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

2017-02-05蔡新海刘晓婷刘柏君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策

蔡新海++贺++毅++刘晓婷++刘柏君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载体的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新的挑战,青年学生是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受众。新媒体渐渐占据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深层的影响。但是众多的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念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矛盾性倾向。为了在新媒体时代更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就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加以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结合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对学生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83-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载体的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新的挑战,青年学生是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受众。新媒体渐渐占据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深层的影响。但是众多的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念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矛盾性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

1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大学成长阶段有着阶段性任务,大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学风,大二努力探究专业知识,大三寻找人生方向,大四准备考研、就业。大学生活的转变是从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大学阶段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艰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新媒体较传统的媒介,实现了听说读写唱的表达外化,可视化程度高,使得各种思想和信息,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丰富了青年感官的感受,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自由化表现外向[1]新媒体有着新的媒介形态,是有利于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改变原来的二元对流模式,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坚定的意识形态传播也得能得到很好的拓展。

另一方面,新媒体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产生,会存在多种不同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多样性。个人既要积极奉献,又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思潮,对于意志品质不坚定的大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新媒体的发展在这样吵杂的环境下,使得部分同学忽视了精神追求,信仰模糊,大部分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在遇到困难挫折面前往往选择逃避,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也容易产生懒惰意识[2]。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

在新媒体的催生下,多元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正影响着大学生,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开拓了思维,他们的思想更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和价值的实现。无论新媒体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蕴含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会变的,在2008北京奥运、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举办、国庆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等关键点上,透过新媒体,显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变

的[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艰巨性[4]在于:新媒体时代特点及群体特性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特点,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并且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都对社会及人生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身处异地缺少家人的陪伴,交朋友会驱使他们排解心里的孤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就会转向网络新媒体,寻求自身的价值。这时接触到好的与坏的思潮都会影响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偏向。社会经验缺乏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实际,也没有判别能力。阻碍大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变革度加快,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是关键性的一步。传统的校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好解决此类问题。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创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要科学的创新新媒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得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各类优势力量合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学生需求,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遵循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科学遵循性紧密结合起来,对策如下:

一是以优质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引领思想。新媒体以内容为主,要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和校外的优质资源,根据学生的刚性需求,学生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新媒体传播规律,对具体内容再造,可以采用微信、微博、博客、QQ、BBS、APP等媒介传播,利用慕课、微课等形式进行知识讲解。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把思想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各类课程中。比如,我们可以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深加工和优质加工,及时的引导学生对热点问题全面地分析;以微博、微信、QQ、微课程、直播等形式,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将矛盾与困惑化解在交流与领悟之中。

二是依托已有的渠道和优势资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协调来抓住学生。采用“学校组织、网络搭台、学生唱戏”的模式,形成品牌。比如,针对学生就业的需求,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可以举办各类创意创业赛事,帮助学生建立创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借助网络教育及社会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信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服务,将学校的教务、宣传、后勤、图书、学工等部门与平台服务双向对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黏合度和使用影响力。

三要利用新媒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力唱响主旋律,积极弘扬正能量,依托新媒体,组织开展各类思政教育类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强,不喜欢传统的灌输说教,追求自我展现。新媒体又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也切合了时代的需要,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学生主体,使学生能自主开发各类网络应用功能、创造各种网络文化产品,把自己创造的各种教育资源拉入进来,同时,在内容上加以引导,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努力打造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等群体的学习交流平台,探索开设辅导员工作室等新媒体载体,使思政教育的领域从课堂到网络空间。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在共同努力下,使得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新媒体应用实践为例,为主动占据网络和新媒体阵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矛盾性、自我性等问题,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模式,线上利用微信平台ydjkxy,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多个平台,包括学生“四心”教育,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线上主题爱国教育班会活动)等。现已基本实现各项宣传、通知、互动、服务等功能,能很好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现已有关注量1万余人。同时,微信平台也成为了学生、教师自媒体的平台,实现一点带面,以个人正能量宣传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同时,还利用微博、微信、贴吧、QQ等平台促进学院移动课堂教育,化无形为有形。在学生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利用学生专业特长,在手机APP开发上,打造出具有品牌效应思政教育软件。利用教职工开发的蓝墨云班课软件,开展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需要,以新媒体为载体,通过多样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同时,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做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笔者结合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深层次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并通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办法。

参考文献:

[1] 张骥飞.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5(26):237-238.

[2] 邵雅利.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4-58.

[3] 邵敏霞.论青年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传承,2014(10):96-98.

[4] 李金伦.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D].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4.

[5] 郭明飞.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报,201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