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歌如诉 绝代佳话
——电影《阮铃玉》的配乐赏析

2017-01-29韩萌萌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阮玲玉旋律音乐

韩萌萌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如歌如诉 绝代佳话
——电影《阮铃玉》的配乐赏析

韩萌萌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电影《阮玲玉》是1992年由关锦鹏导演执导,张曼玉、秦汉等演员出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的配乐表现出简单曲折的音乐形式和婉转凄美的旋律线条,推动了电影的剧情发展,为剧情本身增添色彩,具有鲜明的视听效果,同时也反映出阮玲玉的心理变化、她与当时社会环境的矛盾,继而衬托出阮玲玉“人言可畏”的悲情人生。

电影配乐;阮玲玉;剧情发展

前言

《阮玲玉》这部电影是一部故事片和记录片的合体,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默片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代影星阮玲玉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片中以黑白色调来讲述阮玲玉曾演过的电影和导演拍片时所记录下的与演员对话分析人物特点的场景,当影片要讲述阮玲玉本人时,又转入了彩色调,戏里戏外的时空对接,给人一种穿越的感觉。影片以悲情为线索,贯穿了阮玲玉在电影上的成功、她的不幸婚姻、她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以致最后被当时社会的流言蜚语夺走生命的始终,阮玲玉一生共出演了29部电影,其中影像资料保留至今的作品有:《故都春梦》《神女》《小玩意》《桃花泣血记》《新女性》《国风》。她在25岁,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黯然离去,永远地停止在最光辉、灿烂的时刻,已俨然成为了一个传奇,这也无疑是中国电影上的一大损失,让人们不禁感叹:一代佳人空逝去。电影《阮玲玉》中的13首配乐写的相当的精彩,被完整的收录在原声带专辑《葬心》中,是由台湾音乐人小虫精心打造的电影音乐,此专辑的主题曲《葬心》蝉联10年金马奖最佳电影主题曲奖,为电影增添了不少色彩,电影本身的剧情发展需要有电影配乐的润色才会显得生动,更能引起人们情绪的波动。本文将以《阮玲玉》电影中的13首配乐为例,在旋律、形式及内容中深入理解电影配乐对表现剧情发展、剖析人物形象、刻画阮玲玉悲情人生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从这一点出发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同时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电影《阮玲玉》配乐中的音乐特点

(一)婉转凄美的旋律

在《阮玲玉》电影的13首配乐中,多个配乐是以主题曲《葬心》的旋律主题为引子,用以哀伤的音乐动机发展起来的,旋律的走向整体向下,仿佛是在一声声的叹息。有的则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小调唱腔来演唱,比如:《野草闲花逢春生》和《长叹》,歌曲上阕是清丽婉转的人声,颇具复古的味道,下阕是纯乐器演奏,以西方的小提琴为主奏乐器,钢琴为伴奏,中西结合,别具一格。这两首配乐均为降A大调,引子部分音符比较稀疏,时值较长,旋律舒缓悠扬,延长了低音的节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音乐开始时音调较高,随即又转入了低音,旋律线条忽高忽低,起伏明显,时而欢快,时而沉静,而旋律低声部的走向又使得欢快与沉静变得哀伤不已,透露出浓浓的凄美的音乐气质,真实的渲染出阮玲玉人生的悲哀。

(二)简单曲折的表现形式

《阮玲玉》电影的配乐展现了轻音乐和西方交响乐的音乐体裁形式,影片中有六首配乐具有中国轻音乐的音乐体裁形式,它们大多以单一的钢琴作为主旋律,形式虽然简单,但是音乐听起来却不乏味,如《旧梦无痕》和《爱恨沉浮》,这两首配乐只有钢琴弹奏出来的单音旋律,并没有复杂的和弦织体伴奏,旋律曲折多变,音调忽高忽低,细腻柔美的音乐语言,仿佛有一个故事在向我们娓娓道来。另外,舒缓婉转的节拍,暗淡柔和的小调色彩,又使人置身于电影的场景之中,沉浸在渴望、哀愁、忧思的心情里。

电影里阮玲玉在舞会中跳舞时乐师们所作的两首器乐合奏曲《恨晚》和《无缘》,是整个影片中独有的两个完全以西洋乐器演奏的背景音乐,都是以小号作为旋律的主奏乐器,与之合奏的乐器还有倍大提琴、双簧管、钢琴、铃鼓、铝板钟琴,这两首配乐不同于规模宏大、音乐织体较复杂的交响乐,它是和声性与复调性相并置的多声思维,其配乐无论是在乐队编制还是节拍旋律上,都体现出简单而曲折的音乐表现形式。

二、电影《阮玲玉》配乐在剧情发展上的作用

(一)刻画了阮玲玉的剧情形象

电影《阮玲玉》配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为《野草闲花逢春生》,讲述了1929年的香港,在一个嘈杂的洗浴澡堂里,阮玲玉所在的联华公司商量着要去北平拍摄《故都春梦》的雪景和《野草闲花》的序幕,联华的老板和导演想请阮玲玉来担任女主角并要为她改变戏路,也正是这两部电影真正的开启了阮玲玉在艺术和思想上的新征程,婉转哀伤的背景音乐仿佛为电影的故事打开了一扇悲剧的大门,更为其后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配乐的最后一次出现是在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1935年3月7日的午夜,阮玲玉留写遗言准备吃安眠药自杀的时候,此时主题曲《葬心》最后一次出现,它与《野草闲花逢春生》是同样的曲调,凄美悲凉,哀伤不已,开始是悲剧,结束也是悲剧,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突出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为剧情发展增添了色彩,让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瞻仰这位“无冕影后”、这位悲剧女神——阮玲玉。

电影里不仅叙述了阮玲玉的一生,而且也重新翻拍了阮玲玉当年主演过的默片电影,如《野草闲花》,阮玲玉在里面饰演一位西北逃荒的妇女,冰天雪地里她的孩子没有吃的,她就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血来喂她的孩子,此情此景感人肺腑;与默片不同的是,重新翻拍的电影里注入了音乐的元素,这首配乐《雪夜》出现在电影《野草闲花》中,它以电子琴为主奏乐器配合人声呜噎的哼鸣腔,曲调旋律尽显空旷、痛楚,更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效果,使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为电影的剧情增添不少色彩,这同时也是默片所不能及的。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发,东三省沦陷,日军轰炸了上海,中国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来反日救国,当时以聂耳为首的爱国艺术家们加入了文化运动的浪潮中,试图通过音乐和电影来使中国人民觉醒,当时的阮玲玉并没有加入到这场抗日救国的运动中,而是只身来到香港避难,国难当头,她想到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却如同待在了安乐窝里,便毅然决然地离开香港回到了上海。30年代初正是左翼电影运动的开端,电影艺术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中电影里有一个片段是满屋的演员、导演和作曲家都跟着聂耳齐声哼唱他的新作品《决心》,这首配乐节奏铿锵有力、干净利索,从他们的眼神和手势中可以看到革命的决心,而此时在场的阮玲玉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黎莉莉让她跟着一起唱的时候她也只是笑而不语,之后阮玲玉回到家看着熟睡的母亲和女儿,在漆黑的夜晚仰望窗外静静沉思,似乎是在下着某种决心。适逢联华公司推出了第一部进步影片《三个摩登女性》,阮玲玉找到卜万仓导演主动争取周淑珍这一角色时,她脱掉大衣,擦去嘴上的唇红,这首配乐《决心》再次响起意在表明此时的阮玲玉已经有了加入革命的决心,而该影片也是阮玲玉电影事业的转型之作,根据电影中的剧情描述,其后她主演的电影无论是《神女》还是《新女性》,都是摆脱封建思想束缚,追求自由理想的新女性形象,可以说电影配乐《决心》对电影中的剧情发展具有推动的作用。

(二)揭示了阮玲玉与时代环境的矛盾

电影配乐除了自身所具备的音乐气质和旋律特征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为电影的剧情服务,电影配乐最基本的呈现方式是以依托电影剧情和人物形象而存在的,电影是配乐的载体,当然也有少数电影配乐以脱离电影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多见。电影《阮玲玉》配乐在刻画人物形象和塑造角色上有着显著的作用与影响,这同时也是电影配乐的高级功能。

阮玲玉在后期演过许多不同类型的禁播电影,如1933年蔡楚生导演的《新女性》,片中阮玲玉饰演的女主人公“韦明”是一个受过五四精神洗礼的新女性,然而现实生活的压迫和折磨使她几度崩溃,特别是女儿的夭折使她的精神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她的事情受到了黄色小报记者的诽谤和攻击,最终被社会的流言蜚语逼迫而死。这种题材的电影放到30年代的上海无疑是行不通的,电影《新女性》首映时遭到当时上海新闻工会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在侮蔑记者必须登报道歉,而且要求停播类似题材的影片。电影《阮玲玉》中讲述的是在电影院里看《新女性》的记者会的人士愤愤离席并称这是在侮辱记者,而影片《新女性》的片尾曲《新女性》也是电影《阮玲玉》配乐中最为激进的一首,采用女声齐唱的音乐形式,节奏欢快,曲调慷慨激昂,充满着社会进步的正能量,《新女性》这首配乐也是引出阮玲玉同那个时代环境之间矛盾的导火索,正如歌词里面唱到的“新的女性是建设新社会的前锋、新的女性勇敢向前冲……”但是在30年代,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人们还没有从男尊女卑的旧社会思想中完全解放出来,宣扬男女平等、强调女性地位、主张迎接新社会的影片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是有矛盾的,阮玲玉演这样的电影,是她电影事业的一次冒险,片中更有对黄色小报记者的抨击,右翼报刊和小报记者乘机造谣,把矛头全都指向阮玲玉,借媒体舆论的力量对她大泼污水,并把阮玲玉的私隐登上报纸头条,大肆宣扬,阮玲玉与时代环境的矛盾是致使她最后自杀的原因之一。

(三)衬托了阮玲玉“人言可畏”的悲剧人生

把阮玲玉推向死亡深渊的,除了社会舆论的客观原因外,感情生活的不幸也是她自杀的重要原因,阮玲玉在荧幕上塑造了一个个受尽生活蹂躏、被旧社会压迫剥削的底层人物形象,而现实生活中的她却也是个悲剧女神,寒微的出身、两段不幸的婚姻,张达民把她当成摇钱树,唐季珊则把她视为可以玩弄的对象,直到最后她留下一句“人言可畏”,服下一整瓶安眠药静静睡去,为她悲剧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阮玲玉终其一生都在阐述悲剧的意义。都说旧时代的上海是个大染缸,会把人染成五颜六色的,阮玲玉被溺死在黑色的污水中,却始终没有找到一块可以让她寄生的浮木。

电影《阮玲玉》主题曲《葬心》的旋律在影片中多次被作为背景音乐,尤其到了影片的结束部分,阮玲玉应黎明伟之邀和唐季珊一同出席宴会,在宴会上,本来酒量很少的阮玲玉顺次向所有的导演、朋友敬酒,并亲吻了在场的所有人,或许她知道那将是她飞蛾扑火的最后狂欢,之后的舞会上,她深深注视着唐季珊,此时《葬心》的旋律响起,似乎代替阮玲玉表达了她内心的打算,或许就是在那一刻,她决定用死亡来对抗这人言可畏的残酷现实。1935年3月7日深夜,阮玲玉服下她事先准备好的安眠药,写下遗言,遗言中包括给她无尽伤害的两个男人、她的母亲和女儿,还有她自己;然后平静的睡在唐季珊的旁边,与这个给她带来太多伤痛的世界诀别,她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此时主题曲《葬心》最后一次响起,“蝴蝶儿飞去、心已不在,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那年她才25岁,却永远的离开了,正如阮玲玉在遗言中写到的:“我死何足惜,不过是怕人言可畏、人言可畏。”《葬心》的曲调婉转悲哀,唱的人潸然泪下,使我们为阮玲玉的死感到惋惜、痛心,主题曲《葬心》的出现衬托出了阮玲玉人言可畏的悲剧人生,也为电影《阮玲玉》画上一笔浓浓的悲情色彩。

三、结语

电影配乐是电影中的一门声音艺术,它代表了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对剧情、对人物的一种描摹和刻画。电影《阮玲玉》中的配乐,无论是在音乐的气质、音乐的特点,还是音乐的旋律变化方面都能让我们体会到电影与配乐结合所带来的强大的艺术效果。对于电影的剧情来说,配乐的出现是增添了它的色彩,深入内容,推动剧情发展;而对于阮玲玉本身来说,她缺少一种与生活抗争的勇气,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这样的离去只是亲者痛,仇者快,人言可畏是不分年代的,在现代社会里,流言蜚语依旧是可怕的,只是现在的社会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已不同,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但我们更多时候是希望看到坚强。

韩萌萌(1992—),女,汉族,山东省,硕士在读,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作品分析与史论研究。

猜你喜欢

阮玲玉旋律音乐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阮玲玉:被三个男人毁了的一代影星
真实与想象之间
——评传记电影《阮玲玉》
音乐
7月,盛夏的旋律
大地的旋律
两代阮玲玉的尴尬错位
阮玲玉:我是一个好人吗?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