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环保:“老生常谈”与“出彩出新”

2017-01-31张军文广州社会组织学院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

至爱 2017年5期
关键词:长江源民间组织之友

文|张军文(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

民间环保:“老生常谈”与“出彩出新”

文|张军文(广州社会组织学院 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

“环保”理念一直处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口浪尖。人类应该如何和自然守望互助,共谋发展,是时代进步“齿轮”上最为“棘手”和“紧迫”的话题。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共有7483家环保组织,绝大多数为政府主导,只有433家是民非组织。以作者所在的广东省为例,全省不超过100家环保组织,其中民非组织广州16家、深圳14家,资助环保组织的基金会不到5家。作者提出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环境亟待完善,对民非组织的资金投入也尚待加强等当下环保组织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民间环保组织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环保;民间环保;环保组织

“环保”理念一直处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风口浪尖。人类应该如何和自然守望互助,共谋发展,是时代进步“齿轮”上最为“棘手”和“紧迫”的话题。一切生命源于自然,这也决定了各类生命的健康生存离不开自然,而环保则是自然恒久存续的根本保障。环保,简单地说是“不浪费能源,爱护共有的环境”,深入地谈,它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是一种理性判断的结果,是一种智慧、一种力量、一种正气、一种精神,推动着社会的健康稳步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共有7483家环保组织,绝大多数为政府主导,只有433家是民非组织。以我所在的广东为例,全省不超过100家环保组织,其中民非组织广州16家、深圳14家,资助环保组织的基金会不到5家。由此可见,民间环保组织的生存环境亟待完善,对民非组织的资金投入也尚待加强。尽管如此,民间环保组织的影响和努力却十分突出,正是他们建起了一道守住蓝天白云的防护圈,奏响了民间环保的主旋律!

一、老生常谈—真做实干,激情和奉献

“环保工作需要的不是承诺,而是兑现承诺”,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环保这个老生常谈的舞台上,民间环保一直用自己独有的坚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不走过场、不做虚功

“真做实干”是民间环保组织的利器,为身边的环境把脉,积极投身在环境保护的排查之中,一个个陌生人因为共同的信念渐渐相识相知。“为了让河流更满意,为了让高山更满意,为了让蓝天更满意……”这样的组织显然更加的纯粹和高效,不需要一级一级地上报,不需要一层一层的意见传达,确保了不走过场、不做虚功。在层出不穷的各类环境事件中,民间环保组织始终能迎难而上,做出迅速的应对之举。现下比较著名的民间环保组织,如“自然之友”“地球之友”“绿色和平”等一直都十分活跃,他们用一次次的努力诠释着激情和奉 献。

(二)深入基层、协调发展

1995年,环保民间组织“绿色江河”的创始人杨欣策划了“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活动,是我国民间环保组织发展的一个高潮时期,树立了环保NGO(非政府组织)的良好公众形象。1996年1月4日,“自然之友”集会,杨欣为保护长江源和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活动进行动员。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民间环保组织不是简简单单的纸上谈兵,而是确确实实的“真枪实弹”。

“草原精灵”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曾经由于毛皮质优价高,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在治理猖獗的盗猎藏羚羊行动中,治多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英勇牺牲,事件震惊了全国。随后一年左右,杨欣便策划了“青藏高原的红房子─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由考察队员和五道梁兵站官兵、青藏公路道班工人一起,在长江源头可可西里东侧建立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自然之友”和“地球之友”对该项目进行了持续的资助,“绿色江河”民间环保巡逻与西部工委反偷猎巡逻队合作,以保护站为基地,在长江源可可西里开展反偷猎巡逻。志愿者们承担了保护站日常的观察记录,设施的维护,协助科学家进行环境调查,对当地牧民、游客、青藏铁路建设者开展环境宣传和教育培训,对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等工作。10多年来,民间环保力量与志愿者一起,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推动了可可西里乃至整个长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使可可西里藏羚羊的保护和长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重视和认同。

除此之外,2003年的“怒江水电之争”、2005年的“26度空调”……都体现了民间环保组织在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上面做出的贡献,是他们让环保走进社区、深入基层,逐步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推动着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

二、出彩出新—为民发声,特色和亮点

我国环保NGO(非政府组织)从兴起到壮大,时至今日已经趋于成熟,在唤醒民众环保意识、督促政府作为、开展社会监督、维护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环保组织在成长中提炼,在提炼中彰显个性,在个性中蕴含特色和亮点,“出彩出新”成了他们的一大亮点,也正是这样使得民间环保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源源不断的创新源头。

(一)一石千浪,提升大众环保意识

民间环保的优势在于“亲和力”,更容易打动社会大众的内心,起到一石千浪的效果。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有多种渠道可以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品、加强媒体报道等等。

(二)深入乡村,推动发展绿色经济

通过研究发现,环境与贫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贫困往往容易产生破坏,而环境的破坏又会加剧贫困。近年来民间环保的创新点,还在于深入乡村,积极帮助贫困农民发展绿色经济,在实现扶贫的前提下保护环境。比如著名的“陕西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立足西北贫困县,引导农户建设沼气池,利用秸秆和人畜粪便形成可再生能源沼气,打开了一扇贫困家庭依靠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经济脱贫致富的新大门。

(三)开展监督,维护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

民间环保组织是一支为公众发声的力量,维护的是社会公众的环境权益,具有对政府、企业环境责任的社会监督职能。在新型发展形式下,他们积极参与环境决策,建言献策,为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方面“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工程施工开始初期国家环保总局就举行了听证会,“自然之友”“地球纵观”“地球村”等环保民间组织都受邀参加,并建议实施圆明园防渗整改工程,最终促成了这个项目。这是民间环保组织对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享用权的维护,民间环保组织俨然已经成为了了解公众诉求、关心群众环境利用、维护社会公众环境权益的中坚力量。

三、我国民间环保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主管部门归属不清晰

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民间组织法》,民间组织的监管只能依靠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机关也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这都使得民间发起的民间组织很难找到便捷的登记注册渠道,也直接导致了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登记率低的情况。

(二)环保活动资金筹集难

资金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固定的资金来源是保证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和持续发展的支撑。在文章伊始我就已经提到,资助环保组织的基金会少之又少。据了解,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的环保社团都饱受经费的困扰,超过三分之一的民间环保组织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我国的公益捐助意识薄弱、环保资金投入少,是民间环保组织生存的又一大难题。

在刚刚结束的由环保部组织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将全面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作为2017年的工作重点。随着国家和社会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环保事业将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也必将在这样的浪潮之中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环保热”的未来,民间环保组织需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专业化水平,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公信力,积累社会资源,不断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做出贡献!

张军文,知名公益达人“志愿哥”,为中国志愿服务培训师,广州资深志愿者领袖,现任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公共资源部部长,志愿服务时长达5000余小时,从事公益事业长达10多年。公开发表公益文章100多篇,主要代表作品有《“志愿哥”谈志愿者工作系列》《被忽略的平凡和伟大》《志愿者,不以爱的名义》《做一个兼职公益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谢谢,你不再是一名志愿者》《志愿者,最简单的善良》等等,多篇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网、公益中国等门户网站刊发转载。

猜你喜欢

长江源民间组织之友
1981~2019年长江源区大风、沙尘天气变化特征
长江源区降水时空演变规律
长江源区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电视双城记:川渝主播共护长江源
藏家之友
《诗词之友》赠阅
株洲市民间组织参与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分析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NGO对外援助的支持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