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解决之道

2017-02-06浙商资产研究院副院长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最后一公里落地

浙商资产研究院副院长 冯 毅

刘向在《战国策》中写道:“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可以理解为: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走了一半而已。通常用来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甚至事情的成败就在于最后一步。所以对于很多事情来说,做好后期的落地收尾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一公里”这样情况呢,通常来讲我们做事情越到最后越是容易懈怠,总是感觉马上就要顺利完成任务,做事情的心态与投入就会放松了许多,于是这个事情的进展也就逐步延缓下来,殊不知此时才是最为关键的时刻,需要更多的专注与投入才能顺利完成整个任务目标。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实例子。军队将领在战役的关键时候总是告诉士兵再坚持五分钟,成败将在此一举,事后来看作战双方到最后其实都是精疲力竭了,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就是这最后五分钟的努力决定了整个战役最后的胜利。所以“最后一公里”从物理学上看只是一公里,但在心理上以及对于任务的完成难度来说都是最长的距离。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公司的战略规划领域,一般来说公司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都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访谈后再进行方案设计。但是相当多的公司战略规划都将重点放在了战略体系的搭建以及战略目标的设定等方面,也就是说把重点放在了前期的方案制定阶段上,而对于战略规划实施落地的具体步骤及细节问题则很少顾及。这也导致了相当多的战略规划在实施初期生龙活虎,但随着战略规划的逐步深入推进反倒减慢下来,最后甚至不了了之。而且很多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心态是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而不愿当实施落地阶段的“突击队”和“爆破手”,战略规划执行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这就会造成战略规划难以落地。所以在很多人看来,战略规划就是个空中楼阁一样的摆设,对于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并没有起到设想的那种战略性引领作用。可以说最后的执行落地问题就是战略规划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最长的一公里,因此解决战略规划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成为战略规划能否起到应有作用的关键。

从战略规划本身来看,公司通过规划有了清晰的总体发展目标和方案,各个战略业务单元以及部门也会有相应的规划目标,而且规划中也都有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性安排。按道理讲照着计划一步步执行就可以实现战略规划目标了,但从很多企业的实践案例来看,往往出现战略规划的制定阶段比较顺利,而后续执行落地不力导致战略规划无法按期落地完成的情况。导致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思想意识层面,一个是落地执行层面。从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层面也可以理解为道与术,以下从这两个层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是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战略规划对于公司来说是属于上层建筑,也是一种企业意识形态的表现,其表现形式主要以总结性的文字来体现。在普通基层员工看来公司战略规划就是高大上的东西,与自身的具体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来看,战略规划确实与普通员工的工作关联性不大,普通员工对于战略规划落实的驱动力也会较弱。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公司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在战略理念的宣贯以及员工共识达成方面不深入,战略规划中所推行的观点与认知只是上层的理念与想法,而部门以及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上有理念,下有看法的不利局面,就算有明确详细的战略落地措施,最后的实施效果也会打折扣。思想不统一,做起事情来是各有各的想法,如同交通没有了指挥棒,马路上肯定是一片混乱。思想统一,就有了统一的指挥,公司运作的方向与秩序就会井然有序。

其次是落地执行层面的问题。通常来看,战略规划中都有相关的章节阐述规划落地措施,但很多措施在可操作性上还有许多短板,比如说设定了每年的战略目标体系,但是对于如何去完成,如何监督考核却没有明晰的答案。战略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推动战略落地,而业务部门的导向是业绩导向而不是战略目标导向。这些操作性的短板就会造成许多战略发展目标成为一个口号,天天挂在嘴上,而不会落实到工作中。因此,公司要让战略规划有效落地,首先要做到在整体上提升战略目标的落地可操作性,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落地流程措施,让各级管理者既知道如何围绕公司战略清晰部门发展目标,又知道如何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此外还要注重提高公司的战略绩效管理能力,这是连接战略与执行的核心纽带,包含了过程管理、分析评估与调整提高三个基本环节。如果能够将每个环节做好、做到位,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周而复始地运用到日常战略管理中去,就可以使战略规划与公司发展实际更加相匹配。在这样的战略管理机制下每个一公里都是一样的,也就不存在战略规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了。当然这种机制的建立要比在文本上书写战略规划困难许多,而且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设计好、运行好这个机制,可以说是又建立了一个执行类的战略规划。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段话强调的正是“韧”的重要性。真要是实现解决战略规划“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是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决心。公司战略是涉及公司全局性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不是仅仅依靠单场短期的“公里赛”,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马拉松比赛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坚强的意志与长久的耐力。任何一个战略规划、只要坚持公司上下凝聚共识、通过建立可持续性的战略管理机制来做好执行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也就是说,如果做到了“统思想、建机制”,战略规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然会顺利解决。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最后一公里落地
浅谈波士顿矩阵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论油气田战略规划与投资风险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