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用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2017-02-04叶润柏

财经界·学术版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信用

叶润柏

摘要:19世纪晚期,信用膨胀问题已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凸显端倪,从一开始的产业资本主义逐渐转移到金融资本主义行列中。在新型金融秩序中,欺诈行为在会计账目中时有发生,对投资者的剥削也变得变本加厉,这些不光彩的经济事件的发生都和信用膨胀现象有莫大的关系。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而言,虽然经济危机的发生较资本主义社会有所延迟,但是其影响却是广泛性和深刻性的。因此本文主要从信用膨胀的角度浅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信用 膨胀 经济发展

一、信用以及信用膨胀

(一)信用

《左传》里记载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这是我国古人笃定信用一词是为诚信使用人。在当代经济学中,“信用”一词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在人和人之间,人和单位之间以及单位和单位之间形成的互相信任的一种交易关系和社会关系。这种信用关系从内心意念上控制交易的双方当事人自觉地履行交易规则和事前约定,以便双方能够自愿地反复交易,甚至会出现消费者愿意消费更多来维系这种关系。故俗语常说:“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货币银行学》对信用的解释是“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的借贷行为。”

现代企业制度中,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制度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百年产业还是新兴企业都旨在构建以能履行和交易对方的事情而取得信任。在当代的日常交往中,凭借信用所进行的交易一般是信用贷款和信用卡透支。这是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不立即支付现金,而单单凭借信用所进行的交易。

(二)信用膨胀

信用膨胀通常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货膨胀现象,是指银行信用产出的货币量远远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可以说是由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没有跟上金融机构放款的增长速度,导致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贷款未能如期归还,从而造成了国家赤字现象的发生,影响了金融机构货币的回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金融机构透支来弥补资金漏洞,缓解经济危机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

二、信用膨胀在国内的可能途径

(一)无抵押的贷款

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无抵押情况下进行贷款的情况多有发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介于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和资本的支配作用,考虑到有国家力量作后盾,故而在没有任何抵押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资金贷款。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面对资本亏损的企业,对于长期合作的贷款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以期这些企业能够借助无抵押资金度过危机,偿还金融机构的贷款。

(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设置长期贷款

相比较无固定资产,金融机构更愿意把贷款借给投放固定资产的企业。这不仅仅是因为固定资产本身资金具有稳定性,风险性较小,再加上在我国投资固定资产升值空间较大,收益较多,进而导致国内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发放过多。但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投放周期长,导致资本回笼较慢,而且固定资产的投资一旦发生破裂,损失严重,因此,在固定资产中设置长期贷款就成为我国信用膨胀的途径之一。

(三)财政透支现象频发

近十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产出的货币量不断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就是金融机构投放资金的速度超过了国内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企业向金融机构的贷款未能如期归还,从而造成了财政透支现象频发,影响了金融机构货币的回笼。此种现象也影响了我国的信用膨胀问题 。

三、信用膨胀在国外的主要形式

(一)大狗和尾巴

“大狗和尾巴”来自于弗兰克林·罗斯福对大商人塞缪尔·英萨尔的一句评论:“一只96英寸的大狗被一根4英寸的尾巴牵引、控制着”。这句话主要是揭露塞缪尔·英萨尔名下有30亿美元用在了国家的公共事业领域中。这和笔者上文中提到的少数控股股东牵制了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帝国集团的本质如出一辙。当经济的金字塔地基已经不牢固,那么,在经济塔上端建造更多的投资有何用处?在笔者看来,无非是徒增经济塔的负担,使经济塔摇摇欲坠,最终走向轰塌。

(二)“吸血”银行

“吸血”银行的案例来自纽约州一家银行和一个傀儡公司的闹剧。具体情况是在1930年 “合众国银行”成立了一家傀儡银行名为“玻利瓦尔开发公司”。那时,合众国银行资本已经严重衰竭,经常入不敷出,为了掩盖这一惨淡的经济现象,仅仅投资100美元成立了玻利瓦尔开发公司。玻利瓦尔开发公司成立之后,合众国银行不断地购买此公司的股票,使人们误以为公司资本充裕,诱骗了当地人们不断地购买玻利瓦尔开发公司的股票,致使玻利瓦尔公司借款数额不断增长。仅仅一年的时间,合众国银行破产了,随之而来的是玻利瓦尔公司也随之走向灭亡。近50万名储户以及股民就成为这场闹剧中最大的牺牲者。

这个“吸血”银行只是1929年华尔街大灾难中的极小一部分。几乎同一时期,华尔街出现的另一反常现象是“信托投资公司”的蓬勃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的具体运转过程就是吸引顾客手中零散的货币,聚集成大资金,进行投资,把大投资获取的收益按照一定的股份或者条件分发给股民。而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中,信托投资公司的资产不断地缩水,导致美国人向投资公司的投资也随之随水达到30%以上。

四、如何应对信用膨胀问题

信用膨胀问题的发生涉及到的利益主体主要是金融机构,国家政府以及民众个人。那么,缓解信用膨胀的任务主要在于金融机构在资金借贷方面设置严格的准放机制。金融机构不能因为国有资本的主导力量而违法经济规律的发展,随意发放资本。在法律约束的框架内,要牢牢地守住最后的红线。相关金融机构在面对破产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该放手时切不可错上加错。

参考文献:

[1]迪克逊·威克特(美),美国总统经济学,时代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2

[2]罗伯特·海尔布罗纳(美).改变世界的经济学家[M].华夏出版社,2016.01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信用
神秘的植物工厂
失信商人的悲剧
信用消费有多爽?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信用山东”微信号正式启动发布
湖北省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