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学视野下提升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效能研究

2017-01-28陆俊杰

职教通讯 2017年19期
关键词:职教师资职业院校

陆俊杰

博士论坛

技术学视野下提升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效能研究

陆俊杰

从技术学视野考察可以发现,我国职教教师培养培训还存在培养主体方面抉择难题、时间安排方面的困境和专业对接度方面的错位等问题。面向未来,我国职教教师培养要从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的定位与转型、社会资源的广泛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职教教师培训则主要应从培训主体、具体安排以及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沟通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提升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效能是个系统工程,应在顶层设计、体系框架、教育内容、实践安排等方面着手。

职教技师;培养培训体系;顶层设计;体系框架;教育内容;实践安排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国家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更是为职业教育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框架支撑。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职教师资的供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职业教育师资与普通教育师资有诸多不同,用技术学相关视角进行分析,可以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质量提升和层次提高提供新的出路。

一、技术学视野下职教教师培养概念界定与文献梳理

2013年9月,我国颁行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制度要求。由于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殊性,从技术学角度进行研究既是职业教育师资的特性所决定,也可突破由一般教育学视野进行分析的局限,为相关理论分析和实践问题解决提供新角度。本研究即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充分契合职业教育师资的特点,以期有更多新的发现。

(一)核心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职教教师主要指在职业院校工作的正式在岗的专业课老师及实习实训指导老师,公共基础课教师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职业教育得以开展的核心保证,也是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得以进行的最重要保障条件。

本研究中的技术相关学科含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史、科技伦理等。从理论上讲,职业教育应该是技术学思想体现最为充分的教育类型。在这一点上,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基础教育只是一种外围保障。职业院校的教育对于整个国民技术素养的提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的培养培训体系既包括高等院校承担的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也包括旨在提高职教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各级培训。因此,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二)相关研究概览

国内外学界关于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的相关研究既包含理论的探讨,也包含对国内外具体实践的总结与概括。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三种主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1-2]的研究。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在不同国家及各国的不同发展时期均有所不同,大体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即“定向型”、“开放型”和“混合型”。(2)国外关于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实践综述。舒尔曼最早提出了“学科教学知识”(PCK)教师知识理论框架[3],其后科勒和米什拉对PCK进行完善,形成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理论框架。Lave&Wenger(莱夫和温格)首先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4]这些理论思想都对教师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实践上看,美国和英国实行的是开放型教师教育模式[5],澳大利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师资培养、师资培训和师资管理制度,法国教师教育模式属于混合型模式,芬兰职教教师培养也经历了由分散到统一的路程,日本教师教育采用混合型模式。(3)国内关于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实践综述。理论研究者指出,建构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实践导向和理论模型导向两大路径。职业技术师范的研究及其实践的研究方面,既有对其合理性和功绩的研究,也相继形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双证书、一体化”模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三三四”模式、同济大学的“同济模式”等实践模式。[6]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办学中也出现了师资、培养目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困惑与问题。其他学者还相继提出了多元共生的职教教师教育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自由职业者”模式等。

我国在职教教师资格、标准、条件等方面也进行了多层面的研究与探索,从主体上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者均进行了相关思考与实践,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职教教师类型覆盖面上看,对包括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兼职教师等方面都有涉及;从职业教育层次上看,对中职和高职教师相关要求均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长期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试行)从表面上解决了我国职教教师标准长期缺失问题,但教育部财政部斥资1.5亿进行的职教师资培养标准相关研究却表明仍然有大量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探讨。职教教师资格等相关文件中对技术相关方面要求不明或不高也造成了我国职教教师标准历史欠账的累积。[7]现代科学技术呈现更加活跃、突飞猛进的新态势,有可能导致一次新的世界经济浪潮的来临,作为对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要角色的教师的研究不能无视新的技术生态。

二、技术学视野下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现状及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投入了大量物力、财力,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素质高、技能好、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大多数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还存在一定问题,亟需进行研究,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解决。

(一)职教教师培养培训现状及主要成绩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既包括大量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包括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队伍。[8]仅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看,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数量和水平均有相当程度的提高。

培养主体方面,我国曾经专门设立职业技术师资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虽然随着时代发展,一些院校对办学方向上有一定转型,但原来的职业技术师资院校依然大多保持了职业教师培养特色。加之一些综合院校也积极投入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来,职业教师师资整体供给呈现上升趋势。

培养培训体系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既有专门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系列,也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共同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培养培训方式方面,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既有专业院校的专门化培养,也有院校帮扶、出国培养培训等多种途径,使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教师拥有了多种渠道来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其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专业培养培训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较大拓展,针对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培训越来越多样和深入,参训教师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门类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跨专业学习。这对于职业院校专业群的发展是一种重要保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我国职业教师培养培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既实现了数量上的跃升,也实现了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一支数量庞大、技能较高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正在沿着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不断前进。

(二)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种形式调研,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这种问题有的源自制度设计本身的潜在缺陷,有的来自时代变化带来的新挑战。

1.培养主体方面的优劣并存。虽然我国职教师资的一个重要渠道是通过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院校进行定向培养,但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上具有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从入学便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劣势是单独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办学实力、专业视野方面有一定局限,影响了职业教育师资的全面化发展。

2.时间安排方面的困境。时间安排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确定整体时长问题;另一方面,是如何确定时间分配问题。这既有宏观设计上的问题,也影响具有的操作细节。国家相继提出职业教育师资有一年企业工作实践经历,职业教育师资每年需到企业实践一个月到一个月等要求。但是,对于不同专业而言,这样的整体时长有时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一些近年来兴起的专业,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往往落后于现实,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时间分配方面,一个矛盾问题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往往是最需要提升专业技能的。但对于大多数院校而言,这部分教师又是最为缺乏的,往往一个专业核心课教师要同时承担多门课程,教育教学任务极为繁重,经常没有时间接受时长较长的专业化培养培训,出现一个专业去培训,整体专业课课程整体后移等情况,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安排。

3.专业对接度方面的错位。技术素养提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最终目标是转化为教师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判断力、理解力和处置力,必须结合具体专业进行针对性设计。但是,在培养培训实践中,专业课教师参加培养培训往往接受的是专业化的技能操作培养培训,真正服务于技术素养的课程和教育内容非常缺乏,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当然,专业技能提升是必要的,也是最需解决的短板问题。但是,对于教师职业而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对其专业培养有决定性作用,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设计、教材选用以及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在这一点上,不少培养培训机构的安排并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当然,上述只是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问题中的若干部分,在具体的细节安排中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注意,如培养培训模式、培养培训考核机制等。

总之,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有许多现实问题有待解决。尽管有些问题是由时代变化引起的,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也是包括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在内的整个教师队伍提升中的共性问题,但是,对于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而言,尽快提升技术素养却是更为紧迫的,需要更好的制度设计。

三、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提升的技术学维度分析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技术学维度分析,就是用技术哲学、技术社会学、技术文化学等学科门类的基本原理,主要从技术伦理、技术异化与批判、技术知识传播等视角进行分析。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技术学分析,需要对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的技术观念、教育观念、教学能力、学生观和角色定位等进行研究,并力图对职教教师标准做出具有技术相关学科特色的分析与建构。运用技术相关学科理论可以为找寻职教教师技术素养培养培训提供具有深度和创新性的视野。

(一)职教教师技术观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的技术观即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对技术持何种观点。这里包含如何看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如何看待技术发展和技术创新,以何种态度投入到技术创新和技术教学中。

职业教育教师具有科学的技术观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只有科学技术观,才能更好地看待技术发展,对技术动态保持敏感,对技术发展方向持辩证观点。(2)拥有科学的技术观,可以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好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例如,恰当处理技术教育中知识和技能的切入顺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3)职业教育教师只有具有科学的技术观,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技术创新实践中,并保持科学的态度。

职业教育教师必须知晓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充分理解技术的相对性,并对科技史上科学发展和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和各自的相对独立性有清晰的认知。另外,对技术也要持辩证观点,对技术的危害和技术异化保持足够敏感,并对其危害性有充分的认知。更好地把握整体意义上的技术发展和单向技术发展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技术使用中正确使用和不良使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职教教师教育教学观分析

在技术学观点看来,技术成长具有特定的规律,技术中的学徒制教育非常重要,也较为有效。技术教育中明言知识可以被教授,但是隐性知识则主要应通过领悟来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应该如何看待职业教育,如何看待职业教育中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技术教育教学,均是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教学观的重要内容。

良好的教育教学观不仅是教材编写、选用的指导思想层面的指针,也是具体教学设计中的实践指向。因此,职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意义,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教师既需要认知职业教育中知识传授的重要性,确保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也需要认知到职业教育中的隐性知识学习必须经由学生主动建构来完成,高度重视学徒制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三)职教教师学生观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学生观即职业教育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如何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如何看待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的最直接参考依据。在这一点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多数职业教育教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持否定态度。这里的一个矛盾问题是,在看低职业院校学生的同时,不少教师又期望通过单一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实现学生的素质提升。

技术学的分析可以发现,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为技术知识的掌握者,也视为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开发者,更多地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主动建构技术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在这方面,必须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进行再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职业教育教师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再评价,也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新的设计和安排。

(四)职教教师角色定位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的角度定位即职业教育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扮演何种角色。因此,职业教育教师的学生观和其角色定位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

职业教育教师只有具有对其角色进行科学定位,才能更好地处理教育中的诸多现实问题,包括如何处理进行知识传授,如何进行技术技能培养,教育教学具体设计应该按照何种原则和标准展开,等等。

在技术学看来,从技术掌握和技术发展这个角度看,职业教育教师与学生并不一定具有天然优先性。因此,职业教育教师必须以平等研究者的角色进入教育中。而且,对于技术批判思维、技术伦理意识培育方面,只有结合具体的技术实践才能更好的展开。在这一点上,单个的职业教育教师甚至无法与多个体的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相比,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技术体验。

四、技术学视野下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提升路径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也有许多成熟的做法需要坚持,有些还需要进行更多拓展和推广。本研究从技术学视野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进行分析,更多的侧重于职业教育教师技术素养的提升。

(一)技术学视野下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改革方向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即相对独立和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设置及系统安排。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面,我国既有专门化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实践,也有非定向化的安排。在实践中,职业院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引进时,也大多并不局限于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选用毕业生。在一些特定专业领域,甚至不少院校还将目标设定在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上。因此,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进行反思具有时代意义,也是现实的需要。

当然,随着职业教育日益普遍化和平民化,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也会走出一条逐渐开放化的路子。从技术学视角对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进行反思需要从以下角度展开:(1)从技术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专门化的培养是不是技术成长的最为有效的途径。(2)技术素养的提升(如技术伦理、技术批判)是不是专门化的职业技术培养机构所能承担的。(3)从技术学的视角看,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如何达到更好的技术熏陶效果。

从技术发展规律和技术成长规律来,我国职教教师培养方面,主要要从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的定位与转型、社会资源的广泛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转型为综合院校虽然表面上看减少了职业教育教师供给,但也应从技术发展的当代特点的进行尝试理解。专门化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机构的社会资源整合更具有迫切性,需要认真考虑和安排。

(二)技术学视野下职教教师培训体系改革方向分析

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也是一个综合性体系的概念,既包括国家层面的培训体系设计,也包括省市地等基层层面的体系设计,甚至也应包括社会层面提供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服务供给。

调研发现,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质量有待提高、形式有待多样化、规范化需要加强等问题。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日益开放的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因此,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的重要作用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学分析表明,职教教师培训提升和改革方面,主要应从培训主体、具体安排以及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沟通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培训主体上,应在依托现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丰富培训主体,提升培训的竞争性。根据调研情况,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安排上应该更为灵活,与职业教育教师实际情况相契合。另外,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实现专兼无缝沟通,对于专业课教师技术素养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提升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效能的政策建议

提升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效能是个系统工程,应在顶层设计、体系框架、教育内容、实践安排等方面着手。

(一)顶层设计:加强技术学底色

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顶层设计中应加强技术学底色,既要在指导思想上充分考虑到技术批判、技术创新和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也要在基地选取、规划设计上考虑到技术素养提升的长期性和多元性,使职业教育教师有更多途径,以多种形式实现技术素养的提升。使专业课教师在提升实战性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更为宽阔的技术学底蕴。

(二)体系框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结

在体系框架的安排上,应通过丰富培养培训模式,使职业教育教师有更多时间,以更为灵活的形式接触技术前沿,以更为真切的方式理解技术异化,从而实现技术学素养提升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结。

(三)教育内容:加强技术学基本素养教育

无论是专门化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还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后和在职培养培训,均应将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史、科技伦理等内容列入其中。可以以专门化的课程形式出现,也可以知识模块等形式切入,使职业教育教师具有初步的技术学素养,为其以后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更多体验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践安排:增强技术学观察力培育

培育职业教育教师的技术学观察力,就是要使职业教育教师具有运用技术学基本原理对技术实训、技术指导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这是与具体的技术操作指导和技术观察相对应的一种能力。对于职业教育教师而言,这种能力的培育与技术操作能力一样重要,甚至对教师角色而言更为重要。

[1]张晓蕊.职业教育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82-186.

[2]李大寨.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徐万晓.舒尔曼学科教学知识视角下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78-80.

[4]李利.实践共同体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基于教育实习的叙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1):92-96,80.

[5]刘光然,郭桂英,张召霞.职教师资专业化发展有效途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09-113.

[6]杨静.职教“双证书”一体化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J].天津电大学报,2015(1):48-51.

[7]聂伟进.基于三种理念下我国职教教师资格制度问题分析[J].职教论坛,2014(19):23-27.

[8]龙俊.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 2016(4):70,73.

[责任编辑 张栋梁]

2016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规划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JB16025)

陆俊杰,男,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

文献标识码:A

:1674-7747(2017)-0031-05

猜你喜欢

职教师资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