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性课改的研究与探索

2017-01-28林如军

职业技术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具职教选择性

林如军

(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浙江 宁波 315000)

选择性课改的研究与探索

林如军

(宁波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浙江 宁波 315000)

选择性课改强化是学生的选择性。电子电工课改更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学刻板、枯燥、抽象,让教师和学生苦不堪言。如何让专业课教师不再尴尬,如何让学生享受专业课学习的快乐?如何让抽象的课程内容形象直观化?乘着课改的快车,我们一边前行,一边思索。

选择性课改;三新课堂;自制教具;信息化

0 引言

选择性课程改革主要突出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在内的全面发展,核心是将选择“升学”或“就业”的权利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所学的专业和课程,强化了选择性。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教育之本,尊重学生的可塑性变化,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尊重学生的成长意愿,在教师加强引导的同时,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权利。

1 基于选择性,如何加强自制教具的应用

选择性课改注重灵活性,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本次课改的核心是选择性教育,自主研发教具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奉化职教中心胡华安老师研发的教具“电子电路示教板”,被董丽丽老师灵活运用,有教师示范、学生演示、电路改变等,形象直观,有效地激发了师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欲望,又很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该教具根据实物进行放大,弥补原来视觉感较差的遗憾,模仿PCB板的走线,利用薄铜条进行电路连接,非常形象。并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时运用非常恰当,效果显著。

因此,总体上看,董丽丽老师的教学手段创新,适当融入了信息化的元素,如微视频、微信、微博、动漫技术等;教学理念创新,运用自制教具,结合生活实例,充分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活”,俗话说“千个师傅千个法”,关键是把学生盘活,把教材教活,把课堂搞活。可以说“三新”课堂的意义和宗旨,在这一堂课中得到很好诠释。

2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育的信息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课程的概念、教学的概念、学习的概念,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信息世界,在实践中激起兴趣,在探索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变。如何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心,沈勇老师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他以学生为中心,为我们开设了一堂精彩的情境创设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公司晨会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电机正反转线路排故思路和方法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电机不发正常工作的问题。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沈勇老师的这堂课中,微课《电机正反转线路排故》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微信成为学生资料查询和会话交流的工具。沈勇老师以自身经历为引子,创设了公司晨会情景,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轻松愉快的教学思想贯穿整堂课。总体上来说,我们欣喜地看到沈勇老师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成功地使得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的多样化,使得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这一点说开了去,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本末倒置。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信息化的切入点以及呈现方式,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毕竟,华而不实,过犹不及的技术呈现,反倒拖累了整节课。沈勇老师的课之所以成功,正是在于信息技术的适度、适量、适时的运用。比如在本次课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渗透和体现,手机、微信、微课、快递新工具都是时下最流行的,但是这些元素又都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使得整体变得十分的自然,学生的学习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3 选择性课改,如何在各校落地开花

大家都知道,2014年是职教大年,国家颁布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的红头文件,从 “选择性、专业性、实效性、灵活性、统筹性”等课改基本原则,再到高度强调“选择权”,全面展露了这次课改的与众不同。本次课改,更加遵循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规律,也更加符合职教发展与终身学习的国际趋势,值得期待!

课改理念先进,关键还得看其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真正扎根落地。三新课堂上,五所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作了关于选择性课改的专题报告。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各校按照选修和必修的方式,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课改中,各校均突出了“选择性”,将更多的选择权利交予学生,让学生自主选专业、选方向,依据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念头。其中,奉化职教中心的课改汇报给我印象深刻,在如何激发学习兴趣上,该校胡华安老师负责设计的电子线路示教板,功能强大、真实、直观、逼真、无视觉死角,在教学过程中效果明显。教师借助电子示教板的演示,让教学变得直观化、易操作,而这种直观与易操作,也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度增加,有助于他们提升实践能力,增强求知欲望,激发创新意识。

4 专家眼中的课改与课堂教学——从林教授现场精彩点评说开了去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次“三新活动”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林祝亮教授,给我们的三新活动做了精彩地点评,为我们的三新活动增光添彩。林教授听取两位教师上课后,给予了充分地肯定。林教授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包括四个方面: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4.1 有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知识讲解要做到三精:精准、精炼、精彩。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材处理能力处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有知识还不是好课的标准,能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是好课的重要特征。今天董丽丽老师和沈勇老师的课堂都很有知识,整个课堂学生一直热情的参与其中,教材处理得当,专业功底扎实,符合好课的第一个特征。

4.2 有方法: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其中,寓教于乐。二是要有思想,要让学生自己悟出方法,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层的东西,用道家的理论就是“道”和“术”的关系。今天董丽丽老师和沈勇老师的课堂对于第一层含义都做得很好。4.3有生活:人类创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活,因此知识要与生活联系,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加浓烈。因此,要求教师要有生活经验,留心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应用,这一点要学习艺术家,去体验生活,我们的老师也要去企业体验生活,应用案例才会接地气。这一点董老师就做得很好,利用今天的知识制作防盗报警器,很有生活。沈勇老师在讲故障检测时要进行通电看故障作为基本步骤,有所欠缺,因为不是所有的故障都可以进行通电观察的,有些故障盲目通电会造成二次故障。因此先要向用户了解故障现象,初步确定故障的可能情况后才能决定是否进行通电测试。从这一点上就是缺少生活和企业经验导致的。

4.4 有境界:教育的理念是以人育人,教学相长。一堂好课不仅展示的是教师的口才和处理教材的技巧,还有教师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在实际的教学中人格魅力是征服学生的最好利器。今天两位老师的人格魅力非常突出,董老师的美丽微笑,仪态端庄,显得十分有亲和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更有激情;沈老师的帅气阳光,一句“漂亮”的肯定和赞赏溢于言表,学生在这样的赏识教育中充满动力,学习积极性大大提升,为他们的教学效果点赞。

林教授对五个学校的课改报告也做了深入地点评,具体概括为以下三点:

(1)各个学校的课改都非常扎实,做法各有特色。大框架都按照选修和必修的方式来设计,让学生更加有选择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这一点和大学中的方向性课程十分相似。但每个学校在具体课程的教学上各有方法,奉化职教中心的自制教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教具根据实物进行放大,弥补原来视觉感比较差的遗憾,模仿PCB板的走线,利用薄铜条进行电路连接,非常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展示非常恰当,很有效果,我称之为“黑板上的电路”,自制教具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在高校中借鉴。

(2)在课改中有很大的创新。在选修和第二课堂中仿效企业的大师工作室,建立创新工作室,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合适的舞台。宁波职教中心的创新工作室让我由衷的佩服,成绩卓著,我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非常的有意义,这一点值得推广。

(3)在今天的教研组长和学习的教师中,很多都年轻人,可见教师队伍非常有朝气,有朝气的队伍才能有活力,职教的未来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正是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让我看到了有活力。

选择性课改,我们在思考中前行,做课程、做标准、做教法、做桥梁、做沟通。具体做法:1.地方特色教学方法征集评选;研制地方特色教学方法,做中学环境下的“先做后学”与“先学后做”思路;2.组织骨干中职学校研制适合学校特色的课改思路,并汇集全市课改前行的源动力;3.在省课改指导下,研发基础性的选修课体系,补充学校选修课程不足的困惑;4.提炼大赛经验,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内涵,形成全市研发合力,共聚团队。通过三新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形成了专业教学的固定的教学范式。并为专业发展提供途径,搭建专业成长平台。

会思考,有行动,能改进,才能看到前行路上的曲折与芬芳,选择性课改,我们在思考中前行!

[1]《新课改新课堂新教法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观摩研讨系列活动》教学设计卷.2015.10.

[2]浅碧深红满庭芳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宁波篇.宁波市教育局,2014.10.

[3]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旬刊),2010.

(编辑 赵欣宇)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Selective Course Reform

LIN Ruju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Ningbo Municipal Education Bureau, Ningbo 315000, China)

Selective course reform is students’ selectivity. The study of electronic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s of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a long tim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s rigid, boring, abstract, so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miserable. How to make professional teachers no longer embarrassed, and how to allow students to enjoy the jo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How to make the abstract course content intuitive? Thinking will be given while reform.

selective course reform; three new class; homemade teaching aids; informatization

2017-03-02

林如军(1974-),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工电子技术。

G712

A

1672-0601(2017)05-0072-03

猜你喜欢

教具职教选择性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Scania公司仅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欧6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