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合唱团团队精神的培养策略

2017-01-28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5370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合唱团声部

李 雁 马 丽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37000)

高校合唱团团队精神的培养策略

李 雁 马 丽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37000)

要想在高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合唱团,不仅要提高成员们自身的演唱技巧,更应该从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个方面来打造。本文通过制定团队的奋斗目标、提升成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合唱团的纪律和加强指导老师的自身建设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如何培养合唱团中的团队精神。以科学可行的培养策略入手来建设高校合唱团,带动整个团队健康、有序、全面地发展。

团队精神;培养策略;合唱团;训练

本论文系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6JGA307),阶段性成果。

合唱本身就是一种团队活动,是将所有的参与者聚在一起,将个体的力量聚为集体的力量,追求一种共性美的声乐表演形式。合唱有声部的划分,至少划分为两个声部,一些大型的作品需要用到四个、五个甚至更多的声部。合唱声部的划分是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声部间音量、音高的均衡,高音、中音和低音相互配合协调,各声部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融洽关系,这就是合唱艺术所追求的共性。想要团队中的共性得到最大化的发展,首先要培养队员们的团队意识,其次是提高队员们的个人素质和指导老师的自身建设,最终实现合唱艺术的协调之美。

一、合唱中“合”之美感及它特有的表演形式

在古希腊的词汇中,“Chorus”指的是合唱,其表达的意思为“异口同声”,这说明合唱是需要在团队精神的引导下,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协作后才能完成的一种演唱艺术。合唱中的“合”之美体现在合唱本身创造出的优美旋律线条、多变的节奏组合、乐器与人声的相容、指挥与队员的协作,上述因素重组在一起,从协作中体现和谐的美感。“合唱艺术注重的是和谐、协调和统一,它通过合唱团成员的整体演唱,给听众带来多声部、多层次、多内容和多形态的艺术感受”。合唱起源于欧洲,是宗教仪式中的一种咏唱形式,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不少传教士为了实现“普度众生”的理想,陆续来到了中国宣扬教义,随后在各个地方组建了教会和教堂,合唱就是他们传播宗教思想和信仰的一种集体咏唱的形式。“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这种集体咏唱的表演方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中我国著名的歌唱家田玉斌教授通过表演形式的不同将合唱进行了分类,分为室内合唱形式、歌剧合唱演唱形式、民歌合唱演唱形式、流行歌曲合唱演唱形式和原生态合唱演唱形式六种”。而在欧美的合唱体系中,以演唱的方式为划分的原则,将这一艺术细分为20多种,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特点。常见的划分方式有以下几种,有按特定的人声划分、有按表演的规模划分、按伴奏形式划分和按音乐的风格划分。如果按人声来划分,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按表演规模划分为大合唱、小合唱和室内乐合唱;按伴奏形式分为有伴奏合唱和无伴奏合唱;按音乐风格划分为流行合唱、爵士合唱、民歌合唱、宗教合唱和无调性合唱等。合唱艺术的“合”之美与它的表演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在训练时,每种表演方式对协作能力的训练和团队精神培养的要求也是不一致的。合唱是一种高雅的演唱艺术,合唱展现的是所有成员在列队、肢体语言和声音上的统一,要求大家具备合作与配合的意识,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训练中相互沟通和进行情感的交流。

二、“合作”是合唱的精髓所在,团队精神是合唱团的存亡之本

在演唱艺术中,独唱体现的是“个性”,而合唱恰恰体现的是“共性”的展示。这种“共性”体现的是演唱过程中的和声效果。合唱团演唱的质量高低取决于和声效果的的好坏,和声是由各个声部同时发声而产生的音响效果,每个声部的声响又由多个成员同时发声构成。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个体和群体的合作问题。当各种声音集中在一起的时候,必须体现出“统一”的效果。一个合唱团的好坏就看团中的个体和群体的合作关系而决定。要达到一个和谐的整体,要求成员之间学会相互合作。而同一声部的成员之间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演唱状态,同时还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配合关系,注意这个群体音准、节奏、音量和力度的统一与和谐,这样演绎出来的音响效果才是悦耳动听的。

合唱中的和谐美,这种美能让成员、指挥、观众在思想和心灵上产生共鸣,这需要在平日的训练过程中,让成员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将众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合唱本身能制造出的强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法国诗人舒巴特曾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最超越的乐器”。人声有着其他器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合唱中人声的运用能让成员们体验到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合唱因其特殊的表演方式让它成为了培养团队精神最佳的阵地;它的训练宗旨“通力合作、训练有素”体现了团队精神培养的高度;合作意识体现了培养团队精神的基础思想;合唱队伍通过团队精神的塑造能让这种教育模式在寓教于乐中健康、良性地发展。

三、合唱团团队精神的培养策略

合唱团的训练本身属于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在训练中学生能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在这种集体性的活动中是受到纪律制约的,参与者不允许出现随意性。在这个团队中只有“我们”,学生首先必须削弱“我”在队伍中的地位,需要很好地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听从指挥。

(一)制定一个适合团队发展的奋斗目标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引导团队朝着一个明确的、充满希望的方向前进。有了目标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共同向同一个目标迈进,从而开发成员们的潜能、激发斗志,让成员们能沉下心来刻苦学习,提高训练的效率。指导老师在制定目标时要有可行性、有吸引力,而且需要得到所有成员的认可,从而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目标的制定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比如近期的目标,在某个比赛中获得相应的名次,在某个活动中排演有新意的作品,开办一场合唱专场音乐会;而长远目标则规划为,在全市、全省、全国打造一个合唱的品牌。如田晓宝教授组建的“tiankong合唱团”就是我们合唱队伍中的品牌团体。如果一个团体没有奋斗的目标,它将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能否维持下去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二)提高成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在训练中学会相互倾听、相互配合

在合唱中的个人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对音乐的审美认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合作与协作的意识。合唱是追求高度统一的、一种集体性的演唱艺术,“共性”的完成程度是衡量一个合唱团队综合艺术水准的重要指标,通过有效、科学的共性训练,让成员们拥有统一的发声方法、统一的音色、统一的呼吸、节奏上达到协调一致等,在多次的训练中逐步提升成员的专业素质。上述这些“共性”的训练就要求学生们在训练中要学会相互倾听、配合,在演唱的过程中展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合唱的训练实际上是加强“个体”与“群体”的协作,两者在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共处”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磨合。只有每个成员懂得共处,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一部合唱作品的表演,从而达到高度地统一。相互倾听,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发现自己和其他成员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和解决;相互配合,发挥成员们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现出“共处”的作用。让学生在这个群体中学会宽容与包容,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互助意识,懂得发挥团队的力量去完成一件事情,进而体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合唱的团队精神培养应落实在每一位成员的身上,因为这是一门集体的艺术,是众多的的合唱队员相互协作的集体表演形式。

(三)规范合唱团的纪律,通过互助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有力度的、完善的纪律制度可以制约成员们的行为规范,维护团队健康、有序地发展,提高训练的质量,提升成员们的专业素质。完善的纪律制度包括:第一,严格的考勤制度。队员不能轻易迟到、早退或者使旷课等,必须对每个队员的考勤严格把关;第二,对训练过程中的纪律从严管理。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求队员全心全意地投入,比如训练时不能玩手机、吃东西、聊天等。有的指导老师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过分表现了自身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只要跟成员们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团队建设就能变好。事实证明,团队建设需要的是严明的、完善的纪律制度去约束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纪律是胜利和团队精神建设的保障,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团队才能战无不胜,否则只会成为乌龙。

记得曾经有人对合唱是这样描述的:“合唱就像一块锦缎,每位合唱队员的声音就是构成锦缎的丝,光有纵向不行,光有横向也不行,只有当丝丝缕缕和谐统一交织在一起时,这块锦缎才会完整美观”。合唱因其群体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全身心地参与到训练和表演中,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发挥自身的演唱水平之外,还要学会协作互助。如果一个人出现了差错,将会影响整个作品的完整性,这充分地证明了在合唱团中个体之间互助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合唱的训练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发挥团队精神的魅力,发挥团队力量的优势,让整个团队健康地发展下去。

(四)合唱团中艺术指导老师的自身建设

合唱团中的艺术指导老师是整个团队的核心、是中坚力量,团队中一切事务的执行都与指导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分不开的。团队工作的执行力度也与指导老师的办事风格和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合唱团必须有一个好的艺术指导老师,这个团队对艺术指导老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教学方法和人格魅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团队的艺术指导老师,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建设,这对整个团队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提高合唱团中艺术指导老师的自身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指导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从个人的行为准则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如要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合唱队伍,首先身为指导老师的我们必须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有规则意识的老师。如果在团队中连老师都不遵守纪律和规则,是不可能要求团队的成员遵守。在合唱团中,最容易破坏规则的往往是制定规则和纪律的人,特别是指导老师本人。因此合唱团中艺术指导老师的行为准则对整个团队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艺术指导老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合唱团中艺术指导老师的专业素质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指挥技法、读谱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听辩能力、示范能力、作品分析能力和音乐审美修养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合唱作品和新颖的合唱表演方式不断涌出,因此对指导老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迎合时代的需要,老师必须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各项专业素质。与此同时,指导教师在长期的排练中应不断总结排练的方法和教学理念,及时发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给予解决,做到理论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的有机结合。

第三,艺术指导老师人格魅力的展现。艺术指导老师是合唱团中的核心和中坚的力量。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有威望的指导老师必定能塑造一支优秀的合唱团队。指导老师在合唱团中有着绝对的领导权,他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在团队中树立威望和威信,这种魅力能够影响到整个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奋斗意识的增进。在训练的过程中,指导老师需要挑选出有责任心的、专业素质过硬的成员作为各个声部的负责人,由负责人带领本组的其他成员完成该声部的演唱任务;同时负责人还可成为老师和学生间沟通的桥梁,积极地配合老师提升成员间的凝聚力,有益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气氛,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结论

舒曼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事情要比合唱伟大,因为他们在一起完成任何个人都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从舒曼对合唱的理解我们可知,合唱艺术是博大而精深的,要想将这样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形式演绎得天衣无缝,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合唱以和谐、合作和高度地统一为其最高的审美取向,要想在高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合唱团,不仅要提高合唱团成员们自身的演唱技巧,更应该从队员们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个方面来打造。在合唱团中,无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团里的成员,他们的一举一动、情感的表达、各声部的演唱体现的都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一种具有向心力,所以说合唱本身具有高度的凝聚了,也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最佳阵地。

[1]田晓宝,文思隆,石一冰,等.合唱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晨.田晓宝合唱指挥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3]王个松.合唱排练中的共性问题探究[J].美与时代(下).2016.(02):73-75.

[4]初冠楠.高曌.以合促和--浅谈通过合唱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J].北方音乐.2014(16):91-92.

[5]张涛.试论合唱艺术对团队精神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5(05):76.

[6]王帅红.合唱团团队建设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7):61-62.

李雁(1969.1.),女,汉族,(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本科,从事合唱指挥和地方民族音乐研究。

马丽(1984.2.),女,汉族,(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博士,从事艺术史论和民族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合唱团声部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青蛙合唱团
红红火火合唱团红红火火的十年
编者的话
论足球运动的团队精神及对个人的影响①
浅析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