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主流媒体构建路径探寻

2017-01-28文/窦

传媒 2017年20期
关键词:社交受众

文/窦 志 赵 晶

新型主流媒体构建路径探寻

文/窦 志 赵 晶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构想。2014年8月18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该话题进行深刻阐述,强调主流媒体要把握融合要点,尽快由“相加”转向“相融”,重点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主流媒体。2017年1月,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座谈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要积极树立和落实移动优先战略,全面构建主流媒体的移动新闻生产与传播矩阵。可以说,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主流媒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提供了新思路。对此,主流媒体应从移动优先、社交属性和流程再造三方面入手,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移动优先:打造移动制播矩阵,瞄准前沿移动技术

据统计,我国移动新闻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5亿,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70%以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演进,媒体发展必将迈入全新时期。对此,主流媒体必须与时俱进,尽早树立并落实移动优先战略,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移动传播体系。全媒体时代,新型移动传播媒介不断涌现,如“两微一端”、移动电视、手机报等,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客观来讲,作为“一端”存在的新闻APP相比于其他媒体具有功能完备、信息集中、使用便捷等优势。因此,要想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就需要加强新闻APP的研发,推进移动媒体建设,积极构建多元化、开放化、移动化的传播体系。同时,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人才、新闻资源、品牌号召等方面的优势,强化用户意识,优化受众体验,坚持差异化、精准化传播,最大程地扩展受众规模。

制作优质移动新闻产品。移动优先战略的关键就是创新移动新闻产品,以“准”“新”“微”“快”为发力点,制作与主流媒体品牌定位相契合的精品移动新闻。

所谓“准”,是指坚持新闻报道真实性原则,做到权威、专业、精准,为受众提供全面、客观、观点鲜明的内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所谓“新”,是指加强内容和形式创新,积极探索互动新闻、直播新闻、大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等移动样态,打造媒体品牌个性符号;所谓“微”,是指为受众提供短小精悍、内涵丰富的信息,并灵活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方式进行传播,充分满足受众移动化、碎片化的阅读需求;所谓“快”,是指抢占第一时间,真正做到及时发布、快速反应、迅速传达,抢占新闻传播的先机。

积极拥抱前沿移动技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根本依托,不断推动采编系统的升级转型,拓展信息传播空间。一方面,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数据新闻的制作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H5等新技术,创新新闻形式,强化阅读体验,增强新闻传播的冲击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主流媒体要加强个性分析、机器人写作、即时推送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要密切关注全息投影、物联网、VR虚拟等前沿技术,合理布局与打造移动传播矩阵,抢占移动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先机,进而为主流媒体的移动化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为新型主流媒体的顺利打造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服务。

社交思维:构建社群传播模式,增进受众多维互动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并明确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盈利模式和平台渠道与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度整合,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媒介形态不断涌现,新闻媒体的工具属性和社交属性日益凸显。可以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过程中的布局要点,而这不仅在于技术和平台的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社交思维。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积极探索“政务+社交”的传播新路径,积极构建政治传播的社群模式。据人民网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中央电视台的海外社交平台粉丝量已经达到3370万,排名国内主流媒体的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粉丝量分别为3070万和2200万,与《纽约时报》、CNN等国际知名媒体的差距越来越小。而央视九套、共青团中央等先后入驻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更是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该网站是当前最受年轻受众喜爱的视频网站之一。作为国内亚文化的聚集地,该视频网站以各类网络流行语对主流社交语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受众可以在欣赏视频的同时进行弹幕互动,并借此形成个性鲜明的社区文化。而主流媒体的入驻无疑是社交思维的一种体现,对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

利用社交媒体对严肃话题进行创造性传播。主流媒体要从庞杂的信息资源中找到最佳点加以深耕,聚焦垂直行业,展开跨界合作,进而实现传播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性和亲和性。目前,做得较好的主流媒体当属2013年“月球车玉兔”微博账号的运营,它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社交传播的魅力。“@月球车玉兔”以第一人称“我”对我国首辆月球车的登月和运营过程进行实时播报,截至2016年7月31日,共发布了347条微博,收获了近72万粉丝的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刊发了一篇文章,其中用英语直接翻译了该微博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许多网友表示已经“感动到哭”。而该微博账号其实是由新华社和果壳网联手打造的,新华社是信息生产者,而果壳网是专业服务的支持者。主流媒体利用社交平台与受众展开多维对话,有效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型主流媒体的一次有效尝试。

流程再造:加强采编发系统创新,优化内部组织结构

主流媒体采编流程的优化再造,不仅是媒体深入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突破口。因此,主流媒体必须加强采编发流程创新,优化内部组织结构,为新型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打造“统一采集、多元生产、立体传播”的新格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并非是要将两种采编系统进行绝对合并,也不是简单地进行报网独立运行。就实践经验而言,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中,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

一是主流媒体可以打造“全媒体中心”,对新旧媒体的选题策划、采访团队、信息资源等进行统筹安排,以提高主流媒体的全媒体采写能力、内容原创能力和联动协调能力。

二是对编辑力量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统”就是摒弃简单的新旧媒体分办模式,让编辑部在负责传统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同时,兼顾网站、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而“分”就是根据业务领域划分出不同的专业编辑部,如经济、文化、娱乐、体育等。

三是按照媒体形态分社报纸、电视台、网站、社交媒体、终端应用负责内容总成的编辑中心。当然,在内部单位、媒体形态的“统”与“分”上,主流媒体要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其合理性。

要积极构建由调度中心、联动平台、采编技术部门、总编辑中心等构成的层级化采编发体系。其中,调度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负责主流媒体各类宣传工作统筹、采编力量调配、重大选题策划等工作;联动平台是创新融合机制的关键点,主要负责执行调动中心的指令,以及反馈下级部门的需求;采编技术等部门是整个采编发系统的主体构成,具体包括全媒体采访、技术支持、各专业编辑等部门;总编辑中心根据媒体形态设立,主要包括新闻频道、网站、社交媒体、客户端等总编辑室,负责将不同专业编辑部门生产的信息产品进行整合,并对包装设计、版面安排、栏目总成等进行统筹管理。这个层级分明的采编发体系属于原则性设计,不同媒体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制定设计方案,并分步执行实施。

要加强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新闻采编发的组织结构。具体来讲,主流媒体要根据新业务流程对采编力量、组织机构进行及时调整,打破采编部门各自为营、相互分割的不利局面,消除新旧媒体采编发的体制壁垒,加强内部体制改革创新,构建采编独立、全媒体制播的常态体系,为新型主流媒体的打造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结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是一项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相关主体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加强统筹安排,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各项战略要点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快推进地方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以中央主流媒体为引领、地方主流媒体为主体的新格局。此外,各级主流媒体要加强资源整合,深耕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广告经营、跨界合作、信息服务等盈利模式,寻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既要抓融合,又要抓管理,确保新型主流媒体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以进一步拓展党的新闻事业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 窦志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赵晶 河北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社交受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社交距离
真的有社交网络成瘾这回事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融合时代的受众画像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