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中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2017-01-28西安思源学院710038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拉威尔印象主义古典主义

徐 唱 (西安思源学院 710038)

浅析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中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徐 唱 (西安思源学院 710038)

音乐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受历史文化及思想风潮的影响每个时代的音乐都有独特烙印。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品中就有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特征,大多表现在曲式及和声走向等方面。本文通过对印象派的产生以及代表作曲家之一拉威尔及作品《小奏鸣曲》的分析,浅谈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中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印象主义;拉威尔;小奏鸣曲

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风格,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源于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副风景画《日出.印象》,艺术界将这幅画所表现出的绘画风格概括为印象派。印象主义音乐热衷于一些虚无缥缈的自然现象,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音乐关注点不再是宗教和神,而是描绘自然风景的音乐形象,因此朦胧的色彩,模糊的轮廓,难以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它的标志。

古典主义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多乐章的交响曲、奏鸣曲、独奏协奏曲等体裁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其中奏鸣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特征是:(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2)音乐创作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4)音乐呈现出优美均衡的特征;(5)音乐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层面,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下面我将以拉威尔《小奏鸣曲》为例浅析其中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一1937),法国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拉威尔和德彪西都属于印象派音乐的标志性人物,但是拉威尔的创作风格比德彪西更复合一些,既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又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古典主义音乐的元素。拉威尔早期的创作乐曲风格朦胧中透着清新,在传统的和声中大胆使用了一些和弦外音,使作品的调性变得游离,达到了印象派音乐追求的色彩丰富的要求。前期的创作是基于对德彪西的崇拜和模仿,后期拉威尔涉猎李斯特的作品以及感受到了本民族音乐魅力,他大胆的将自己的印象派创作与古典主义和民族元素结合在一起,曲式使用古典主义的传统曲式,和声的选择在大量使用离调和弦的同时又增加了和声的稳定性,织体的选择更倾向于表现一种底色,比如使用弱奏的颤音等都更倾向于衬托主题。十九世纪末出现的地位较高并多产的作曲家比如李斯特等,已经开始初步使用标题性音乐,拉威尔受这些创作手法以及音乐风潮的影响,他的作品中也出现了管弦乐般的配器、更明确的主题、极具法国民族音乐特点的旋律与主题,这些都丰富了印象派的音乐表现力,使印象派音乐不仅仅表现事物的客观性,而是将人生思考通过音乐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音乐中既能感受到一幅风景画还能从中有所思考。

拉威尔的这首《小奏鸣曲》是他早期创作的作品,在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印象主义音乐中的古典主义音乐形态。这首曲子名字是小奏鸣曲,但是并不是指篇幅小而是指的这首曲子风格轻盈清新,主题音乐宛若春风中杨柳一般,没有以往奏鸣曲宏伟的华彩乐段有的却是别具一格的带有异国曲调的风格。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和声方面。

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高叠置和弦,二度音程,全音阶等,丰富了乐曲的和声色彩,具有印象主义的和声创作特征,第一乐章结束时使用了一个省略了七音的九和弦,并且没有解决,这一点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飘渺神秘的色彩。第二乐章中,作曲家加入了大量的和弦和八度,使得和弦织体更为丰满,同时乐曲中的旋律素材使用的是古老的教会调式,这一点又表现出古典主义初期的音乐形态。第三乐章使用了大量的全音阶,音调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体现。

第二,曲式结构方面。

《小奏鸣曲》共有三个乐章,每个乐章使用的曲式都是不同的,这三个乐章依次使用了最传统的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奏鸣曲式,这些曲式都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曲式通过对曲式的分析也看出了对古典主义音乐传统的继承。但是仔细分析第一乐章发现拉威尔并没有严格按照奏鸣曲的作曲原则来创作,他用旋律线贯穿整个乐章,并大量使用复节拍等,使得乐曲听起来变幻莫测,带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在第一乐章中,展开部相对于呈示部篇幅较小,这种展开部使用缩减动机创作的结构在传统的古典曲式中是极为特殊的,这也是拉威尔发展旋律以及进行创新的结果。在第二乐章中,使用的是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中常用的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使用了回旋奏鸣曲曲式,但是中间部分又有类似托卡塔的节奏为作品增加了新意,丰富了音乐形象。

第三,旋律素材。

在《小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旋律的走向以一个向下四度的跳进开始,然后使用了一个上行连续级进,级进的节奏使用了两个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乐的结合,让旋律听起来游刃有余富于歌唱性。内声部使用了华丽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快速的分解和弦是古典主义时期经常使用的一种伴奏音型。第二乐章共有两个主题,两个主题交替,显得美轮美奂。第三乐章由两个主题贯穿而成,伴随着节奏的紧凑和情绪的积累,音乐更加激动,最终达到高潮,主题呈现出安静且朦胧的音响效果。

通过对拉威尔《小奏鸣曲》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多种形态相融合的一个作品,首先拉威尔是在原有古典主义创作技法和法国本土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印象派的创作特点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他有扎实的曲式和声基础和丰富的印象派和声语言,他大胆使用创新不墨守陈规,灵活运用中古调式和民族元素打破了传统和声的调性回归和局限性。《小奏鸣曲》虽然篇幅不长,但是的的确确是印象主义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的融合之作,既体现了印象主义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有质感的形象描述和暗示,联想等手法,反对空泛的说教和墨守陈规,又体现了古典主义音乐的曲式结构,旋律动机简单优美以及追求客观的美的特征。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确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有所不同,因为它们两个有着发展上的时间顺寻,但在呈现美感和满足人类精神需求方面两者都不可或缺,在一些印象主义音乐作品中还是可以找出古典音乐的影子,所以印象主义钢琴音乐既是对古典主义音乐的超越又是在其基本框架上的创新。每种艺术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要做的是分析不同派别的特点,掌握演奏演唱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技巧,能够分辨各个时期的作品,与这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融为一体。

周慧.浅析拉威尔《小奏鸣曲》第一乐章[J].音乐时空,2014(6).

徐唱(1991-),女,汉族,河南濮阳人,助教,硕士,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公共艺术中心,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拉威尔印象主义古典主义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浅谈许幸之《印象派就是印象主义》
名师不收高徒
向古典主义致敬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激情 宁静 唯美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
从蒙马特走来的莫里茨·拉威尔