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问题及策略

2017-01-29杨国栋

山西档案 2017年4期
关键词:馆员互联网+智慧

文 / 杨国栋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问题及策略

文 / 杨国栋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

在2015年的“两会”中,政府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规划,希望传统行业能够融合新兴的物联网、大数据、网络技术等,以此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优势来提升智慧图书馆服务能力,成为学术界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牵涉到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涉及技术、成本等各类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标准不统一

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力争建设人与人、馆与馆、书与书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以此实现万物互联、资源共享的新型图书馆模式。信息的交换不仅局限于馆内各参与元素,而且馆与馆之间的信息交换也需要建立一个统一标准。只有统一信息交换标准,才能确保信息交流的畅通,促进各信息节点的及时、准确反馈。RFID技术标准广泛流行于我国目前已经建立的图书馆。各标准之间互相独立、互不兼容。为了真正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构想,我们必须建立广泛认可、兼容性强的技术标准,使得馆与馆之间的信息能够畅通交流[2]。

(二)资源平台难共享

当前我国由于图书馆之间尚未建立统一的资源检索标准和存储标准,馆际之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络服务系统,各地区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水平又存有很大差异,资源分配亟待优化。在实际的资源库搭建过程中,图书馆设计者也不注重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注重共享资源平台的搭建,使得信息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三)信息易泄露

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和信息的增速呈现指数级。然而,各类信息技术数据或者系统的安全级别并未得到有效重视。例如,在智慧图书馆中,系统内的任一标签或者识别码都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扫描,然后将其放入网络进行广泛传播[3],广泛应用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在当前的系统设计中,标签对于阅读器的指令反馈并不需要人工干预,而是自动的、无区别的进行回应。标签内所含有的信息都涉及用户隐私,带有明显的画像特征,如果在传输过程中造成泄露,必将给用户带来困扰,对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四)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在智慧图书馆中综合运用这些信息技术并协同服务用户,是智慧图书馆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我们不能简单依靠互联网技术,而要引入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信息技术等。只有将多种先进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图书馆的设计构想。我国智慧图书馆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多技术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摸索阶段。以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例,当前我国在建设中运用的主要是低频技术;超高频RFID技术还处于初期的应用阶段,还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4]。

(五)馆员队伍素质不高

在智慧图书馆的实际应用中,最能体现灵魂和人文精神的是馆员。在搭建智慧图书馆的过程中,智能化的硬件设备、海量的数据资源以及高素养的馆员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馆员的工作职责并不仅仅是帮助用户查阅图书信息、整理书架和维护图书馆秩序,还要根据不同的用户合理判断个性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挖掘,然后向他们推送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资源[5]。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还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对馆内资源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为需求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智慧图书馆中,符合上述标准要求的馆员少之又少,图书馆内系统化的培训体制尚未建立,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认定标准也尚未出台,这导致我国智慧图书馆馆员素质不高。

二、“互联网+”时代提升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效率的对策

(一)统一各类技术标准和检索规范

当前,阻碍智慧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技术标准和检索规范没有统一。因此,我们应推进全国范围内图书馆的技术标准化建设。从技术标准的底层协议到技术支撑的平台,都要进行统一。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图书馆标准化工作的建设。目前,英国和美国在图书馆技术标准建立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应派出考察团学习它们这方面的经验,从而加强我国图书馆工作建设标准的制定。

(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各大图书馆可以统一信息检索规范,统一信息存储格式。各地智慧图书馆应积极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加强资源共享,使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检索规范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智慧图书馆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图书馆间的合作,扩大每个馆的资源储备,可以更加全面地利用各类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地满足读者需求。例如,世界数字图书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网站,就是通过共享平台的技术,供全球读者免费使用。可见,资源的共建共享将在智慧化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6]。

(三)加强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日益暴露,这也是考验未来智慧图书馆建设管理的重要问题。我们应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来加强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应用,目前的许多法律法规亟待更新。在制度方面,政府应加快出台网络用户隐私安全保护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为用户安全的使用信息资源提供法律保障。我国图书馆行业也应该依据《网络安全法》制定出相应的图书馆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规定,加强这方面的保护[7]。在技术方面,智慧图书馆应加强数据库加密、防火墙建设等技术工作,例如,对于一些可以远程扫码的RFID标签等,可以通过识别扫码方的IP地址或者对用户信息内容进行加密等措施来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四)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以创新应用信息技术

目前我国的智慧图书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各类信息技术。我国各智慧图书馆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服务机构,而非技术研发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专门用于新技术的研发。智慧图书馆在技术应用方面要充分结合图书馆的学科特点,进行技术的创新应用研究,提高技术的适用性。例如,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就结合学校在理工类学科方面发展的特点,采用最新的图书馆智能机器人技术为学校用户服务,在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总体而言,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智慧图书馆应遵循实现自动化管理向智慧服务转变这一原则,使图书馆服务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这符合“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服务理念。

(五)提升馆员的素质

“互联网+”时代,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利用的效率和水平。一批有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馆员团队是决定智慧图书馆智慧服务高成效的核心因素。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都远超以往,任何人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树立和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智慧图书馆要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如信息技术学习沙龙、图书馆信息技术馆员培训活动等,提升馆员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帮助馆员树立自我学习理念,促进馆员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给智慧图书馆的信息技术使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国智慧图书馆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上,应统一各类技术标准和检索规范,加强资源共享,加强智慧图书馆的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智慧图书馆也需要结合发展实际,创新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各类信息技术,提升馆员信息技术素养,使智慧图书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服务。

[1]吴宇芬.“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

[2]许天才,魏群义,张洁.需求驱动的图书馆智慧门户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7(1).

[3]甯佐斌.智慧图书馆员素质培养浅析[J].山西档案,2015(5).

[4]刘春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智慧服务的实现路径[J].山西档案,2016(5).

[5]杨雪.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J].出版广角,2016(6).

[6]于世花,张勇.“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智慧服务的构建[J].出版广角,2017(2).

[7]毕丽菊.指尖上的图书馆:论移动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J].出版广角,2017(2).

G252

A

1005-9652(2017)04-0129-03

(责任编辑:虞志坚)

杨国栋(1980-),男,山西临汾人,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和音乐学。

猜你喜欢

馆员互联网+智慧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