强烈,虽似苏字,但却多了一些灵秀从容;意境悠远散淡,怡静冲和,尤其是晚年作品雍容不迫,充满禅意,可谓“字字如莲花,笔笔有梵音”,被世人称为“赵字”。启功先生评说:“朴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当然,谈及赵朴初书法,就不得不提弘一法师。两者虽均为佛教徒,然书风各异。在常人眼中,赵朴初书法灵秀潇洒,应属“好看”一类,而弘一书作则朴实无华、平淡无奇,甚至是“丑书”或“不知好在哪里”,似乎远逊赵朴初。其实,两者各有千秋,甚至就境界和禅意而言,弘一法师晚年作品应更胜一筹。当然,这需要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方能领略其中堂奥。

黄宾虹曾言:“诸病可医,唯俗病难医。以格调入字,以学识入字,实乃书法正途也。”应该说,赵朴初正是以格调入字、以学识入字的典范。其经年累月浸润于唐诗宋词,倾情于元曲汉赋,传统文化修养极为精深。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诗词就屡见于《人民日报》等全国重要报刊,诗名之大,远播海外。白居易尝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赵朴初诗词也多是描写祖国壮丽河山、国家建设成就和重大历史事件,并可大致分为纪游诗8描写祖国各地的山水名胜纪游,亚非拉各国纪游情况。、咏史诗9由观史剧,读史书,怀史迹而引发的感慨。、感怀诗10歌颂伟大祖国,抒发对新人新事的感怀。、唱答诗11与领导人和中外友人的往来酬唱诗词。等,其中代表作有《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普天乐·中缅边界条约签订志庆》等。就风格而言,其基本继承《诗经》传统,走大众化、社会化路线,语言通俗易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接地气”。除诗词外,他还对散曲情有独钟12赵朴初曾说:“曲,这一体裁,和四、五、七言诗以及长短句的词相比,灵活性较大,易于吸取群众性语言,也能容纳更广泛的内容,对于摹写新的事物,可以提供较多的方便。同时,曲的音乐性强,在形式和格律上,我觉得它对于民歌和新体诗的发展,可能有所帮助。这是我试学写曲的一个缘由。”,创作了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如《观演〈蔡文姬〉》《某公三哭》131963年11月,赵朴初参加全国政协第三届四次会议期间,传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被刺杀的消息。赵朴初想,现在,约翰·肯尼迪死了,赫鲁晓夫该伤心了。一首《尼哭尼》曲在他脑海逐渐形成。1964年5月,印度的尼赫鲁死了。对偏袒印度的赫鲁晓夫来说,无异于兔死狐悲。赵朴初写了《尼又哭尼》。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鲁晓夫当替罪羊赶下了台,但他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对中国问题上,和赫鲁晓夫没有丝毫区别。赵朴初借此写下《尼自哭》。和《故宫惊梦》等。如果说文为“道”,字为“器”,那么赵朴初的书法无疑实现了“文”“字”合一、“诗”“书”如一、“道”“器”统一。因此,观其书作,就如同高士对晤,其书外之境、弦外之音、情外之理相互交融,缭绕不绝,这与当代一些只懂书法技巧和抄写唐诗宋词,但却毫无内涵和意境的“字匠”之作有如云泥之别。

书法如佛法,历久而弥新。要达到一定境界,既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也离不开灵感乍现的顿悟。同样,赵朴初也经历了独特而艰辛的艺术成长之路。观其学书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是赵朴初书法的起步阶段,其从唐楷和“二王”入门,尤其钟情柳公权和李北海,并每日临池,弄翰不辍,日积月累,为其书法艺术及风格形成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耄耋之年的赵朴初曾回忆说:“我的书法不能说写得很好,但每天我都做功课。”总体来看,此时他的书风尚未成型,更多是对晋唐书风的继承和吸收。这从他的作品即可见一斑。细察早期作品,他用笔涩多于疾、撇捺如刀、骨力劲健,结体挺拔娟洁、方正端庄,布局则排布工整、章法紧凑,法度严谨,一派唐风。其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这是赵朴初自身书风的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他转宗帖学,于“宋四家”14宋四家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和董其昌、赵孟頫等用功尤勤。从当时许多墨迹来看,他用笔提按爽利、顿挫明显,结体由方正趋瘦长、精劲变温腴,尤其是融入苏东坡字势右斜、肥瘦分明之特点15赵朴初于苏东坡只是借鉴,每当听到有人评论其书为“苏体”时,赵朴初或是淡淡一笑,或温和地申诉:“看到蚕吐的丝,没必要去问食的是哪棵桑树的叶子吧?其实,我在40岁前没有见过什么苏轼的墨迹,年青时多习‘二王’和唐楷。”,使整体风格既秀逸开张、摇曳多姿,又和气动人、温润醇厚,逐渐形成自家面貌。其三,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是赵朴初书法的升华阶段。他由专攻帖学转而倾情碑学,用笔借鉴碑学笔法,撇捺愈加舒展,点画更显敦劲,并淡化粗细对比,减去修饰之笔,开合俯仰、屈伸收放更显自然,呈现一派古朴端庄、质拙肃穆之气。据林岫教授回忆:“赵朴初六十五岁后又于帖学之外参习魏碑,行次常携《张猛龙碑》和孙过庭《书谱》二集,通会古法,砚窗多有心得。逝前二十年间的作品愈发气静神闲,老笔浑厚,尤擅用墨,湿以枯之,渴以润之,直欲畅抒胸中豪逸,观者亦无不赞其纯青精到也。”16林岫:《诗书双灿禅慧独清——追忆诗人书家赵朴初先生》,《澳门佛教》,2007年11月15日第63期。通过碑帖融合,其既吸取了碑学厚重沉稳、刚健雄浑之气,又吸收帖学清隽流美、秀逸绰约的美学特点,最终形成了外似帖学、内蕴碑意、雍容宽博、气定神闲的独特“赵字”。“返朴归真,悟初笃静”,这本是赵朴初父亲为其取名的涵义,但用来概括和形容“赵字”的风格特色和笔墨精神,却再恰当不过。

赵朴初一生忙碌劬勤,于扶危济困17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等。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为救国救命作出重要贡献。、救亡救国18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后,他积极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组织妇女支前,动员和掩护300多名青壮年奔赴前线,千方百计地救济、安置难民。上海沦陷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积极与新四军联系,把经过培训的千余名中青年难民,分批送往皖南新四军总部,其后陆续送往苏南、苏北等地参加抗战。、促进民主191954年12月30日,赵朴初与马叙伦、王绍鳌、林汉达、周建人、雷洁琼等在上海成立以“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为宗旨的政党——中国民主促进会。此后,赵朴初历任民进上海分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副主席,民进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他长期担任民进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领导职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为巩固与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外交201951年,赵朴初代表中国佛教界主动送观音像给日本佛教界,打开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大门。1980年,他推动和组织了鉴真和尚塑像回中国探亲活动,掀起了中日民间友好交流往来的高潮,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群众基础。1993年,赵朴初同志提出佛教是中日韩三国友好交流“黄金纽带”的构想,得到韩国和日本佛教界一致认同。和弘扬佛教21赵朴初参与筹建和领导了中国佛教协会,并协助党和政府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各项法规,对中国和世界佛教以及和平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等事业贡献卓著。更令人赞叹的是,他对当代书法和印学艺术发展也有着筚路蓝缕之功。早在1977年,“文革”结束后北京市书学研究会成立之际,他就被推为首任会长;1981年,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之时,他又当选书协副主席。凭借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他为引领和推动当代书法艺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1992年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沙孟海去世以后,社长一位出现空缺。众所周知,西泠印社乃“天下第一社”,历任社长皆为才学卓著、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于是,艺术成就突出、社会声誉卓著的赵朴初便被推举接任第五任社长,可谓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其实,赵朴初与西泠印社的缘分由来已久,早在1983年就被推为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在出任社长后,他积极推动篆刻艺术传承与发展,不仅资助了《西泠艺丛》的复刊,更直接上书国家有关部门,促成“中国印学博物馆”建立并落户西泠,还为印学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因此,无论从当代书法史,还是印学发展史来看,赵朴初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历史性坐标。

主人不在花常在。斯人已逝,但其崇高人品、杰出书艺、佛学思想和爱国情怀却永留世间,永“无尽意”22“无尽意”出自《无尽意菩萨经》的“行愿,意无尽”,后被赵朴初用作斋号。。

猜你喜欢

赵朴初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赵朴初修改陈毅诗词遗稿始末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活动启事
全国赵朴初诗词研讨会暨“朴初故里 禅源太湖”诗词大会在太湖县举行
书法欣赏
书法类
赵朴初论佛教徒的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