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市碳汇渔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2-02相昌慧董济军侯仕营董华伟刘振华

中国水产 2017年6期
关键词:威海市藻类渔业

文/相昌慧 董济军 侯仕营 董华伟 刘振华

威海市碳汇渔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文/相昌慧1,4董济军2侯仕营1,4董华伟3刘振华1,4

本文深入调研了山东省威海市碳汇渔业发展状况,计算出2016年威海市主要养殖贝类和藻类吸收二氧化碳量约为45万吨,减排大气二氧化碳的经济价值相当于4.44亿~17.9亿元人民币。剖析了阻碍碳汇渔业进一步发展的6个问题,列举了政府引导碳汇渔业发展所采取的有效措施,提出了促进碳汇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10项可行性建议。

“碳汇渔业”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已经转化为生物产品的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这个过程、机制有效提高了水域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碳排放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蓝碳》报道,海洋生物固定了全球55%的碳。可见海洋生物在固碳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山东省威海市海岸线总长977.8公里,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达10669.9平方千米,占全市近岸海域总面积的93.2%,非常适合“碳汇渔业”的发展。威海市海水养殖产业发达,养殖品种囊括了鱼、虾、贝、藻等,其中贝类和藻类总养殖面积约为4.5万公顷,贝类和藻类养殖产量占全市养殖总产量的95%以上,是最主要的碳汇渔业养殖品种。为此,本文以养殖贝类、藻类产业现状为重点论述了威海市碳汇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碳汇渔业汇碳原理

1.贝类养殖汇碳原理

碳酸钙是贝壳的主要成分,约占95%。海水贝类通过直接吸收海水中的碳酸根(HCO3-)形成碳酸钙(CaCO3)的方式来汇碳。贝壳在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利用水体中的碳酸根来实现,故可根据贝壳的质量和贝壳中的碳含量来估算其汇碳量。

贝类滤食能力强,能够从海水中滤食微藻、有机物颗粒等,满足自身软体组织生长需求,这个过程固定了微藻和有机物颗粒中的碳。

2.藻类养殖汇碳原理

不同种类的大型藻类的光合生产力存在明显差异,即使同种藻类也会因生长生境不同而产生一定区别,养殖藻类的固碳能力受到营养盐结构、温度、光照、养殖密度等多因素的制约。但是,不同海区同种藻类碳占总干重的比例并无显著性差异。

经计算,威海市2016年贝藻总产量约为170万吨,其中贝类二氧化碳吸收量约为32.6万吨,藻类二氧化碳吸收量约为12.4万吨,合计约45万吨。

二、威海市碳汇渔业碳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贝藻养殖碳汇的经济效益

《京都议定书》中预计工业化国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为150美元/吨~600美元/吨,参考2016年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1美元=6.64元人民币),折合为996元/吨~3984元/吨。因此,根据威海市2016年主要贝藻养殖的年产出,贝类养殖对减排大气二氧化碳的经济价值相当于3.24亿~13.0亿元人民币,藻类养殖对减排大气二氧化碳的经济价值相当于1.2亿~4.9亿元人民币,合计4.44亿~17.9亿元人民币。可见贝藻养殖不但本身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吸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方面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贝藻养殖碳汇的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为每公顷150.47吨,可计算出通过养殖牡蛎、扇贝、贻贝、蛤等主要贝类品种,威海市实现的碳汇作用相当于2166.5公顷森林;海带、江蓠、裙带菜等藻类养殖品种,实现的碳汇作用相当于824公顷森林,合计相当于2990.5公顷森林。

贝类的碳汇优势还表现在,贝壳中的碳元素在自然过程中不易释放,能在相对较长时间内成为持久碳,而草原和森林等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碳汇生物则是短期的,大部分会在较短时间内腐烂、分解,并再次释放到大气中。藻类养殖不但能固定二氧化碳,还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通过光合作用公式可知,2016年威海市主要养殖藻类产生4.5万吨氧气。

同时,贝藻产业的发展也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贝藻养殖带动了加工、仓储、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无法估量的。

三、威海市碳汇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碳汇渔业研究相对滞后

威海市碳汇渔业的研究工作落后于产业实际发展状况,未见对威海市碳汇渔业的发展进行过系统科学的调查研究的报道,主要碳汇养殖品种的汇碳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缺乏对碳汇渔业养殖品种精深加工的研究和开发,未能形成产业链。未能借鉴已成功案例,进行系统的碳汇渔业交易策略研究和尝试。

2.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碳汇渔业虽然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社会知名度不够,调查中发现,了解威海市碳汇渔业重要贡献的人员比率仅占所调查人员的5%左右,甚至相关从业人员也没有意识到碳汇渔业的重要意义。

3.养殖模式过于粗放

部分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存在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养殖密度过高、投入品使用不当、养殖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养殖生物排泄物过量沉淀,超出水域的自我净化能力,污染了海域,严重限制了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

从事渔业及相关行业的劳动者中,中高学历的专业性人才比例偏低,传统渔民所占比例较大。对碳汇渔业认识的不足及专业知识的老化,导致养殖观念落后,新型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难度较大。

5.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碳汇渔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金融保障,许多企业缺乏资金开展新模式探索、新技术开发,缺乏资金对养殖设施更新换代,导致其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一直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碳汇渔业的发展。此外,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作后盾,企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不足,使得部分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6.碳汇渔业与其他产业结合不够紧密

碳汇渔业与威海市重点发展的滨海旅游业、休闲渔业等相关产业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各个产业各自为战,不能形成合力共同发展,难以取得长足进步。

四、威海市引导碳汇渔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1.碳汇渔业发展得到了领导与学者的高度重视

2015年威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现代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5〕1号)文件,强调要着力发展海洋碳汇产业,依托海洋科技企业,创建海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聚科技和生产要素,推进威海市海洋碳汇产业发展和实践创新。2015年10月,东北亚渔业经贸合作峰会在威海举办,签署了旨在研究海洋生物的碳汇功能的合作协议。

2.加强了与国家科研院所的合作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签署了《威海海洋生物与碳汇研发基地共建协议》,共同研究海洋生物的碳汇功能及其对我市海洋低碳经济的重要作用。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南海新区合作共建国家海洋碳汇研发基地暨海洋碳资源交易所,发掘海洋碳汇的巨大开发潜力。

3.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科学发展规划

颁布了《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从总体上布局了海洋渔业发展,包括碳汇渔业发展。在全省率先编订了《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对海水养殖等海洋功能区进行了整体规划。

五、威海市碳汇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将碳汇渔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业结合

威海市贝藻碳汇年吸收固定合计二氧化碳量为45万吨,相当于2990.5公顷森林的吸收固定量,主要养殖藻类年产生4.5万吨氧气。可以合理运用这些数据,加大对滨海旅游度假城市的宣传力度,在威海市旅游相当于徜徉在数万亩的森林中,享受着天然的“海洋氧吧”,放缓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倡导健康休闲生活,使之成为威海滨海旅游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2.将碳汇渔业与休闲渔业有机结合

威海市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自然气候适宜、文化底蕴丰富非常适合发展休闲渔业。目前已发展了威海市西港小石岛海区、西霞口集团、河口胶东渔村等休闲渔业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此,应着力加强碳汇渔业与休闲渔业的结合,例如发展贝藻养殖区垂钓项目、养殖区海上观光旅游项目、海带种植或收获体验项目、海上食用生蚝体验项目等,使得碳汇渔业和休闲渔业有机结合,促进海洋低碳经济的发展。

3.加强碳汇渔业研究工作

通过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带领科研队伍对我市碳汇渔业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分析。根据威海市海域情况,重点研究主要养殖品种、海洋牧场、浮游生物等的碳汇机理,为碳汇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碳汇交易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基础。加强对主要汇碳产品精深加工的研发力度,促进碳汇渔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举办各类体验活动

在乳山每年举办的“牡蛎品鲜季”活动,邀请知名水产专家、摄影家、自媒体、网络达人等参加,对“乳山牡蛎”品牌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建议可借助举办类似活动的时机,大力宣传牡蛎的碳汇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碳汇渔业。活动的举办,赋予了我们的海产品环保的功效,让游客在品尝鲜美海产品的同时,对碳汇渔业及自然生态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

5.推广新型养殖模式

建议实行立体化综合养殖,更好的发挥渔业碳汇作用。例如:乳山地区开展的“牡蛎、江蓠轮养”示范,冬季养殖牡蛎,夏季养殖江蓠,江蓠的养殖能够合理运用牡蛎的排泄物,实现生态轮养,避免海区养殖环境恶化;桑沟湾海域的“藻-鲍-参”循环立体养殖模式;俚岛海域的“鲍-参-海带”养殖模式等,都是值得大力推广的碳汇渔业模式。

6.提高渔民养殖技术水平

结合正在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渔民培训”、“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国家和省市级项目,邀请一线专家和技术能手,对主要养殖区渔民开展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更新养殖观念,使得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及科研成果能够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7.率先探索碳汇渔业补偿机制

碳汇渔业有效改善了城市的自然环境、提供了就业机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威海市水产养殖产量、产值均居全省前列,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所以,威海市应该率先垂范,参考森林碳汇补偿机制,对碳汇渔业产业开展适当的补偿,调动产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发展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碳汇渔业发展的龙头市。

8.探索碳排放交易机制

2016年,国际上通过了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获得了清洁发展机制碳交易的认可,这为碳汇渔业的碳汇市场和碳汇交易带来了机遇和曙光。

威海市作为碳汇渔业强市,年可交易碳汇量合计达4.44亿~17.9亿元人民币。应以红树林碳汇计量方法的通过为契机,加强对碳汇渔业的基础性研究和交易策略研究,争取碳汇渔业率先在威海市完成交易。并参照“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的成功案例,率先成立全国性的碳汇渔业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归入“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的日常交易范畴中。

9.加大对碳汇渔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基金资助等多方位的金融支撑来支持碳汇渔业的发展。对碳汇渔业中有效做到节能减排的技术革新和方法举措安排专项基金研究,逐步把碳汇渔业纳入到国家低碳经济产业政策框架内。重点支持把碳汇渔业品种养殖、精深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10.加强科学用海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威海市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水质是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想使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科学用海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包括:加强科学用海管理,坚决查处违规用海现象,确保《海洋功能区划》和《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有效实施;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用海企业主动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资金或授予荣誉称号;加大对海水水质的监测,对向海洋违规排污的单位给予严惩。

作者单位:
1.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2.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 3.山东省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 4.山东省威海市微藻种质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威海市藻类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威海市核电供热供水一体化系统与效益分析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浞河浮游藻类的调查研究与水质评价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是“生”不是“牛”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My perspective on going global and acting local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