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品德教育在自制玩具过程中的应用

2017-02-05陈小丽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玩具

陈小丽

摘 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以往我们的德育忽视幼儿的童心、童趣和童真,德育教育被概念化、成人化,这样的德育工作,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充分了解幼儿学习以游戏为主,又以玩具作为媒介的基础上,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和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选择了幼儿最感兴趣、具体化的玩具入手。制作玩具品德教育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形式,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方法。以低起点、慢速度、精细化、具体化为德育目标,使道德教育切切实实的落到实处。

关键词:玩具 自制玩具 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28-01

1 在玩具制作材料收集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家长往往就给什么,形成孩子浪费、不知勤俭节约的不良行为习惯,不仅把买来的玩具一会儿就玩坏,更不会去寻找材料制作玩具。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收集制作玩具材料时,要求父母或爷爷奶奶带幼儿从不同地方寻找材料:①从家中寻找废旧物品和孩子的旧玩具、已损坏的玩具(如:各种盒子、瓶子、纽扣、挂历等生活用品和孩子的旧、坏玩具等);②在自己居住的社区里寻找制作玩具材料(木头边角料等);③在亲戚、朋友或父母单位寻找制作玩具的废旧材料(纸、布条、气球、报纸等);④在双休日到野外寻找材料(各种花、草、茎、果、石头、树叶等)。在每一次寻找材料的过程中,家长要及时对孩子播种勤俭节约的思想,同时让孩子了解家乡资源的特色,感受家乡的美丽,培养幼儿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这种以地方特色文化为结合点,以废旧材料为载体,促使幼儿与材料零距离交流、碰撞、沟通,实施动态教学,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中为幼儿播下良好品德的种子。

2 在玩具制作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德育操作实践证明,当把人的情感、创新精神从德育中抽离出来,只剩下干巴巴的道德知识传授与规范约束的时候,就丧失了它的活力与魅力。因此,德育即要注重形式与内容、方法的相互统一,更要让幼儿实践操作、创新,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自制玩具有三种途径:

(1)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教师是玩具制作的主要发起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在玩具制作的具体操作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与老师、同伴之间的关爱、友情,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持完成自己作品的毅力等良好品德。如:幼儿用矿泉水瓶子制作科学实验玩具。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废物利用的好处;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完成任务之后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做完之后一起收拾场地;一起快乐的做实验、玩耍等。

(2)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如:幼儿在家和爸爸或爷爷一起制作木头枪、木头陀螺,体验与家长一起制作玩具的浓浓亲情,感受与家长在一起玩玩具的快乐,引导孩子尊敬长辈、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同时感受把玩具带到幼儿园的自豪感,与同伴一起玩的谦让和友爱。

(3)幼儿和幼儿一起在区域中制作。在区域中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零碎材料或半成品),制作自己喜欢的新玩具。如:利用塑料立体拼图旧玩具材料制作玩具,引导幼儿礼貌交流,与同伴协商互助,他们不仅能创新的拼出各种飞机、潜水艇、坦克、摩托车、小轿车等玩具,而且玩得也很开心。原本在家里的一堆废物变成了他们的宝贝。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理解并自然的学习着良好品德。

3 在开展制作玩具的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的学习以游戏为主。面对天真烂漫的幼儿,教师开辟愉悦的德育天地,抓住孩子求乐的心理需要,利用自制玩具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幼儿知、情、意、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在幼儿一次用木头边角料制作玩具,同时在搭建自己喜欢的房子、汽车、枪、宝剑等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工人、劳动人民的辛劳,懂得尊重他们,同时教师也引导幼儿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深刻理解祖国大家庭团结协作,我们才会更加幸福。这样把品德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游戏相结合,对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能让其转化为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

4 在制作玩具的评价、保存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德育的培养是在德育引导者和践履者的不断实践中关注细

节,自我完善的过程。品德教育只有从外部教育内化为道德行

为,才能达到德育的效果。在幼儿玩具制作中经过寻找材料的感知、玩具制作的实践操作、玩玩具的游戏过程中体验道德规范,以及对大家、对自己的重要性。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将自己感知、理解、体验的道德行为,进行内化与运用,并且借助于一定的评价,感知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到肯定。

评价的内容有:①对幼儿收集材料的评价(是否为废旧材料、收集的多少等);②制作玩具过程的表现以及成品玩具的评价(是否积极努力制作与老师、小朋友是否有礼貌,协商互助、团结友爱,是否耐心完成作品等);③利用制作玩具进行游戏的表现,进行对自己和同伴的评价(是否爱惜玩具、与同伴是否相互谦让、是否能积极收拾玩具并放好等);④发表对玩具保存的态度(对制作好并且已经玩过的玩具该如何保存?是扔了?还是放在幼儿园或家里等)。在每一次评价中,教师不仅能及时的了解幼儿的思维和表现,并且帮助幼儿及时修正或改变不恰当的表现,而且大家的评价更可以使幼儿巩固和发展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的应用,可以在玩具制作的过程中,实现对幼儿品德的提升与发。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玩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睡不着觉的玩具(下)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微博时代下小学品德教育的途径探索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