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里达的隐喻

2017-01-29

山西青年 2017年22期
关键词:德里达解构主义苏格拉底

庄 严

浅谈德里达的隐喻

庄 严*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 泰州 225300

德里达承袭后结构主义,是解构主义的肇始。他的“隐喻”主要着力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然后是对哲学与诗学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德里达试图通过隐喻的手段来逐渐打破二者之间的界限,实现哲学与诗学的融合。

德里达;隐喻;新方式

自从柏拉图以来,哲学一直将隐喻,形象,修辞与系统的基本理念,概念和合理性对立。传统上一直是把前者作为后者的补充,更有甚者认为前者根本就是非哲学的。但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隐喻的态度发生了决定性转变。

一、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一)“药”的隐喻

德里达在最初发表于1968年的论文《柏拉图的药》(Plato’s pharmakon)里,第一次探究了“ pharmakon” 这个长期被人忽略的比喻中的深义。(这里的“药”即是文字)这个词支撑着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等级划分和二元对立的论点,因此德里达也从 “pharmakon ”入手,由此阐发柏拉图的文字、语言和修辞哲学,并进而揭示柏拉图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关于“书写”的中心问题。德里达进而总结说,药本身其实就是无实质的。它不断地从一种意义过渡到另一种意义,一会儿是医药,一会儿是毒药;而药作为喻体,其本体也从文变成了言。

(二)“Pharmakos ”和“Pharmakeia”的隐喻

德里达指出,柏拉图从未用过Pharmakon这个词,是因为它与“Pharmakos ”相联系,后词有为净化和赎罪而牺牲的替罪羊之意。同时它和Pharmakeia(巫术、制药)也有相同的词根。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众送上了审判所。“苏格拉底有罪,他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苏格拉底门下聚集了一群忠心耿耿、肩负雅典未来的贵族子弟。而苏格拉底教授给他们的却是与传统相对的。在《理想国》和别的对话中,苏格拉底常常批评智术师们以花言巧语为迷药,引诱和蛊惑青年。但是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利用言语引诱和蛊惑人的“迷药大师”。苏格拉底企图以他的言作为希腊贵族子弟免受智术师之言蛊惑的解药。而他却以蛊惑他人之名义获罪,服下了雅典人民为他准备的毒药。德里达用这个巨大的隐喻表达了他对言语中心主义的反对,文字和言语不存在以谁为中心的论争。

二、对哲学与诗学的二元对立关系的解构

柏拉图是哲学与诗学二元对立的始作俑者。在《理想国》第十卷中,他罗列了诗人和画家的四条罪状。从柏拉图陈述的罪状来看,他设想的这个政治修明的理想国度里,理性是被尊崇的,真理是至高无上的。而诗画或者艺术是引起快感的,是感性的,所以应当被排斥,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理性使我们不得不驱逐她。”哲学写作以从表面的真相隐去自身的美德优于其他以自己的立场出发而不顾事实巩固其地位的写作。西方哲学的逻辑要求肢解“药”并分为两条完全对立的路。解构主义试图颠覆这一辩证逻辑,为此,它采用“既不/也不”的逻辑来对抗二元对立。德里达希望消融哲学与诗学间的区别。隐喻作为哲学与诗学的中间,能够打破二者的界限,实现彼此的融合。

三、德里达的隐喻观

德里达认为,形而上学的历史是一些隐喻及换喻的历史,隐喻是能指的游戏,没有先于隐喻的原义,因此也没有一个给予意义的他者存在。他由此去解构形而上学,也因此给与了我们一条理解形而上学的途径①。在海德格尔看来,隐喻是“哲学理性的中心机制”,它与理性暴露相联系。德里达在《白色神话》这篇散文中声称隐喻的概念作为一种形而上学的概念,“在所有的基本特征中,隐喻仍然是一个经典的哲学,一个形而上学的概念”。他也坚信“隐喻只存在于形而上学内部”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语言就是词语抹去本义留下的隐喻性概念。德里达最喜欢的“编织”隐喻可以看做是对海德格尔的回应:写作的网不是被我们称作概念和词语的东西建造的简单的层次界限,这个被编织的文本具有一种拉伸和收缩的纹理,可以扩展、被嫁接、折叠,歪斜和解开。编织者封口和打结的艺术使织物的精致表面掩饰了其错综复杂的网络。“隐喻的所指不是隐喻本身,而是与‘读者’对日常语境的应用相关。”因而,隐喻被定义为“一种文本中的双重语境通过相互作用的方式生发的所指效应”。隐喻的准确性归结于作为所指游戏的一部分的对象维持现状或产生预测带来的可能性。因此,德里达写作《柏拉图的药》更像是一种文字的游戏以取代信息的传递,并借此消解作者的写作权威。书写的习惯和态度标志着本质的缺席和无法追踪的起源。永远都是延期写作。

四、德里达隐喻观的得与失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德里达巧妙地利用诗学与哲学中间的“隐喻”攻破了形而上学确定的、二元对立的固定的城堡,提出了一种不确定的价值体系。在德里达的解构下,所指再也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多重的、不稳定的。人们永远追踪不到“意义”,追踪到的仅是“意义”的痕迹。但我们应该看到,德里达的隐喻虽然解构了诗学与哲学的界限,但其实它的有效范围也仅在文本之间、意识形态之间。即,如果将解构主义运用于客观世界,那么一切都毫无意义,无疑这将导致虚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构主义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片面反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德里达对意识形态领域发展做出的贡献,他为我们一成不变的固定思维模式提供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新方式。

[注释]

①谢劲松.隐喻与形而上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

[1]德里达,著.论文字学[M].汪堂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杨宏秀.哲学文本中的隐喻[J].云南社会科学,2001(1).

庄严,汉族,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等。

H

A

1006-0049-(2017)22-0136-01

猜你喜欢

德里达解构主义苏格拉底
解构主义对建筑设计和工业设计风格影响
苏格拉底的信仰
德里达前期隐喻思想的存在论维度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学观解读
——以《在法的前面》为例
苏格拉底
近十年来国内德里达研究的三条路径
重塑与解构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
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研究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