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在“五学”教学模式下的“少教多学”

2017-02-04彭孝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五学思想品德课少教多学

彭孝明

摘 要:针对“五学”教学的五种模式,做出说明分析。针对五种模式,清晰说明各个环节教学原则及重点,以及多年的教学经历、经验的分享。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五学;少教多学

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行课堂教学变革,实施了“五学”课堂教学模式。“五学”课堂教学模式指的是按照“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和检测评学”这五个模块有序开展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学、学会学、主动学、高效学、以学为主、少教多学是其核心理念。下面我就思想品德课在“五学”教学模式下如何实现“少教多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目标导学”环节

本环节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课堂“教学目标”变成“学习目标”,在强烈的目标意识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导”出学习目标,明确课题。

课堂导入要遵循以下原则:鲜明的针对性,巧妙的预设性,较强的启发性,一致的连贯性,扼要的简明性,机智的灵活性,生动的趣味性。导语设计要注意与学生互动,或者让学生来参与导入设计,真正把学习权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让学生做主。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以主人翁的姿态,设疑求问,论证推敲,才能“导”得开、“入”得深,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多学”。例如,可以让学生唱相关的歌曲导入;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图片导入;可以让学生讲相应的时政或故事导入;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相应的小品导入……然后师生共同导出本堂课要学习的目标。

二、“自主探学”环节

本环节是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细化“目标”为更具体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探究具体的学习内容,初步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发现学习难点,记录学习问题。

“少教多学”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自主探学”就是以“教我学”变为“我会学”,是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我发现、自我选择、自我教育。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出示的导学提纲或问题自主学习,同时做好三个方面的学习记录:标注已理解或已掌握的知识;记录有疑惑与不理解的问题;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题。教师在学生自主探学时,要走近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同时搜集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三、“合作研学”环节

本环节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生生间或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等形式合作解决问题。

“少教多学”要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开阔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导”上。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积极地参加到热烈的讨论中来,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感到老师是那么和蔼可亲,是大家学习上的好朋友。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教师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梳理、归类,为后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展示赏学”环节

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自主探学”和“合作研学”中取得的学习成果。这是学生展现自我、建构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展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面向全体同学大胆表述,同小组成员可以适时进行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质疑。要让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避免只是少数优生的“表演”。对学生的展示,教师要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倾听、分析、欣赏,必要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和给予激励性评价。“少教多学”要求教师在疑难点点拨中要坚持少讲或者精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会的不讲。

五、“检测评学”环节

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检测内容,采用各种方式对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检验测评。“检测评学”一方面能及时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以及训练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方向的调控提供依据。

“少教多学”要求教师在选择检测资料上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题”的选择范围,主要是那些常规题、典型题、学生经常犯错的题、掌握不好的题、有代表性的题、综合性强的题、充满活力的题。既要注意基础性,关注到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差异性,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求;还要注意到适量性,让学生能当堂完成。学生在完成检测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观察,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检测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用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评价总结教学过程的作为,反思自己的得失,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能很好地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从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实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飞.和易以“学”:走进五学课堂教学模式[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

[2]朱芒芒.“少教多学”: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新转变[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5).

[3]王海平.“少教多学”教育政策的内涵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0(6).

[4]唐荣祥.“少教多学”模式在教育中的具体效果探析[J].中国教育,2006(9).

猜你喜欢

五学思想品德课少教多学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五学《愚公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