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甜糯525的特征特性及稻后软盘育苗免耕栽培技术

2017-02-03王世杰徐春荣廖贵英刘兴淋刘瑞雯

种子 2017年12期
关键词:软盘喇叭口苗情

王世杰, 徐春荣, 廖贵英, 刘兴淋, 刘瑞雯

(桂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 桂林541001)

桂甜糯525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和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鲜食甜糯类型杂交玉米新组合(YL 611×WT 1791),于2013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13011号)。2014年开始引入桂林市全州、兴安、阳朔和叠彩等县(区)示范种植,2015年扩大到全市各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并于2016年春、秋2季在全州县才湾镇开展系统苗情观测,3年来累计推广面积1 580hm2。表现生育期适宜,出苗整齐,苗均匀、长势旺,植株和穗位较整齐,杆较粗,果穗均匀,结实较好,粒色好,外观优,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抗病抗逆性强,属甜糯类型,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桂甜糯525株型平展,第1叶鞘色为紫色,第1叶尖端形状为圆到匙,第4展开叶边缘色为绿色,成株18~20片叶,叶缘波状少,茎“之”字型程度弱,苞位着生于倒数第6~7叶,秸秆和苞叶绿带紫色,苞叶长短适宜而紧,雄花分枝19~25条,花药呈紫褐色,花粉量大,颖片基部色为紫红色,第1、2颖片均为绿色,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大,雄穗侧枝姿态轻度下弯,花丝淡绿色。株高202cm,穗位高82cm,双穗率2.1%,空杆率0.7%,分蘖率0.1%,穗长17.3cm,穗粗4.67cm,秃尖长0.8cm,穗行数12~20行,平均14.6行,行粒数36.6粒,百粒重35.3g,出籽率73.7%,果穗锥型,籽粒白色。

在全州点苗情观测平均值,单株总叶数18.9叶,株高221.8cm,茎粗2.26cm,穗位高91.3cm,保绿度90.5%,穗行数15.2行,穗长17.6cm,穗粗4.5cm,秃尖长1.3cm,出籽率71.3%,单穗鲜重0.23kg,有效穗4.615万穗/hm2,每穗粒数597粒,百粒重37.5g。

1.2 生育期

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从出苗至鲜果穗采收生育期平均值春季77d,秋季72d。2014—2016年,在全州县原种场夏播,从播种到抽穗为45d,至采收的生育期约70d。2016年在全州县苗情点,3月23日旱地春播,4月3日出苗,5月1日拔节,5月22日大喇叭口期,6月1日抽雄,6月2日吐丝,6月29日采收,从出苗至采收生育期87d;塑料软盘育苗,秋季稻田免耕移栽,7月25日播种,7月28日出苗,8月8日移栽,8月16日拔节,8月29日大喇叭口期,9月13日抽雄,9月16日吐丝,10月13日采收,从出苗至采收生育期77d。

1.3 抗病抗逆性

广西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抗病接种鉴定结果:表现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病情指数为46.2,感锈病,中抗茎腐病,发病率为26.7%。各区试点的田间记载平均值,倒伏率0.0%,倒折率0.0%,大斑病1.2级,小斑病1.5级,纹枯病4.8%,茎腐病0.6%,锈病2.3级,后期保绿度达88%。在全州县原种场展示和在全州苗情点观测,表现中感纹枯病、锈病、大斑病,未发现丝黑穗病和茎腐病;全州苗情点倒伏率5.5%,倒折率3.4%,后期保绿度达91%。

1.4 品 质

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品质评价结果:桂甜糯525感观品质26.25分,气味6分,色泽6分、风味8.5分,糯性16分,柔嫩性8.25分,皮薄厚15分,品质评价等级汇总评分为86分,比对照桂糯519高1分,按国家区试鲜食玉米感官等级指标评为二级。鲜穗感观品质好,色泽、气味、甜糯性和柔嫩性等均较好,深受消费者青睐。

2 稻后育苗免耕栽培技术

稻后育苗免耕栽培甜玉米,实行水旱轮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有效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覆盖稻草免耕栽培可以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犁耙田用工,减轻劳动强度,缓解前后作物季节矛盾,确保全苗,提高单产等,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2.1 稻田选择与花期隔离

选择耕层较深、肥力较高和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稻田,前作早稻或一季稻的收割期在8月20日以前。为防止在散粉期与普通玉米花粉相遇,影响桂甜糯525品质,种植时应搞好隔离,空间隔离一般为300m以上,如有树林、山岗、公路等自然屏障,隔离距离适当缩小。若采用时间隔离,与其它品种的抽穗期应相差20d以上。

2.2 适时播种

2016年秋季,在全州苗情点稻后免耕移栽甜玉米分期播种试验表明,桂林市北部县适宜播种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最迟在8月15日前播种。一般育苗秧龄10~13d,且在8月25日前移栽,可避免后期受到低温霜冻为害,影响产量和品质。在茬口安排上,要求前作水稻在8月20日前成熟收割。

2.3 塑料软盘育苗

2.3.1 配制营养土

每公顷需准备配制营养土约2.1t,其配方:按30%腐熟粪肥加5%过磷酸钙加2%碳铵混合沤制10~15d后,在装盘前,再加63%过筛细壤土;同时,需加入水稻壮秧剂7.5g/hm2和“阿姆泰克”微肥24kg/hm2,一起充分拌均匀,即配成软盘育苗营养土。

2.3.2 苗床整地与播种

育苗点应选择在距大田近、灌溉便利和方便操作管理的地块。可选择前作预留的水稻秧畦,或已收割完的稻田。按厢宽1.3m,提前整理好育苗床。需要准备桂甜糯525种子11.5kg/hm2、100孔钵状塑料软盘675张(规格60cm×33cm)和秧床面积150m2。播种前晒种4~6h,以提高发芽率。播种时,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软盘中2/3,每孔放入已浸种12h的种子1粒,然后装满营养土,用刮板刮平,将其移至整理好的秧畦上。

2.3.3 苗床管理

已播种的秧盘平放,盘底与床土不能留空隙,喷淋适量的水保湿。然后,插竹片架拱盖薄膜,或搭临时棚覆盖遮阳网,防止大雨冲淋和暴晒。齐苗后,晴天早晚浇适量水,保持盘孔营养土湿润,注意防止高温烧苗和软盘积水而泡死秧苗。秧龄10~13d,叶龄3.5~5叶移栽。

2.4 田间打孔穴移栽

在头季稻收割后2~5d及时移栽。移栽前,用10%草甘磷22.5kg/hm2或20%克无踪3 750~4 500 mL/hm2兑水600kg喷施稻桩,防除再生苗和防杂草。秋季高温少雨,如移栽前田间干旱,应灌1次跑马水,待水自然落干,再打孔穴移栽。在免耕情况下,使用与软盘孔大小、形状相吻合的尖型木桩打孔穴,规格采用宽窄行,宽行80cm、窄行50cm、株距26~30cm。选用生长均匀的壮苗,每穴移栽单孔秧苗,种植5.25万~6.0万穴/hm2。

2.5 田间管理

2.5.1 施 肥

移栽完以后,在小行中间穴施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2t/hm2左右、优质复合肥900kg和硫酸锌15kg作基肥,施肥后覆土,并均匀覆盖完前作留下的稻草;相隔3~5d,用复合肥30kg加尿素15kg兑水6~8t/hm2配制成水肥,连续淋施2~3次。在8~9叶期撒施攻秆肥,施尿素和钾肥各150~180kg/hm2。在大喇叭口期,根据叶色浓绿情况看苗撒施攻苞肥,氮磷钾(15-15-15)复合肥225~300kg/hm2。

2.5.2 水分管理

稻田周围开排水沟,在移栽与施基肥后的当天,全田灌透水1次。此后,若自然降水少,田间泥面泛白,则采取间隔5~7d,灌1次跑马水,使玉米苗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至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期,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之间。在撒施攻秆肥,以及在大喇叭口期撒施攻苞肥时,分别灌透水1次。

2.5.3 病虫害防治

苗期至拔节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地老虎、玉米螟、蚜虫等成虫。对于地老虎可喷施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于幼苗周围;玉米螟可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杀,在大喇叭口期撒施辛硫磷颗粒剂灌心;玉米蚜虫可用阿维菌素或溴氰菊脂等药剂喷杀。用井岗霉素防治纹枯病。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易发生锈病和大、小斑病等,可叶面喷施嘧菌酯悬浮剂,或苯甲·嘧菌酯等防治锈病、兼治大小斑病,防治效果好。

2.6 收 获

从雌穗吐丝后22~25d,花丝颜色转为茶褐色,果穗籽粒饱满,玉米粒表面有光泽,此时可收获上市。

猜你喜欢

软盘喇叭口苗情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尾管固井回接筒铣锥限位清铣及修复技术
保存图标也出手办了?
双进单出喇叭口在赛络纺AB纱生产中的应用
苗破土 查看苗情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植株冠层信息的RDA分析
小磁盘大时代
带压作业喇叭口的改进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