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公经费”公开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启示分析

2017-02-04刘丽香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启示财务管理

刘丽香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的职能不再只是管理,而是逐渐由管理职能转变成服务职能。同时,我国各地区民众也越来越重视政府财政经费使用情况,迫切希望各个部门公开经费使用信息。为了能够满足公众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财政经费公开已成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中“三公经费”公开是财政经费公开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就“三公经费”公开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启示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文章阐述了“三公经费”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三公经费”公开的重要意义,最后深入探究了“三公经费”公开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三公经费 财务管理 启示

一、“三公经费”的相关概念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以及公务接待费三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的经费包括工作人员的差旅费、住宿费;公务用车购置费包括车辆租用费、维修费、燃料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以及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包括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等。2011年我国国务院在常务会议上对中央财政部门在2011年6月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央财政决算后,及时对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进行公开。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快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程,让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经费使用情况,是否发挥了其职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我国预算信息公开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三公经费”的公开是我国预算信息公开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步的标志。

二、“三公经费”公开的几点重要意义

(一)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三公经费”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制度完善的作用,对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有着很大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支出”的预算法基本原则,但是很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都存在着时间过于紧迫的问题,考虑问题缺乏全面性。这样一来,很多单位都会出现预算编制过于粗犷的情况,不利于预算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一些单位在预算过程中发现预算款项不够还存在着追加预算的情况,不利于最初预算的约束力的提高。“三公经费”公开使得各个预算单位能够更加重视预算支出标准,促进其在编制预算时积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提高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标准体系,提高其预算管理质量。

(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树立节约意识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将单位“三公经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及时将一些大手大脚、花钱浪费情况暴露出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的滋生。同时,“三公经费”公开后社会的监督还有助于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树立节约意识,把资金使用在单位最急需的方面,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促进政治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从宏观角度出发,社会各界逐渐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重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因为想要了解和掌握“三公经费”是否被充分利用,是否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社会诉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在信息公开方面正不断加大透明度,是我国政治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进步。

三、“三公经费”公开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启示

“三公经费”公开的数据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换一种角度看待“三公经费”公开,此项工作可以被视为是一种事后反馈,是单位对已经支出的费用进行分类汇总后再予以公开,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在这个大环境下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采取一定措施不断完善自身财务管理工作,为“三公经费”公开提供准确、全面、真实的信息数据。

(一)进一步完善单位预算编制工作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过于随意,存在夸大预算编制数据的情况,缺乏必要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对此,单位财务部门应当重视预算编制工作,及时确立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不仅要根据下属部门所反馈的数据科学、合理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必要时还要安排工作人员下到实地进行考察,使预算编制工作牢牢建立在对未来各项活动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的分析基础之上开展。同时,单位负责人还应当对财务部门所编制的预算信息进行审核,要求财务部门细化预算批复科目和预算内容,对于一些可花可不花的资金应当进行节约,充分体现出本单位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大单位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简洁高效的监督方式,能够起到促进单位节俭的作用。在这个大环境下,财政部门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其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方式开展工作。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推进“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用款不方便和资金安全性等问题,使财政部门能够及时对资金流向进行监控,切实解决预算单位小额支出中大量使用现金的问题。同时,财政部门还要加大对“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对于一些有问题的支出,财政部门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馈,要求涉事单位作出合理解释,如果查出确实存在问题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和处理,为“三公经费”支出的合法、合理、有效提供一定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2012年11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在“三公经费”公开的大环境下,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结合内控规范》的精神和内容,对自身的内控相关制度、实施措施以及执行程序进行梳理和完善,不仅要积极落实各个部门岗位权责,而且还要重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主要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出现问题要能够落实到具体人员,提高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警惕性。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安排和落实费用使用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公务接待,建立公务接待管理机制、台账制度,不超额支出接待经费,公务用车方面从严控制公务用车配置数量,按照公务用车改革要求,在保障公务出行的基础上,降低行政成本,确保单位“三公经费”信息的准确性。

(四)单位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所以相对于企业来说在单位财务管理意识方面缺少积极性,存在着思想意识滞后的情况。在“三公经费”数据向社会公开的大趋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稳健发展必须积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提高自身财务管理质量。第一,单位应当选择合理的财务预算、会计业务处理方式方法,坚持做到按章办事,确保所得出的数据有章可循;第二,单位应当重视“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宣称工作,向各个部门贯彻和落实“三公经费”公开核心思想,促进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推进服务与管理的持续协调和良性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大环境;第三,单位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除不宜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外,其他应当公开的信息应当按照相应的程序分层面、多形式、全过程的公开。

(五)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公经费”公开工作离不开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合,因此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理解公开“三公经费”的重要意义。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一些会议和培训,安排权威人士为财务管理人员讲解国家最新的政策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使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始终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相关工作,间接起到提高数据信息准确性的目的。同时,单位还可以采取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情况与绩效相挂钩的方式来促进其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对于一些会计业务处理科学、妥善的人员应当给予一定表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确保“三公经费”支出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文

[2]刘尚希.“三公经费”并非越少越好[J].中国经济周刊,2012

[3]刘莎.“三公”经费公开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

[4]郭芳珍.从“三公经费”公开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5

猜你喜欢

启示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