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7-02-05高瑾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快速阅读文言文思维导图

高瑾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关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为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课堂的双主体,即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本文致力于用思维导图这一全新的图形技术,开发学生的大脑,并重点研究思维导图在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的运用。增加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阅读文章成为鲜活的、可被快速记忆并理解的内容。

关键词:思维导图 文言文 快速阅读 超级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02-02

1 思维导图如是说

1.1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1]

由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是一种图形技术,可以打开人们的大脑。“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2]

1.2 思维导图的构建原理

它遵循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因为思维导图更接近大脑的工作方式。就像树干和树枝一样,从脑细胞中央向四周发散。其实脑细胞的潜力是巨大的。“当一个给定的信息,或思想,或重新激活的记忆在脑细胞之间传递时,就建立起了一个生化电磁通道。这些神经细胞通道就叫作记忆轨迹。”[1]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帮助学生主动搭建这种完全个性化的轨迹。

1.3 思维导图的实质与特点

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左右大脑同时运作,将思维痕迹在纸上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极大地提高智力技能和智慧水准。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用,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主题位于导图中心,可称为“中心主题”。②从中心主题延伸出由粗到细的线条,第一阶段的线条则称为“主干”。③从主干分支出去的细线条称为“支干”。④线条周边和支点画有简易的关键图形或写有关键词,并带有色彩。[2]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绘出所学相关文本的思维导图。

2 学生出现的文言文阅读障碍

思维越活跃,那么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就会越紧密而且大脑的神经通道中的生化电磁阻力就会越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敏捷的另一种表述。在阅读中,尤其是艰涩的文言文阅读中,就需要扫除阅读的每个障碍(这里所说的学生都处于认真听课的情况下)。

2.1 文言生词

由于汉语几千年的演变,有很多语法现象需要我们去关注:例如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识记;通假字的解读;一次多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由于汉字是象形文字,它和英语这种表音文字不同,它属于表义文字。由于构字方式的多样性,造成语法现象的多样性,那么学生的学习困难可想而知。

2.2 古代文人的士大夫儒释道的情怀,不为现代学生所熟悉,产生三观上的不适应性

学生有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也就是他们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和古人有很大的差别,再加上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自然就不能明白古人的很多思想情感。

2.3 记忆方式的单一枯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记忆方式的单一枯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让艰涩的古文获得现代学生的青睐;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按照自己好去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去记忆艰涩的内容,没有讲求记忆策略,也就是只有知识没有方法。于是出现了一些“有学习障碍”“诵读困难”“智力落后”的问题少年。在几年所谓后进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们没有在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他们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的?为什么用了博赞所说的思维技巧之后,那些学生从掉队分子很快变成了尖子生。到底是什么戕害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或许有些孩子本来是很聪明的,只是没有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

2.4 教师教学方式老套

教师一味的按照老一套教学方式,讲求句读朗读,全文翻译,主题概括,语法明晰,写法概括的线性教学,让每个部分都是缺乏联系的,甚至于最重要的语法也是像一幅照片一样只是记在了笔记本上。这也是长期让我困惑不已的事情。在反复的抄写、听写、纠错之后,过一段时间,学生依旧是忘掉很多实词、虚词的意思,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问题。这可能就是因为线性教学,板书教学对学生大脑思维的抑制作用。

先排除障碍一和障碍二的情况,我们从学生识记和教师教学的角度去分析。估计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知识是什么,而在于如何让每一个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去安排这些知识在大脑中的位置,也就是思维导图所展示给我们的大脑的发散性思维。每个孩子在看到一篇文言文之后,因为文言词汇积累的不同,在大脑中产生的联想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能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最喜欢的、有幸福感的方式去重新结构全文,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我们必须注意到人们思维的差异性,和已有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尤其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板书有时候只是教师对文言文理解后的一种线性思维的图示,甚至于都不是教师思维的本来面貌的呈现,何求能让学生快速记忆,教师本身就没有摆脱机械记忆的禁锢。于是文言文语法在课堂教学时是死的东西,它只活在了学生的笔记本上,并没能引起学生太多联想和主动思考。于是课下的识记工作是庞大的,是没有个性化的机械记忆,那么对于那些从小机械记忆就不是很好的孩子,知识的累加就出现了断层,他们会越学越差,因为他们没有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必须让他们去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有助于学生的进行知识的内化。

3 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出的优点

3.1 它具有可视性和直观性

思维导图就只有一张图,而且可以用自己习惯的色彩进行了区分,可以让我们迅速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以《爱莲说》[3] 为例,如图所示,学生可以迅速的更具自己的理解,画出这样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明确周敦颐写莲花作为主干,莲花的特点表现为它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体态、风度,这些作为枝干,层层划分,一目了然。

3.2 促进记忆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更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2]

信息由大脑接受,然后以各种方式储存在记忆之中。如上图比较所示,大脑的左右半球越是同时得到刺激,它们越能有效配合帮助我们记忆东西。依托思维导图,提出的12种记忆技巧:感官、运动、联想、幽默、想象、数字编号、符号、色彩、顺序、积极的形象、夸张等。[4]

从上面的图形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右图的线性思维和左图的发散性思维之间,后边主干和支干之间联系没有后者紧密。从刺激左右大脑同时记忆方面,明显左图更符合大脑的工作原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4 思维导图有助于文言文篇章阅读教学

4.1 阅读的几个步骤

识别、吸收、理解、领悟、保留、回忆、交流。[5]新定义下的阅读不是一个简单看书的行为,而是一个充分调动左右脑长期思维的过程。

4.2 篇章的教学的基础

篇章学习是需要建立在字、词、句、段各环节知识的积累基础上得以完成的,是集结阅读、理解、同化、吸收、迁移、运用等步骤的综合性的思维活动。[2]例如在《爱莲说》中,如果没有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和预习,学生是无法顺利进行阅读这一学习过程的。他们必须知道:蕃是多的意思;“濯”是洗涤的意思;“不蔓(màn)不枝”中“蔓”是生枝蔓,枝是长枝节;“亵(xiè)玩”是亲近而不庄重,“鲜”(xiǎn)是少的意思,进而翻译句子再到翻译全文。但是在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里,每个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基础较好的学生,阅读速度会快一些,生成意义的时间也短一些,而且不会有太大的阅读障碍。相反基础不好的学生,在阅读中会充分感受到阅读的艰难,在借助参考工具书的同时,也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从文言文整体篇章的阅读变成翻译课文,也就失去了阅读的快乐,而这会大大的挫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4.3 思维导图最大限度地呈现了文言文的完整性和学生的个体性阅读

以《爱莲说》为例,检测预习成果阶段:从解题到作家,再到字词、翻译,小组互助学习,互相激励扎实基础。思维导图揭示中心阶段:从荷花的特点,到托物言志的手法,再到衬托手法的分析,最后学生总结中心。小结阶段:明确荷花的品质,总结归纳。拓展阶段:情感拓展,培养学生庄重质朴、高洁正直、豁达清高、特立独行、自尊自爱的品质,并且行君子之道,修身齐家。看起来这个教学的完整性可以体现在一张思维导图上,主干是莲花,支干第一层分别是荷花的不同特点,支干第二层分别是荷花的不同特点呈现的不同品质,支干第三层分别是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支干第四层是拓展的相对应的内容。这样就可以把整篇文章放在一张图里。当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绘制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可以配以图形、符号、文字、颜色等记忆技巧,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相信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4.4 教学效果明显

《思维导图在上海实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的赵英芳、吕明、黎加厚主持抽取上海市沪太新村第一小学三年级六个平行班学生参加实验所得到的结论表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其创新思维的流畅性明显高于未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即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固定时间内想出想法的数量明显多于未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学生。这说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导图以自身的优势,增强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此外还使得学生不再惧怕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提供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思维把手,促进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持续发展,凸显思维导图的学习辅助功能,丰富思维导图的图形模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与批判性,灵活性与敏捷性,使他们的思维趋于条理化和逻辑化。学生不再为记忆大量独立的知识片段而苦恼,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了思维做桥梁,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总之,一个人只有喜欢一件事,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校和老师来说,最重要的也不是讲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什么是教育?你把你学到的东西都忘掉了,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学到的具体知识,如果不经常用,是很容易忘掉的。那个忘不掉的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

兴趣和能力。如果你在学生时代获得了这个东西,就会终身受益。”[6]正如周国平所说的,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思维导图就是这样一个好的图示工具,它将引领教师和学生到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去自由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师从此不再迷茫学生学习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学生也不再为老师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方式而倍感疲倦。或许我们从一开始就南辕北辙,违背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思维导图将为初中文言文的阅读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这方舟上有你也有我,还原思维本相,不做知识的奴隶。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

[2] 张敏华.思维导图与学语文教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

[3] 洪宗礼.语文七级下册《爱莲说》[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

[4] 东尼.博赞.超级记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

[5] 东尼.博赞.快速阅读[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2.

[6] 周国平.周国平论守护人性[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

猜你喜欢

快速阅读文言文思维导图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浅论英语快速阅读的教与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