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标《针灸学通用术语》刺法灸法术语英译浅释※

2017-01-28赵雅平王烁郑玉娇徐一丹刘清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刺法针灸学灸法

赵雅平 王烁 郑玉娇 徐一丹 刘清国

(1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统战部,北京100029)

国标《针灸学通用术语》刺法灸法术语英译浅释※

赵雅平1王烁2郑玉娇2徐一丹2刘清国3*

(1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3北京中医药大学统战部,北京100029)

针灸学在中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居于前列,其名词术语的英译在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国内外专家致力于制定针灸术语标准以促进针灸学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本文以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30232-2013为例展开研究,探讨其中刺法灸法术语的英译方法,以期为进一步修订国家标准提供支持。

刺法;灸法;术语;国家标准;中医英译;针灸

1 引言

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与交流中,中医的光芒日渐显露,在世界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灸在中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先列地位,相关的针灸医籍被翻译后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其中有大量承载我国传统文化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颇有争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推动中医术语标准化的动力[1],现今针灸术语英译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成果以标准文件、教材以及词典的形式为主。刺法灸法术语大部分传承于古代,传统文化色彩浓厚并结合当时的语言特点,一些古代词语的含义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发生改变,进而造成了术语英译的困难和争议。201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针灸学通用术语》,其中收录刺法灸法术语共424个,包括九针、毫针刺法、毫针特殊刺法、灸法等术语。相比之前2004年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委员会发布的《中医药学名词》、2007年WHO亚太西区《传统医学名词》以及2008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发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国际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在刺法灸法术语方面有更为突出的成果。

2 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刺法灸法术语英译法

在针灸术语英译研究过程中,现已采用并广为接受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意结合法、简化拼接法、词素组合法、代码标记等。刺法灸法术语英译在《针灸学通用术语》体现出多种翻译方法,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直译法,在424条术语中,有323条为直译法翻译,其次有41条术语采用意译法翻译,48条术语的英译采用音意结合法,另外还有11条术语采用词素组合法翻译,1条完全使用拼音译法。

2.1 直译法医学术语作为一种科技语体,语言必须准确、严谨,直译法是符合医学翻译要求的一种翻译方法。采用直译法需在中英文词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一致的情况下才可作为首选。在国家标准中,使用直译法翻译的术语最多。例如“针灸刺激强度”译为“stimulus intensit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纸垫练针法”翻译为“puncturing drills on a paper pad”,“针具消毒”翻译为“disinfection of needles”,“针刺体位”翻译为“acupuncture posture”,单手持针法译为“holding needle with single hand”,“针刺角度”译为“angle of needle insertion”,“进针法”译为“needle insertion method”,“单手进针法”译为“needle insertion with single hand”,“行针基本手法”译为“basic needle manipulation method”,“行针辅助手法”译为“assisted manipulating method”,“针刺补泻”译为“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anipulations of needle”,“单式补泻手法”译为“simple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

直译法在翻译基础针刺、行针前后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以及透穴针术和艺术针法的较长术语时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可以简洁有效地对应原文结构和内容,还能提高译文信息密度,比较符合目标语接受者的用语和文化习惯,较易被理解和接受[2]。在《针灸学通用术语》中采用直译法的术语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带有西医名词的术语,在翻译时可以在英文中找到对应相对准确的词;第二类是含有一般广泛应用的科技词汇、往往可用普通英语翻译的词,比如“消毒”、“强度”、“体位”等;第三类是现已有约定俗称成的翻译的中医词汇,如“针刺”翻译为“acupuncture”,“灸”译为“moxibustion”,“补”译为“reinforcing”,“泻”译为“reducing”等。

2.2 意译法通过直译不能准确体现术语的概念时,意译法就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方法。意译法是指不受原语形式和风格束缚直接用目的语将原语涵义表达出来的译法,主要用于中医学中富含修辞手法且不适合直接翻译的术语[3]。在《针灸学通用术语》中使用意译法英译的术语共有41个,包括九针、“导气”、“候气”、“留气”、“报灸”、“逆灸”、“以火泻之”、“以火补之”等术语。

2.2.1 九针为古代九种针具,包括“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其名称均与针的外形有关,例如,“镵针”译为“arrowhead-like needle”,针头大,针尖锐利如箭头,其中“镵”即指锐器,译作“arrowheadlike”;“铍针”译为“stiletto needle”,也叫剑针,长而宽,形如剑,“铍”在古代汉语中为双刃小刀或长矛,译作“stiletto”。九针这一部分的英译采用意译法既可保留古代汉语的含义,也可以表达医学术语的内涵。

2.2.2 飞法译为“needle-handle twisting method”,指一种状如飞鸟展翅的行针辅助手法,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刺手拇食指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飞法”如果字面直译,很容易造成中英文含义的偏颇,意译为“twisting”较为恰当地体现了其实际操作的手法。同样,卧针中的“卧”如果直译,就很难体现出“使针倾斜,做沿皮刺”的含义,意译为“horizontal insertion”相对来说更为准确。

2.2.3 导气候气得气守气调气行气气至病所术语的英文翻译采用意译法。“候”译为“awaiting”,“守”译为“keeping”,“调”译为“regulating”,选词既符合字面含义,也能准确体现术语的内涵。导气和行气的英文选词还存在不足:“导气”指通过各种针刺手法操作,促使产生针感并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译为“inducing qi”;“行气”指针刺时使针感朝一定方向传导的方法,译为“directing qi”。“inducing”有“引起、诱导、导致”的含义,在医学用语中指用人工方法引导、诱导;“directing”指方向性的引导。导气包含有“促使产生针感”以及“使针感朝一定方向的”两层含义,即包含有“行气”的内涵,但在翻译上,“inducing”并不包括“directing”所指的内容。

2.2.4 循摄法通经接气采用意译法后英文术语略显偏长。循摄法译为“pressing along the meridian with fingers”;“通经接气”译为“selection the meridians by connecting meridians qi”。科技名词简单明了,使人易懂、易记、易写、易用,这是命名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之一,对一长串词语组成的术语,可尝试在不改变原有含义的前提下减少用词[4]。另外,“通经接气”的翻译并不符合语法规范,“selection the meridians”采用名词形式,但不符和名词词组的要求,改为“selecting the meridians”的形式更为妥当。除此之外,通经接气本义指根据经脉不同长度,按呼吸次数规定各经运针时间,以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的一种方法,可看出“使经气流通上下相接为目的”,所以翻译为“connecting meridians qi by selecting the meridians”更为恰当。

2.2.5 迎随补泻法针向补泻翻译为“directional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补泻分别译为“reinforcing”和“reducing”,与该标准中其他关于补泻手法的术语英译保持一致;“迎随”若直译会显得过长,且意义含糊,在此处译为“directional”巧妙准确地体现了“顺逆经脉循行方向”的含义。

2.2.6 三才法“三才法”中的“才”与现代汉语中“才”的含义不同,此处指针刺进入腧穴的深度,分为浅部、较深部、深部三层,因此译为“three layers”,但不足之处在于“三才法”指的是行针的针刺手法,此处的英译并没有体现出刺法的含义。报灸中的“报”与现代汉语中的“报”也相去甚远,此处指多次、反复,译为“repeated”,报灸译为“repeated moxibustion”。类似地,逆灸指预防疾病和增强抗病能力的灸法,与相反、逆向等含义无关,因此翻译为“preven-tive moxibustion”是采用意译法非常准确的例子。以火泻之、以火补之中的“火”指艾火,意译为“ignited moxa”,若直译为“fire”就会产生歧义,不及“ignited moxa”意义明确。

2.3 音译法及音意结合法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由于语言的不对等性,一些负载有传统文化的词在英文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使用拼音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翻译方法。早期翻译工作者对一些富有民族性的、很难用英语表达的中医术语一开始就采用音译,如,“气”译为“qi”;“阴阳”译为“yin and yang”等[5]。在中医翻译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拼音就成为了一种保留中医文化的翻译方法,以防止勉强译成英文单词后造成词义偏颇。在《针灸学通用术语》中使用音译法或意译结合法英译的术语共有48个,包括4种行气法、4种催气手法,21种毫针特殊刺法、烧山火法、透天凉法、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法等术语。

2.3.1 五刺以五刺为例,以下为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30232-2013中五刺的翻译:

6.2.4 6.4.1半刺Ban needling

6.2.4 6.4.2豹文刺Baowen needling

6.2.4 6.4.3关刺Guan needling

6.2.4 6.4.3合谷刺Hegu needling

6.2.4 6.4.5输刺Shu needling

在该标准中五刺的英译方法较为统一,格式均为“pinyin-needling”。在针灸英译著作中,“针刺”可被翻译为“pricking”,“needling”或“puncture”。此处五刺采用拼音加英文单词的结合的翻译方法,一方面遵循了翻译的原则,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中医文化。但是五刺都用到拼音,加之其他九刺、十二刺也同样用拼音加英文单词翻译,虽然保持了同一性,但是过多使用拼音会造成外国学者学习以及发音的困难,且拼音本身不会传达任何实义。半刺命名的由来难以得到确切地考察,根据《灵枢》中说“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半”则由可能指针刺之浅,与其他刺法相比深度只到一半。在其他词典中,译为“half needling/ puncture”或“(extreme)shallow needling/puncture”。“Half needling/puncture”采用直译法翻译,“shallow needling/puncture”为意译,相比于拼音翻译,这两种翻译方法更为清楚明了,表达含义更为具体。

2.3.2 行气法催气法四种行气法(抽添法、进气法、运气法、纳气法)、4种催气手法(青龙摆尾法、白虎摇头法、苍龟探穴法、赤风迎源法)、龙虎交战法、龙虎升腾法的英译方法也较为一致,形式均为“pinyin method”,例如抽添法翻译为“Choutian method”,青龙摆尾法翻译为“Qinglongbaiwei method”,龙虎交战法翻译为“Longhujiaozhan method”。这几类术语的英文形式存在拼音使用过多而且过长的问题,使得术语更加晦涩难懂,不仅不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也会造成学术交流的障碍。在针灸学术语英译中用汉语拼音来表达术语的语音形式,而在英语中,汉语拼音的读音大多有新的变化,即使语音完全按汉语读音,而其仍然不可能明白术语的意义[6]。

2.4 词素组合法词素是具有独立含义且具备构词能力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中医历史悠久,很多名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单词或短语,采用西医语言的构词法来翻译,外国人可以看懂,又不失中医文化特色[7]。其中“针刺”翻译为“acupunctur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且已得到广泛认可。在《针灸学通用术语》中使用词素组合法英译的术语共有11个,包括灸疗法、灯火灸、小针刀、电针仪等术语。灯火灸译为“juncibustion”,其中“junci”代表灯心草,“bustion”代表燃烧,构词方法与“moxibustion”类似,“moxi-”指艾条、艾绒。这种构词方法严密并且巧妙,既能表达术语的内涵,同时避免了术语过长会造成的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上的困难。

3 结语

在现已执行的官方标准文件中,国家标准《针灸学通用术语》收录刺法灸法术语条数最多,在研究刺法灸法英译方面具有重大参考意义。该标准中这一部分术语的英译体现出多种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意结合法、词素组合法等,依据术语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英译方法,且倾向于保留中医文化特色。同时,该标准在刺法灸法术语英译方面也存在不足,如拼音使用过多,个别词条英译不符合语法规范,含义相近有关联的词条在英译时选词还有待考究。刺法灸法作为针灸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术语英译关系到中医走向世界的进程及针灸学的传播与交流,对刺法灸法术语英译进行深入研究并推进其标准化进程,对于中医走向世界、造福于更广泛的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1]王航领,马忠诚.从模因论探讨中医术语标准化[J].河南中医,2012,32(10):1290-1292.

[2]杨雪.目的论视角下针灸针刺术语英译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彭昌柳.从文化视角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8):62-65.

[4]许银珊,徐晖,刘清国.针灸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针灸,2007,27(3):233-236.

[5]储利荣,张飙.浅论中医术语的几种常用英译方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9,18(4):37-38.

[6]杨建宇.略论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和方法[J].光明中医,2003(4):48-50.

[7]阙红玲.从针灸术语国际命名标准看中医文化的传播[J].校园英语,2015(15):218-219.

Analysi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Terms in National Standard General Nomenclature of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ZHAO Yaping1,WANG Shuo2,ZHENG Yujiao2,XU Yidan2,LIU Qingguo3*
(1.School of Humaniti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2.School of Acupuncture-Moxibusiton and Tuina,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3.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Since the study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s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has been gradually noticed.Professionals and experts have been committed to research on its nomenclature standardization for many years.This study took national standard,general nomenclature of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GB-T 30232-2013,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ethod terms,in the hope of raising support to nomenclature revision.

acupuncture method;moxibustion method;terms;national standard;TCM English translation;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2.019

1672-2779(2017)-02-0039-03

:李海燕本文校对:周开林

2016-11-20)

教育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No:201510026021】

*通讯作者:liuqingguo999@vip.sina.com

猜你喜欢

刺法针灸学灸法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瘢痕灸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运用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