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略探

2017-02-04华夏冰

中文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

华夏冰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淡化,我们要正视各种社会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分析其价值和局限,以消除它们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理论说服力和信仰吸引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强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话语领导权,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要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和建设性的心态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这是巩固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话语权的关键。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高校 大学生 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144-0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为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从来都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地方,也是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但是,在当前社会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来保证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思维最为活跃而思想又相对稚嫩的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一个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1.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全球化浪潮中,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的冲突被多元文化的冲突所取代,且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各种思潮、主义、观念相互激荡,再加上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各种文化相互交融,使得高校成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信息化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收社会信息、社会环境的影响更加直接和强烈。

2.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已从以政治为中心的社会转向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共同发展的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观念和价值需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多样化趋势不断增强,其思维方式也具有自主性、分散性和随意性,很多人(包括大学生)开始把自身利益作为首要标准,重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身欲望的满足,讲“实惠”的人越来越多。

二、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策略

面对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的各种复杂态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是要告别马克思主义,而是要从经济建设、文化转型、政治发展的状况下出发回归马克思主义,在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寻求社会思想共识来凝聚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从而坚定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崇高信念,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牢固确立和巩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时,既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又要有容纳百川的开放的心态,让大学生不出国门就能领略到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风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帮助大学生从我国国情出发,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和现实接受。

2.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性

有效传播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大学生凝聚力和吸引力的路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史传播者、受众者和传播渠道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因此,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准确把握受众的价值需要并拓宽传播渠道,是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大学生中的话语主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大学生中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各种思潮涌动的高校里,尤其需要一个为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的共同理想,凝聚大学生的力量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真善美和假恶丑,凝聚人心,形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良好社会风尚。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改进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韩震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D].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2]周中之,石书臣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D].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邹宏秋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论纲[D].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4]成敏.刍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科教文汇,2007年06月:下旬刊.

[5]李毅、刘凤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3期:第4-8页.

[6]宁晓菊.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N].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21卷第6期第4-7页.

[7]冉文伟.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分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7月:第38-42页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互联网时代条件下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
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