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德和叶剑英在昆明的军事学习和长征历程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2017-01-28董杨

云南档案 2017年8期
关键词:讲武堂寻甸中革军委

■董杨

朱德和叶剑英在昆明的军事学习和长征历程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董杨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全会通过决议,决定授予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分别出席授衔授勋典礼,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将官军衔及勋章正式授予有关人员。①首次授衔的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元帅,是90年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两位重要将领,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到了过硬的军事本领、接受了革命思想熏陶,在中央红军长征过昆明时,留下了一串串光辉足迹和红色记忆。

一、朱德和叶剑英的革命生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启

创建于1909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1912年改名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院校,以其招生的开放性、管理的制度性、课程的科学性、教学的先进性、师资的国际性培养了诸多卓越的军事和政治人才,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和统帅,被誉为“革命熔炉”和“将帅摇篮”。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朱德革命道路的起点,全方位培养和锻炼了他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云南陆军讲武堂从开办之日起,就以高起点、高水平的军事教育享誉全国,成为众多有志青年向往的地方。1909年,朱德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学校“坚忍刻苦”的校训熏陶下,经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和严格的战略战术训练,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出类拔萃的优秀学员。同时,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这座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熔炉里,朱德加入了同盟会,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1922年,朱德离开云南,前往德国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旧军人到共产主义战士的重大转变。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军事理论学习,历练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为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②储备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丰富的军事理论水平。正因如此,朱德一直视云南为“第二故乡”,同时,云南也是叶剑英革命军事生涯的“重要一站”,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叶剑英军事生涯和革命道路的起点。

1917年,叶剑英进入云南讲武学校,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军事理论知识和熟练军事技术的优秀军官。从云南讲武学校毕业后,叶剑英毅然回粤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先后参加了北伐和东征,战功赫赫。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学校在教学和人才上给予大力支持,叶剑英等一批优秀毕业生成为黄埔军校的教官,叶剑英后来还升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在北伐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著名将领。叶剑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军事理论学习,培养了他的文韬武略,为他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朱德长征过昆明

在伟大的长征途中,红军两次经过昆明。第一次是中央红军,第二次是红2、6军团。④

中央红军于1935年4月22日攻占滇东北,28日进入昆明寻甸、嵩明县境,至5月9日在禄劝县皎平渡口渡过金沙江,在昆明境内,历时12天,经过寻甸、嵩明、官渡、五华、富民、禄劝、东川7个县(区)的152个乡镇,570个自然村,行程约330公里。5月3日至9日,中央红军3万多人在80多名云南籍船工和14名四川籍船工的帮助下,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分别从昆明境内的皎平渡、洪门渡、树桔渡,巧妙地渡过了江面宽阔、江水曲折、水势急湍汹涌、令人望而生畏的金沙江天险。摆脱自长征以来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⑤中央红军过昆明时,朱德所任职务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主席,同时还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⑥

(一)朱德在昆明留下的长征光辉足迹

在寻甸县东部,有几个坐落在群山环抱的村庄:大汤姑、鲁口哨、阿香、水平子,1935年,从这里升起了一盏指导战略转移的明灯。

4月28日,时任中革军委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及中央纵队进入寻甸县,4月29日,正是山花烂漫的好时节,中革军委在寻甸鲁口哨村发布《关于我军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也就是著名的“4·29”渡江令,指出,“由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般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七十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方面金沙江两岸空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并指出:“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⑦4月30日,安详平静的丹桂村却酝酿了惊心动魄地大转移。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进驻当晚就对抢渡金沙江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为了迷惑敌人,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后,便分兵三路直插金沙江:一军团为左路攻占元谋龙街渡,三军团为右路急进禄劝洪门渡(新村渡),军委纵队为中路抢占皎平渡。⑧5月1日晚,干部团三营附一个工兵连、外加李克农带领的中央工作组,组成渡江先遣支队,由中革军委参谋长刘伯承直接指挥,化装成国民党中央军,直取金沙江皎平渡口。5月2日,中央纵队在禄劝团街召开总部干部大会,博古作渡江动员报告,成立了刘伯承为总指挥,陈云为政委的渡江总指挥部,并颁布了《渡江守则》。5月3日凌晨,连长肖应棠带领前卫连到达皎平渡口,在江边获取木船2条,由三排在南岸掩护,一、二排分乘两条船渡江。在船工张朝寿等人的帮助下,分两路出其不意地消灭了江北岸守敌1个连,夺取了敌人税卡——厘金局,顺利占领了渡口,红军无一伤亡。5月4日拂晓,先遣营陆续渡过金沙江。在船工帮助下,红军在江北岸和上游的鲁车渡又找到了敌人还未来得及烧毁的4条船,为红军从皎平渡渡江提供了保证。刘伯承把这情况电告朱德总司令,并在江北岸成立了渡江司令部,亲自制定了红军《渡河守则》。干部团渡江后,陈赓、宋任穷按照中革军委命令,立即率团向北开进,夺取会理到皎平渡之间的重镇通安,阻击川敌,保证大部队顺利渡江。干部团在向通安开进途中,与川敌刘元瑭部1个团遭遇,将其击败,刘部逃回会理,干部团夺占通安。5月5日,军委纵队全部从皎平渡过江。朱德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在江北岸头的岩洞内住宿办公。当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致电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红三军团彭德怀、杨尚昆等,要求他们尽快赶到皎平渡渡江。朱德在给红一军团的电报中说“军委纵队本日渡河完毕,三军团七号上午可渡毕,五军团在皎西以南任掩护,定八号下午渡江,万耀煌敌八号晚有到皎西可能。”朱德要求:“我一军团务必不顾疲劳于七号兼程赶到皎平渡,八号黄昏渡河完毕,否则有被敌隔断危险。”⑨

(二)朱德长征过昆明留下的一段佳话

在寻甸,至今流传着朱德总司令和寻甸回族人民之间的一段佳话。在寻甸县回辉村清真寺教拜楼的北墙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一条极为珍贵的长10米、宽50厘米、共14字的标语“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

那是1935年4月30日,一位红军战士对回族群众的风俗习惯不太了解,误把猪肉带到回辉村清真寺被回族拦阻。⑩朱德总司令得知此事后,随即来到清真寺向阿訇赔礼道歉,阐释党的民族政策,消除回民对红军的误解。当阿訇得知这位身材魁梧、平易近人的红军长官就是大名鼎鼎的朱德总司令时,心情十分激动,双手紧紧握住朱德的手说:“想不到这点小事惊动了总司令,真不好意思。”朱总司令说:“严明军纪,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我党一贯遵循的民族政策,也是红军的纪律,任何人都不能违犯,这件事还望阿訇多多谅解,今后我们一定严加管束,保证不会再有此类事情发生。”接着,朱总司令指示司令部参谋立即派出战士在清真寺门口站岗,不准任何人再出现把猪肉带进清真寺的事情发生。毛泽东主席得知这件事后,也即刻与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商量,说:“红军要严格党中央在民族地区的政策,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保护回民利益,要同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作斗争!”王稼祥把毛主席的指示和朱总司令的要求立即向各部队传达,并安排在清真寺门口的墙上写下了“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等大标语。⑪红军在柯渡镇的这个小插曲深深地打动了当地的回族群众,使清真寺主持金阿訇深受感动。红军走后,当地反动派四处铲除红军留下的大量标语。金阿訇冒着生命危险,带着家人砍了许多柴火把这条标语严严实实遮盖了。80多年过去了,这条标语仍然完好地保存在墙上,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三、叶剑英长征过昆明

中央红军过昆明时叶剑英,任军团长为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参谋长。⑫按照他所任职务及所在部队的行军路线,长征期间,叶剑英在昆明留下的光辉足迹如下:

(一)叶剑英在昆明留下的长征光辉足迹

红三军团于1935年4月29日攻下了距昆明北部约100公里的寻甸县城,把“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革命标语书写在墙壁上,在钟鼓楼下召集群众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政策、革命道理。红军打开县府粮仓及土豪的粮仓、盐仓和商铺,将积谷、布、食盐和其他财物分发给贫苦农民,并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国民党县长等人。4月30日,红三军团从寻甸柯渡出发,经鸡街进入禄劝县的九龙,由木克过普渡河,由中屏到撒营盘,西下马鹿糖、大松树,5月3日到达禄劝洪门渡口。由于渡口水流太急,并且只找到1条小船,渡江十分困难。为了争取时间,5月5日,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迅速赶到皎平渡口。根据命令,红三军团除留十三团在洪门继续渡江外,其余部队赶往皎平渡,于5月7日渡江。

(二)叶剑英所在军团与红军枪歌谣的故事

1935年5月1日,担负抢占禄劝县境内洪门渡口的红三军团从寻甸的鸡街、古城一带出发,顺鱼朗坝来到九龙镇,为了不扰民,许多部队当晚露宿于屋外、街边和场坝,老百姓第二天开门见到此情此景,深受红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行为所感动,红军借机向老百姓宣传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与老百姓是一家人等革命道理。九龙下益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村寨,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高兴地把红军迎进村子,以礼相待。红军向彝族同胞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讲解天下彝汉穷人是一家的革命道理,深受彝族同胞赞赏。红军走时,还送给彝胞一些红军枪。为此,彝胞曾编了一首红军枪的歌谣传唱:

红军枪,亮堂堂,

红军用它打江山。

路过彝家留下它,

彝山从此见曙光。

彝家用它打豺狼,

赶走豺狼保家乡。⑬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元帅在昆明的光辉足迹、精彩故事和红色记忆,在昆明各族人民心目中谱写了永不褪色的宣言书,成为后世弦歌不辍的宣传队,在边疆各族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对昆明和云南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朱德和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昆明的光辉足迹、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留在昆明的红色基因,是昆明人永远的精神基石。更是今天我们昆明独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怀念、传承和弘扬,值得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昆明建设成为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306页。

②《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③《为共产主义事业执着奋斗的光辉一生——纪念叶剑英同志诞辰120周年》,201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④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昆明地方史》(第一卷),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第164页。

⑤《一座矗立在昆明的精神丰碑》,2016年10月21日《昆明日报》。

⑥姜思毅主编《长征大事典》(下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615页。

⑦《红军长征过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

⑧《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第一卷(1926—1950)》,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48页。

⑨陈虎《长征日记》,中国长安出版社2005年版,第 267、268 页。

⑩《历史的回响——长征的云南印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7页。

⑪吴海坤著《两入三迤:毛泽东长征转战云南纪实》,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77页。

⑫姜思毅主编《长征大事典》(下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2616页。

⑬《红军长征过云南》编写组《红军长征过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

作者单位: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猜你喜欢

讲武堂寻甸中革军委
冯庸毕业学校考证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寻甸县农技推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探析
Efficacy of pancreatoscopy for pancreatic duct sto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寻甸县总工会: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寻甸县总工会:召开庆“五一”劳模座谈会
中革军委的由来及其与中央军委的关系
云南陆军讲武堂与中国近代革命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
试论周恩来与我党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职能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