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养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管理

2017-01-31殷若新邵磊于德燕王怀东

家禽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种鸡均匀度周龄

殷若新 ,邵磊 ,于德燕 ,王怀东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3;2.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平谷 101206;3.济南市历城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济南 250100)

笼养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管理

殷若新1,邵磊2,于德燕3,王怀东3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3;2.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平谷 101206;3.济南市历城区畜牧兽医局,山东 济南 250100)

在肉种鸡饲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优秀的遗传潜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要提供良好的鸡舍环境,特别关注种鸡全程体重控制及均匀度的管理。在肉种鸡育雏和育成阶段的生产管理过程中,体重是鸡只生长发育的基础,均匀度是种鸡鸡群发挥生产性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

1 导致鸡群均匀差异的因素

肉鸡饲养管理过程中,日粮的分配是根据体重标准供给鸡群相应的饲料量,但在实际饲料分配过程中做不到逐只称料分配,只能采取群体称料分配,这样就会造成鸡只采食不同,出现体重差异,从而导致鸡群生长发育均一性较差。

同时,在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鸡只个体的开食早晚不同,个体间采食能力存在差异等,这些情况都是造成鸡只个体体重的差异,导致鸡群均匀度较差的因素。

由于肉种鸡生长发育快,采食量大,脂肪沉积较快,生产中,通常采取限饲的饲料分配方式。对其均匀度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限饲管理来实现,限饲方式包括限量、限质和限时。笼养条件下,必须做到每笼鸡只数相同,每笼鸡群能同时采食,且饲料分配均匀,这是保证均匀度的关键所在。

2 肉种鸡育雏育成期均匀度管理

根据肉种鸡在育成育雏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将均匀度的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28日龄、29~63日龄;64~105日龄。分段管理的目的是,根据每一阶段末鸡群体重和均匀度情况,分别制定下一阶段的限饲量,即饲料分配量,使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同时维持较高均匀度。

2.1 1~28日龄 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切实搞好早期鸡舍环境条件控制和鸡群的管理,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好。这一阶段是鸡只体内蛋白质和能量的积累阶段,使鸡只个体充分发挥生长性能,产生体重差异,对鸡群均匀度不过多追求。本阶段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和代谢能水平较高,日粮参考标准供给量进行分配。在早期生长阶段,出现体重不达标或食欲不振时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早采取措施可避免在育雏后期由于均匀度不好及重要生理器官发育受阻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限饲方式是第一周自由采食,前3d检查鸡群嗉囊饱满度,将3日龄末仍未开食的鸡只予以淘汰;从第二周开始限量,每日供给量根据标准日饲喂量执行;第三周开始限时,即选择一天或几天停料,将7d标准饲喂量在计划天数内喂完。限时方式主要有:喂 6停1,喂 5停 2,喂 4停 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停喂天数。应该注意的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每周最后一天应该停料,保证鸡群体重测定时处于空腹状态;第四周继续执行三周龄的限饲方式,在周末对鸡群进行普测,并按照体重对鸡群进行分档,这周是均匀度管理的关键点,关系着均匀度管理的成败。分档越细,均匀度控制效果越好。一般将鸡群按照标准体重 (以下均用W表示)分为6档,三个级别:

第一级别:3档为W~W×105%,4档为W~W×95%。

第二级别:2档为 W×105%~W×110%,5档为W×95%~W×90%。

第三级别:1档>W×110%,6档<W×90%。

其中第一、二级别内鸡群的均匀度分别为100%,第三级别内的鸡群均匀度也可达到90%以上。

2.2 29~63日龄 这一阶段是均匀度管理的重点,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四周龄末的分档进行限饲。这一阶段肉种鸡生长速度较快,最好采用限饲强度大的方法控制体重快速增长,也是降低维持需要的阶段。一般从第五周开始限质,降低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本阶段实行限量、限时和限质相结合的饲料分配方式,对鸡群均匀度的管理主要是通过限量来实现,即根据各档的平均体重情况,供给相应量的日粮,具体步骤为:

2.2.1 比较4周龄整群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参考五周龄的标准喂料量,确定其实际均料量。

2.2.2 根据 4、5、6、7、8、9 周龄标准体重和喂料量,计算各周龄的饲料转化比。

2.2.3 根据料肉比,以步骤1中确定的实际喂料量为起始料量,计算各档到9周龄时达到标准体重分别所需的喂料总量。

2.2.4 将喂料总量分配至各周,从而确定各档每周的日喂料量,原则是周喂料量随着日龄增大而增加,且相邻两周日均料量差值不得高于5g。

2.2.5 将步骤4中的各档每周日喂料量转化为整群的平均料量,与步骤1中的实际料量进行比较,两者应该一致或者接近,否则,重复步骤4,直至数值一致。

2.2.6 每周末,分别抽测各档5%的个体,进行体重监控。

这就是本阶段均匀度管理的分档限量方式,即本阶段的均匀度管理是通过调整各档日喂料量实现的。9周龄末对各档鸡群进行普测,分别关注其体重与均匀度,应该注意如果在该阶段仍有个别群体(档)到9周龄无法达到标准体重,应在下一阶段继续调整。

29~70日龄是公鸡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公鸡的双腿发育快速,任何偏离生长曲线标准的情况都可对公鸡成年后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带来不良影响。8周龄时,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否则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形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形要小些。

2.3 64~105日龄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各档鸡群进行微调,对没有达到体重标准或者均匀度较差的鸡群重新分档。通过29~63日龄的分档限饲,各档鸡群体重接近标准体重,整体均匀度较高,但各档中也会出现体重过大或过小的个体,在9周龄普测时,依标准体重±10%为标准,将各档中标准体重范围外的鸡只挑出,组成大体重群和小体重群分别进行限量管理,对于标准范围内的鸡群统一按照标准日料量进行饲喂。直到15周龄末,鸡群体重均匀度会达到较高水平。

笼养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管理,是通过限饲的方法,使鸡只体重达到标准体重来实现的。

S831.4

C

1673-1085(2017)11-0019-02

2017-10-10

猜你喜欢

种鸡均匀度周龄
肉用种鸡育成阶段的养殖管理技术
种鸡转群注意这七点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种鸡休产期该咋管理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种鸡雏鸡培育要点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